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试卷分析
第一篇: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试卷分析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试卷分析
测试内容为数学第四单元正反比例知识,包括:正反比例的意义、正反比例的图像及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试题较容易,题量适中,测试时间70分钟。
本单元以学习了两周的时间,在这期间我利用课余时间做了大量的后进生的辅导工作,考试成绩还较为理想。
一、试题分析:
(一)精彩补白。这一大题注重基础知识,其中1、2、3、4、6小题,大部分学生都能努力做到不失分,但第5小题有些学生忘记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更没有弄清楚题中的数量关系,这个小题失分较多。
(二)明辨是非。这一大题是全班同学失分最少,学过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能正确应用。
(三)择优录取。第1小题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学生们做的不是太好,原因在:判断“利息一定,利率和本金”时,很多同学忘记了还有时间这个因素。其他题还可以。
(四)我会填表。这一题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计算能力还有待提高。
(五)判断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学生答得不好,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二是不认真读题、审题,没有弄清题目的意思,三是一些细节问题没有注意。
(六)解决问题。如:先算每行驶一公里需要用多少升汽油,再算全程用多少升汽油,最后算司机赚了多少钱;还可以先算每升汽油可以行驶多少公里,再算全程用多少汽油,最后算司机赚了多少钱。该题失分很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二、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1、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既要以教材为本,扎实地渗透教材的重难点,又要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
2、突显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题目,设计解题的策略,多做分析和编题等训练,让有的学生从“怕”解决问题到喜欢解决问题。
3、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关注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多做一些与生活有关联的题目,把学生的学习真正引向生活、引向社会。
5、关注过程,引导探究创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自觉发现新知、发现规律的能力。
第二篇: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试卷分析(精选)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试卷分析
为了解学生最近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本周一的数学课上进行了单元检测,上周五的数学课进行单元试卷讲评。总体情况:
这张单元练习卷的结构比较合理,难度相对适中。主要考查了认识比例尺及比例尺的应用,有些题目比较新颖,能很好的反应出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本班共35人,15人优秀,26人及格。最高分96分,最低分33分。从统计的指标看,及格率不是很好,下一步的教学任务还是很重的,不仅要将及格率拉上去,还得提高优秀的人数。
存在问题:
1.对概念的理解不深,填空、判断、选择题错误率较高。部分学生在比例尺的意义和概念分不清,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相互转化应用能力较差,一些本应达到优秀的同学在这上面失分比较多,可能是因为上课时学生学习效率不高,今后我应该多关注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注意率。
2.灵活性不够,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具体体现在综合类的练习上,许多学生没有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说明学生学得不够灵活,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不能很好地运用。
两点措施: 1.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教师的“教”变成学生的“探索学习”,教师在这里需要正确的指导学生找寻答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主动动手动脑,想方设法让学生多思维、多创造、多发现能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学生答题字迹潦草,格式混乱,审题不认真,计算不细心,反映出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做事浮躁,责任意识淡薄。在本次练习中,学生的过失失分相当普遍。看来,平时的作业,需要我不断督促改进,让每个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缜密思考,仔细计算,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第三篇: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试卷分析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卷共有六大题,总分100分,分为基础知识、计算题、解决问题三部分,试题注重基础性知识,涉及了分数除法的计算和问题解决等知识点。
该卷题量适中,题型多样,内容丰富,从学生完成情况来看,难易程度适中。试题的设计灵活性大,注重了基础性和实践性的相互统一,也注重了学生的计算,应用等方面能力的考查,计算题中的第3小题列式计算题型较为老套,不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建议删除。
二、考情分析
本次考试成绩不太理想,及格率为81.5 ℅,优秀率为52.2℅。
三、考生答卷情况分析
从试卷得分情况来看,填空题易错题较多,如第5、6、7、8题;判断第3、5题;选择第3、4题,灵活性强,出错率较高;计算中的解方程;解决问题第4、6题失分率也比较高。这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等掌握的不牢固,运算能力还没有过关,解决问题能力欠佳,主要反映在: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计算能力还需要加强;实践与应用中的数量关系分析,理解能力有待提高。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分析不清,审题不透彻,导致错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同学卷面不整洁,字迹潦草,计算粗心,审题马虎,出现漏题现象。
四、对今后教学的思考
从试卷的方向来看,我认为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强化知识的运用和延伸。让学生牢固掌握有关概念,让学生的学习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2、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结果要求什么,已知什么条件,由已知条件怎样推导出问题。解决应用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画线段示意图。学生能很熟练的运用。
3、针对问题进行强化。
4、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第四篇: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试卷分析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本卷有五大题,总分100分,分为填空、判断、选择、计算、应用五部分,主要包括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该卷题量适中,题型多
样,内容丰富,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灵活性大,注重了基础性和实践性的相互统一,也注重了学生的计算,应用等方面能力的考查。
二、考情分析:本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平均分为56.8分,最高分86分,最低分46分。
三、考生答卷情况分析:从试卷得分情况来看,填空题第3、7、8、10、11、12,判断第1、2、4,选择第3、5,计算中简便计算与文字题,应用第3、4、5、6、失分率较高。这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概念(如倒数、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分数乘除法的意义)等掌握得不牢固,运算能力没有过关,解决问题能力欠佳,主要反映在: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18分=()秒,学生对单位之间的换算分不清,第3题()× = ÷()=()-= +(),此题比较灵活,但有许多学生不理解,导致出错,第7题一根绳子长 米,第一次用去,第二次用去 米。第()次用去的多。这道题有单位和和无单位的概念是不一样的,第11题反映出学生对“比的知识”这块内容掌握得不好,第12题考查了对质数,倒数的概念不清,判断题第1题,这类题目学生还是不能理解。选择题第5题,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理解不到位。
2、计算能力还需要加强,尤其是能运用简便方法的,学生对一些运算定律掌握不牢,在教学中应注意,尤其是乘法分配率,学生容易混淆,不会灵活运用。文字题的题意学生也难理解,都导致失分严重。
3、实践与应用中的数量关系分析,理解能力有待提高。学生不会找单位“ 1”,分数乘法应用题与分数除法应用题中,不知道什么时候用乘,什么用除。在工程问题,以及按比例分配这类型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分不清,审题不透彻,导致错误。
4、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同学卷面不整洁,字迹潦草,计算粗心,审题马虎,出现漏题现象。
四、教学建议:从试卷的方向来看,我认为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强化知识的运用和延伸。让学生牢固掌握有关概念、公式、法则,让学生的学习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抓好“培优补差”工作,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到不同的数学知识,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更多推荐

学生,分析,学习,能力,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