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数一数
第二单元 比一比: 1. 比多少 2. 比长短 3. 比高矮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 1-5的认识 2. 比大小 3. 几和第几 4. 2-5的分与合 5. 加法
6. 减法 7. 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四单元 认识物体和图形:
1.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 长方体、正方形、三角形、圆
第五单元 分类
第六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 6和7的认识 2. 6、7的分与合 3. 和是6、7的加法与6、7减几
4. 解决问题 5. 8、9的知识 6. 8、9的分与合
7. 和是8、9的加法和8、9减几 8. 解决问题 9. 10的认识
10. 和是10的加法与10减几 11. 填( ) 12. 连加连减 13. 加减混合
14. 整理和复习(一) 15. 整理和复习(二)
第七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1. 数数、读数 2. 写数 3. 10或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第九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 9加几 2. 解决问题 3. 8、7、6加几 4.解决问题
5. 5、4、3、2加几 6.整理和复习
第十单元 总复习:1. 20以内的数 2. 20以内的加法、10以内的加减法
3.认识图形 4. 认识钟表
教学内容
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位置:1. 位置(1) 2. 位置(2)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十几减9; 2.十几减8 ; 3.十几减7; 4.十几减6、5、4、3、2
第三单元 图形的拼组:1. 图形的拼组(1) 2. 图形的拼组(2)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1.数数、数的组成 2.读数、写数
3.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 4.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1. 认识人民币 2. 简单的计算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整十数加和减整十数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1. 认识时间(1) 2. 认识时间(2) 3.单元测试题
第八单元 找规律:1. 找规律(1) 2. 找规律(2)
第九单元 统计:1. 统计 2. 单元测试题
第十单元 总复习:1. 总复习(1) 2. 总复习(2)
教学内容
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1. 认识厘米和米 2. 认识线段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3.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4.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5.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应用题 6. 连加 7. 连减
8. 加减混合 9. 加、减法估算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1. 角的特点 2. 直角的认识 3. 单元测试题
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1. 乘法的初步认识 2. 5的乘法口诀 3. 1、3、4的乘法口诀
4. 乘加乘减 5. 6的乘法口诀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
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二):1. 7的乘法口诀 2. 倍数 3. 8的乘法口诀 4. 9的乘法口诀
第七单元 统计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1.数的组合 2.数的排除
第九单元总复习: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表内乘法 3.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4.观察物体 5、统计 6.综合练习(一) 7.综合练习(二)
教学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1. 解决问题(1) 2. 解决问题(2) 3.解决问题(3)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1. 平均分 2. 除法 3.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
4.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
第三单元 图形与变换:1. 锐角和钝角 2. 平移和旋转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1.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 解决问题(1) 3. 解决问题(2)
第五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1 .1000以内数的认识 2. 10000以内数的认识 3.近似数
4.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第六单元 克和千克
第七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 两位数加两位数 2. 两位数减两位数
3. 几百几十数的加减法 4. 估算
第八单元 统计:1. 统计表 2. 统计图
第九单元 找规律
第十单元 总复习:1. 总复习(1) 2. 总复习(2)
教学内容
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更多推荐
认识,数学,减法,图形,乘法,物体,两位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