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一)”主要解决圆的特征、各个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圆的认识(二)”主要认识圆的对称性。为此教科书设计了4个问题:问题1,2,4探索圆的轴对称性;问题3利用圆的对称性确定圆心,以此进一步认识圆。
问题1:圆是轴对称图形吗?有几条对称轴?用一个圆形纸片,折一折。
问题2:我们学过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做一做,填一填。
问题3:你有办法找一个圆的圆心吗?
问题4:请找出下面各图的对称轴,与同伴交流。
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体会圆的对称性。2.在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和折纸找圆心等活动中,感受圆的形状美。
3.在操作、交流过程中,感受圆的对称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体会圆的对称性。
【教学难点】
体会圆的对称性,感受圆的对称美。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形状的纸片若干。教学过程
【导入】
1.(课件出示圆)师:笑笑借助光盘画了一个圆,剪出了一个圆形纸片,这个圆的圆心在哪里呢?她很快找出来了。你有办法找出来吗?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探索:每个同学都准备了这样一张圆形纸片,你能很快找到圆心吗?
【设计意图】:以问题为驱动,让学生产生对圆形纸片进行操作的兴趣,期待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关于圆的知识,提高学生探索能力。
【探索】
1.学生折纸找到圆心,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汇报交流找圆心的过程,并说出这样做的想法。
3.教师引导明确:
(1)圆形纸片对折一次,得到一条直径。
(2)再对折一次,又得到一条直径,两条直径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圆的圆心
4.师:通过折纸你还发现了什么?
5.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
(1)将圆沿直径对折,两侧的图形正好完全重合,圆是轴对称图形。
(2)沿着任意一条直径对折,两侧的图形都能完全重合,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
(3)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4)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总是半径的2倍。半径总是直径的一半。
6.师:我们学过的图形中还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呢?有几条对称轴?用你准备的不同形状的纸折一折、做一做、填一填。
7.学生操作、填写、组内交流。
8.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明确结果。
9.(出示教材图形)师:你能找出下面各图的对称轴吗?与同伴交流。
10.学生独立解决,同桌交流。
11.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明确结果。
【设计意图】:学生在找圆心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确定圆心的位置,还可以在操作过程中有另外的发现,这些发现对学生认识圆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学生在操作比较原来学过图形的对称性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了圆对称美。
【巩固】
1、练一练第1题:(1)(课件出示图)学生独立判断,并尝试画出对称轴。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结果。
2、练一练第2题:(1)学生尝试测量1元硬币的直径。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测量方法。
3、练一练第3题:(1)学生观察图形,这些圆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并独立填一填。
(2)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明确平移方法,并强调怎样判断平移的格数。
4、练一练第4题:(1)学生读题,弄明题意。
(2)学生操作、交流,教师引导明确发现:圆绕中心点A旋转任意角度,都能与原图形重合;正方形绕中心点A旋转90度,能与原图形重合;等边三角形绕中心点A旋转120度,能与原图形重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画一画、做一做、思一思、辨一辨的过程中应用知识,提升技能,发展解决问题能力。

更多推荐

学生,图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