“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低段设计研究
摘要: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设计作业时应当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实现作业的优化,实现对于学科知识的全面把握,更能获得综合素质、核心素养的进步与提升。作业是数学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巩固课堂认知,开拓思维能力的过程。作业设计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及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有计划、有层次地对作业进行编制与选择。基于此,本文就“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低段设计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双减;小学低段数学;作业设计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双减”政策,一时小学作业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控制作业量成为国家的硬性要求,明确规定小学低段不布置课外作业,中、高年级的书面作业不超过一小时,作业的量必须降下来。但是作业是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双减”背景下做好“控量增效”就成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1整体布局,坚持作业设计原则
1.1教学目标与作业设计一致性
教师在对学生作业优化设计过程中虽然提出作业内容需更加多元化,但应围绕教学内容加以展开,确保学生作业的设计与教学目标以及课程标准保持一致。此外素质化教育改革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所以作业设计应侧重于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思想品质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巩固了数学知识,同时也达到培养学科素养的目标。
1.2层次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因小学生个性较强,尤其针对低段的学生,好奇心更强且玩性较重,因此教师布置的作业内容应适应小学生的个性需求,在内容方面要凸显趣味性,教师需要运用不同的作业设计方法和内容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觉地完成作业。此外因班级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均不相同,倘若布置相同类型和难度的作业,往往造成优等生作业太过容易后进生作业太过吃力的现象。因此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理想的作业完成效果,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遵循层次性原则,使每个层级的学生均能获得适合自己完成的作业。
1.3多样性与适度性原则
所谓的多样化是指教师对作业设计的内容和方法应更加多样性,满足对知识的运用、拓展等多方面的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对多种能力的培养。所谓适度性原则往往指向于对作业量的要求,教师应根据小学阶段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对作业设计过程中应符合各年级学生作业的时间要求,内容方面应做到难易程度适中,避免因题目过难,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或因作业过于简单,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无效,达不到作业的设计目标。
2合理分层,设计有梯度的作业
每一个小学生的成长环境不相同,在知识积累、思维能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双减”背景下,设计作业要考虑学生的个体特征,做好合理的分层,让不同层级的学生在能力上都得到提升,这就需要数学教师精心设计有梯度的作业。比如,针对“鸡兔同笼”数学问题,可做如下的分层设计:A组:作业1:鸡和兔同处一个笼子,其中头共有33个,脚共有106只,那么,鸡和兔分别是多少只?作业2:小明家共有40只乌龟和白鸭子,两种动物的腿合计共有112条,那么小明家的乌龟和白鸭子各是多少只?B组:作业1:鸡和兔同处一个笼子,其中鸡比兔子多了4只,它们的脚共有136只,那么,鸡和兔分别是多
少只?作业2:三年级一班参加数学竞赛的学生共有20个人,他们的数学平均分是79分,知道女生的均分是85分,男生的均分比女生少了10分,那么,参加竞赛的男、女生各是多少人?C组:作业1:奥运会上一个射击运动员射击了20发子弹,其中规定每击中一次加20分,如果脱靶一次扣除12分,结果该运动员一共得到了240分,那么,这名射击运动员一共打中了多少发子弹呢?作业2:学校里100名学生共吃了100个馒头,男生一人吃了3个,3名女生吃一个,那么,男、女生各是多少人?这个作业的设计就很好地做到了合理分层,体现了数学作业的梯度,题目的设计从显性到隐性,逐层递进。A组注重了基础,B组体现了能力强化,C组注重了作业的挑战性。每一层级的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作业。整个作业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特征,促进了每一层级学生能力的提高。
3生活化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如果过于重视课本知识、单一设计传统书面作业的方式难免会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过于生硬,甚至出现学习到的知识在实践中不会用的现象。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改变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将作业内容融入现实生活中,既能使学生感受到作业的趣味性,
同时也能在较为轻松的氛围下完成作业内容。例如:针对“认识人民币”进行作业设计时,为了强化学生对人民币的理解,学会不同面值人民币之间的换算,教师可将书面作业转换为实践类作业,与生活紧密联系,如模拟“超市买食品”“商场购物”以及“换零用钱”等活动,校内可由教师带领学生模拟购物情境完成作业;校外可由家长带领孩子到超市或商场进行购物,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提高作业完成效率;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的认知。
4多元评价,注重创新性与实践性
低段学生数学学习常常会借助数学绘本,因此教师在设计绘本相关的实践性作业时,要让学生明确所选绘本内容与数学知识的联系。在学生经历阅读绘本、联系知识、归纳总结后,鼓励作业成果以视频录制的形式呈现。比如低段阅读了《分针大冒险》后,可以提问如下:你最近阅读的数学绘本讲了什么内容?所讲的内容与书本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请你以讲故事的形式分享给大家,并试着简单总结绘本故事所反映出的数学知识以及你的收获。可以将用PPT或视频方式录制你的分享吗?借绘本故事之形,寓数学知识之实,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契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发挥数学作业的创新性与实践性。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精心设计“控量增效”的数学作业,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燕陈小翠."双减"背景下小学地域特色数学作业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2022(14):64-68.
[2]陈媛.聚焦"双减",提质增效——小学低段数学作业布置方面的实践探索[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2022(7):3.
[3]卢碧玉."双减"背景下小学低段数学素养评价的创新路径[J].学园,2022,15(9):3.
更多推荐
作业,学生,设计,数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