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负数
第1课时负数的理解(一)
教材来源: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1版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负数的理解(一)
课时:共3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设计者:何瑞 / 米河镇高庙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学负数提出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充分考虑应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与学生生活素材密切相关的数学情境,让他们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力求做到“动静结合,张驰有序”。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负数。通过明细中存入和支出的对比,进一步体会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另外,在练习中还安排了用正负数表示相对于海平面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京时间的其它地区的时间等。
3、学情分析
在学习“生活中的负数”之前,学生已经系统理解了整数和小数,并且对“分数”也有了初步的理解。知道这些已学过的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学生因为生活经验,可能在某些地方已经知道了负数的存有。基于这样的学习起点,本节课必须在学生认知冲突产生矛盾的前提下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通过
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负数的意义。
学习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能初步说出负数,会使用负数。
2、会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
负数都小于0。
评价任务
1、结合生活的实例,让同桌之间交流对负数的理解。
2、小组之间学习,某个同学说一个负数,其它组内同学把这个负数写在练习本上,循环活动。
3、对同学的板演情况做出正误判断,并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题。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有条件的可播放天气预报
视频)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
代表什么意思?-3℃和3℃各代表什么意思?)
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理解(1)
【新课讲授】
教学教材第2页例1。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2)教师讲解0℃的意思。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3℃表示零下3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3℃表示零上3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能够写成3℃,读作三摄氏度。
(3)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刚刚同学回答得很对,读法也很准确。
(5)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
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6)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
(7)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8)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
度和零下温度。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1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答案:-18℃温度低。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板书
第1课时负数的初步理解(1)
0℃
-3℃
3℃(+3℃)
教学反思:
第2课时负数的理解(2)
教材来源: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1版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负数的理解(2)
课时:共3课时,第2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设计者:何瑞 / 米河镇高庙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学负数提出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充分考虑应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与学生生活素材密切相关的数学情境,让他们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力求做到“动静结合,张驰有序”。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负数。通过明细中存入和支出的对比,进一步体会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另外,在练习中还安排了用正负数表示相对于海平面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京时间的其它地区的时间等。
3、学情分析
在学习“生活中的负数”之前,学生已经系统理解了整数和小数,并且对“分数”也有了初步的理解。知道这些已学过的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学生因为生活经验,可能在某些地方已经知道了负数的存有。基于这样的学习起点,本节课必须在学生认知冲突产生矛盾的前提下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负数的意义。
学习目标
表现存折上的明确数据,学生能辨别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会说出负数的含义。
重点难点
准确说出负数的含义。
评价任务
1、结合生活的实例,让同桌之间交流对负数的理解。
2、小组之间学习,某个同学说一个负数,其它组内同学把这个负数写在练习本上,循环活动。
3、对同学的板演情况做出正误判断,并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题。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一起学习了气温的表示,谁能说一说温度都是怎样读写的?
组织学生讨论回忆上一课内容。
师:很好,大家都很棒。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负数知识。
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理解(2)
【新课讲授】
1.教学例2。
(1)教师出示存折明细示意图。(教材第3页的主题图)教师:同学们能说说“支出(-)或(+)”这个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像2000,500这样的数表示的是存入的钱数;而前面有“-”号的数,像-500,-132这样的数表示的是支出的钱数。
(3)教师:上述数据中500和-500意义相同吗?(500和-500意义相反,一个是存入,一个是支出)。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快速而又准确地表示出向东走100m和向西走200m、前进20步和后退25步吗?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师把学生的表示结果一一板书在黑板上。
2.归纳正数和负数。
(1)你能把黑板上板书的这些数实行分类吗?小组讨论交流。
(2)教师展示分类的结果,适时讲解。像+8,+4,+2000,+500,+1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们叫做正数,前面的+号也能够省略不写。像-8,-4,-5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负数。
(3)那么0应该归为哪一类呢?组织学生讨论,相互发表意见。师设难:“我认为0应该归为正数一类。”
归纳: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4)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教师鼓励学生注意联系实际举出更多的例子。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2题。
组织学生动手填一填,在小组中交流检查。
答案:
正数有:2.5 +4
5
+41
负数有:-7 -5.2
1 3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板书
第2课时负数的初步理解(2)
正数:+8 负数:-8
+4 -4
+2000 -2000
+500 -500
+100 -100
+20 -20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反思:
第3课时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
教材来源: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1版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
课时:共3课时,第3课时
更多推荐
学生,负数,生活,表示,理解,教师,教学,温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