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和比例的整理复习与典型易错题解析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在复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成功学习数学和自信心和创新意识,渗透事物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整理知识框架,提高学习的系统性,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等自我复习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加强生与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能正确迅速地解比例、化简比、求比值和解决比与比例的实际应用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掌握关于比和比例的一些实际运用和计算。
教学难点:能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建构起知识网络,以及对易错题型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师:比和比例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初中数学学习的必备知识,所以牢固理解、掌握比和比例的有关内容至关重要。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梳理一下他们之间的知识联系并对一些典型易错题型进行解析。
二、梳理知识,探寻联系
(一) 小组合作要求:课前我已经请同学们自己整理的这部分知识点,现在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丰富补充,形成本组的最优成果。
(二) 小组汇报展示
1、 小组展示本组成果,其他组补充,教师进行评价。
2、 课件展示知识网络,强化理解记忆。
三、典型易错题解析
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对比和比例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课下,老师搜集了一些有关的典型易错题型,接下来就是大家一显身手的时候了,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一) 出示解题要求
  1、单独审题作答
2、组内相互订正改错
3、总结错误原因和解决方法
4、形成本组结论以备汇报交流
(二)小组分享交流本组在做题时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三)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补充强调。
1、10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这时盐和盐水的比是(        )。
解析:比是有顺序的
2、1吨∶250千克的最简整数比是 (       ),比值是(          )。
解析:先统一单位再化简求比值
3、在4∶8中,如果前项加上8,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扩大(      )倍或加上(          )。
解析: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注意“扩大”和“加上”的区别

4、0.8=32:(      ) =(      )÷10 ==(    )成=(      )%
解析:利用比、分数和除法的联系及性质解答简单
5、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一个外项是0.2,另一个外项是(      )。
  如果a×3=b×5,则a∶b= (        )∶(        )
解析:内项积等于外项积
6、在同一个圆里,周长与直径成(    )比例。      16 ÷a = b,a 和 b成(    )比例。
解析:正比例关系——变化相同、比值一定
      反比例关系——变化相反、乘积一定
7、一幅地图上,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4厘米,乙地到丙地的距离是6厘米,已知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为200千米,求乙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解析:方法三种。(1)先求比例尺,再求实际距离(2)解比例方程(3)倍数关系
8、比的应用问题
(1)有药水30.3千克,其中药和水的比是1∶100,药水中含药和水各多少千克?
(2)把一批书按4:5:6的比例分给甲、乙、丙三个班,已知甲班比丙班少分到24本,求乙班分到多少本书?
解析:按比分配问题关键是找到数量和对应的份数,求出一份量。
(3)一个长方形周长为40厘米,已知长和宽的比是3:2,求这个长方体的面积是多少?
解析:长方形周长先除以2求出长和宽的和再按比分配
(4)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80厘米,已知长、宽、高的比是2:3:5,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解析:长方体棱长总和先除以4求出长、宽、高的和再按比分配
(5)已知甲乙丙三数的平均数为30,甲:乙:丙=1:2:3,求丙数是多少?
解析:平均数先要乘个数求出总数再按比分配
9、比例的应用问题
(1)小红读一本故事书,如果每天读20页,30天读完,现在每天读25页几天可以读完?(用两种方法解答)
(2)修一条长12千米的公路,开工3天修了1.5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修完这条路还要多少天?(用两种方法解答)
解析:弄清楚问题是求总数还是部分,用比例解答时注意解设的准确性
四、课后小结
师:和大家分享一下本课你的最大收获!
生:……
师:最后老师送给大家唐代著名诗人、哲学家韩愈的两句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教学反思
《比和比例的整理复习及典型易错题解析》课是一节整理复习课,我认为,复习课既要帮助学生系统整理过去的知识,也要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提高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同时结合相关的实际应用,达到加深理解、巩固旧知、灵活运用的最佳效果。
那么,如何上好复习课,既让成绩好的学生“吃得饱”,又让中下生“吃得消”?怎么样才能提高学生整理、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呢?怎么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地参与复习的过程呢?带着这些问题,我精心设计了以下两点:
1、先由课下学生自己整理知识点,再在课堂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整理的内容进行修改补充,这样做即节省了课上自学时间提高了效率,又增强了学生学习合作意识,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2、针对学生实际反馈情况和教学考试要求,我精心挑选了一些典型、易错的题型。在解题
过程中,打破以往的练习方式,先由学生单独做,然后小组内相互订正改错,分析出错误原因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自己表达出小组的智慧,使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更能增强对题型的理解掌握能力。
当然,本课还有不足之处,比如:小组间的评价较少,教学设计练习较多,导致授课时间紧张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今后我会着力改进。

更多推荐

学生,知识,实际,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