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探析
摘要:数学学科具有抽象、理化、逻辑性及形式化的特质,因其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在庞博复杂的知识体系下,学生难以全面、深刻地理解全部所学知识,为此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引导学生主动构建学习网络,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而思维可视化教学可以有效实现这一目的。思维可视化教学强调知识的动态生成过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直观、形象的教具来进行知识传授,向学生展示复杂且抽象的数学知识,从而显化内隐的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数学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思维可视化教学进行了简单分析探讨,希望能为各位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
引言:“思维可视化”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能够在教学中清晰呈现难以理解的思维,并运用一系列图像技术和手段使学生的思考过程清晰可见,反映学生的思维发展轨迹,概括建立知识体系的可视化过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化”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既有认知,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征,并以此为依据,科学协调、组织、调控教
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形成,指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想象,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促使小学生能够从抽象思维到具象思维转型,进而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数学知识,提升自身对数学信息的加工和传递能力,并合理对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促使自身形成良好数学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下是几种可行的小学数学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
一、创新制图方式,构建完善知识体系
“思维可视化”工具的运用能够帮助教师清晰梳理知识点,并更有条理地传授给学生,从而使得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化、形象化,学生也能够更加直观明了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内化与迁移,构建完善数学知识体系[1]。小学数学教师需充分意识到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此为立足点,利用“气泡图”“同心圆图”“链式图”等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数学知识点,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提取出来,以此来创新制图方式,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在知识迁移中强化对比、思考、总结、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真正实现数学思维的可视化。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旋转与角》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可视化工具”明晰
本节重点内容,包括角的分类、角的画法、角各部分的名称、角的度量等。教师可以首先利用“气泡图”总结角的各部分名称,并在多媒体课件上进行展示,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体验,构建有关“角顶点”“边”的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利用同心圆图,归纳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等几类角的关系,让学生对角的分类形成一个清晰的认知;之后教师可以结合“折一折”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折叠各种“角”,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角的基本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教师可以利用链式图,向学生总结角的画法和度量,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画“角”,并利用量角器进行角的测量,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发挥自身想象力和实践力,提升自身对“角”的认知,构建完善有关“角”的知识结构体系。
二、运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结构
小学数学思维可视化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梳理知识结构,让学生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充足的思索空间,使其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从而强化自身数学逻辑思维。教师可利用不同形式的可视化工具,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明确学习重难点,并在可视化工具的帮助下,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从而实现多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让学生在思维的交互中,拓展思考的广度与深度,进而精准掌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并借助思维导图,助
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高效提升[2]。例如,在学习《圆》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以思维导图为基本教具,结合教材内容,明确重难点,同时与其他数学知识相互联系,为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以“圆的认识”为主干,以“圆心”“半径”“直径”等为分支,填充思维导图;之后教师可在各分支上补充有关“圆”的定义,同时在思维导图中为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有关“圆”的精美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圆”在生活中的有关应用进行思考,了解应用原理和应用方法,从书本上的思考转移到生活中的思考,循序渐进,逐步加深;最后教师可组织小组进行讨论,集思广益,鼓励学生积极探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圆”的实例,利用“思维导图+头脑风暴”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所收获。
三、灵活运用图表,活化图示语言
“思维可视化”旨在将原本不可视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使其清晰可见,在此过程中,需要借助图示语言,而图表作为一种活泛的图示语言,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3]。尤其是小学生正处于具象思维发展阶段,对图示一般都较为敏感,所以结合图表的直观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容易地理解有关知识点,加深学生的思考与理解,反映学生的思维轨迹,
让思维可视化,同时透过学生通过思考画出的图表,了解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和平移》时,教师可在讲解完基础理论知识后,为全班学生分发一张A4纸,让学生利用轴对称和平移的有关知识进行自主设计,并画在纸上。此项活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考验极高,学生需要通过想象,并利用轴对称和平移的有关知识,对自己脑海中的图案进行二次加工,进而表现于画纸上,设计出更加精美的图案,教师通过绘画能够清晰了解学生的思考进程,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接收程度,进而展开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最后,教师可鼓励学生积极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画作,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想,达到思维可视化教学的目的。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思维可视化教学,通过创新制图方式,构建完善知识体系;运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结构;灵活运用图表,活化图示语言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将不可见的思维过程可视化,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参考文献:
[1]麻艳华.小学数学思维可视化教学研究[J].华夏教师,2022(13):56-58.
[2]曹宇.让数学思维看得见——小学数学思维可视化教学的意义与实施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21(34):35-36+39.
[3]於慧敏.以可视化教学助推学生的数学思维进阶[J].江苏教育,2021(Z1):143-145.

更多推荐

学生,思维,数学,可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