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二比例
比例的认识
比例的应用
比例尺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比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认识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比较、计算、讨论、推理、概括、归纳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3、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并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和比例的比较,使学生深刻体会比例的意义。
教法:引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导学过程温故互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比的知识,现在我们先来复习比的知识。
(1)什么叫做比?
(2)什么叫做比值?
(3)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2.7∶4.56∶10
自学感悟:
阅读课本P16主题图,联系比的知识,想一想,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呢?
合作探究:
1.请分别写出每张照片的长和宽的比,并把这两个比化简或算出比值,然后看一看有什么发现?
2.阅读课本第16页认一认
3.交流:说一说什么是比例?除此之外,你还学到了什么?
汇报点评:
(1)什么是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不同?
(2)尝试写一个比例,并说出它的各部分名称。
(3)观察我们写出的比例,你还有什么发现?
指名请学生说。
小结
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第17页“练一练”第1--6题
课本第18页第7题
板书设计:
比例的认识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12:6=8:4
12×4=6×8
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
比例的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体会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使学生自主探索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解出比例中的未知项。
教学难点:
用比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导学过程温故互查:
1、请写出一个比例,并说说它的各部分名称。
2、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阅读课本第19页,并尝试解答其中的问题。
合作探究:
1、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多少本小人书?你是怎样解答的?在组内交流你的想法吧!
2、说说书中用比例解答的方法,4:10=14:x,为什么可以这样列?
导学过程
汇报点评:
1、4:10=14:x,怎样解这个比例?
请同学板演解比例的过程,并弄清根据是什么?
2、你还能列出其他的比例来解这个问题吗?
巩固练习:
1、解比例:
24:0.3=x:0.4
x:4=3.5:7
2、写出比例,并求出未知数
(1)40和x的比等于5和8的比
(2)等号左边的比是3.6:4.8,等号右边的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是1.5和x。
板书设计:
比例的应用
4:10=14:x
解:4x=10×1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x=35
比例尺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比例尺,能根据三个量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教学难点:
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
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导学过程温故互查:
(出示主题图)二人小组互相说一说:

更多推荐

比例,学生,生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