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作者:***
来源:《中国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年第04期
【摘要】学困生转化问题在各科教学中都是不可避免的,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尤为突出,在德育工作中也是一个难点,至今也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本文从农村小学生自身因素、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四大方面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因而从生活中关爱学生、课堂上照顾学生、家校配合教育、社会关注等四方面,着手探讨学困生的转化方法。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转化策略
近年来,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其子女大多留在农村接受义务教育。于是,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受教育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中又出现了大量的数学学困生,他们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由于心理、教育行为、环境等诸多原因出现知识的断层,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计算缓慢,正确率低、记忆力下降,其考试成绩明显下降,不能达到学习的预期目的。随着学龄的增高,这类学生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已迫在眉睫。因此,
我就结合自己近几年对学困生的观察和研究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1. 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1.1 学生自身的原因:
有些学生学习数学目的不明确,认为学习只是应付,免受教师及家长的责备,学习数学没有成为他们的内在需要,因此一遇挫折,就可能一蹶不振,不愿再努力。 有些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差,没有毅力,习惯于只学不练,对知识要点只停留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不主动寻找作业致错原因,最终错上加错。 有些学生学习数学缺乏兴趣,感到枯燥无味,对学习数学处在厌烦、焦躁的抑制状态,学习无劲头造成厌学情绪,甚至有抵触情绪。
1.2 学校的原因:
从学校使用的教材方面讲,现在教材更贴近城市里的孩子,要求学生见多识广,要求学生更多的学习储备,要求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活动,而农村孩子很多条件跟不上。其次,数学这门学科的知识系统性强,逻辑性严密,还有的概念比较模糊,学困生由于某些
基础知识没有掌握或学得不扎实,就会造成学习新知识的障碍。
更多推荐
学习,数学,学困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