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来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课时数:57课时
适用年级:小学六年级上学期
授课教师:王丽娟
【背景】: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注重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等的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1.在数与代数中,重视运用百分数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注重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比的过程及对比的意义的理解。
2.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在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的探索中,在观察物体的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统计的学习中,注重结合现实素材认识复式统计图,并从图中尽可能多次获取信息。
4.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共有学生93名,学生思维灵活性不强,学习方法单一,自主学习能力差,后进生较多。在今后的教学中培优补差的任务还很重。
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审题不认真,其实有些题,他们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认真审题,结果答错了。
(2)、计算不准确,计算题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不是不会,而是做起来太不认真。
(3)、筛选有用数学信息的能力较弱,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解决问题时不写或写错单位名称;不会认真读题,做题不思考或凭主观判断做题。做完后不知道检查。
(5)动手实践能力较差。
【课程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学生已掌握整数、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运算律,分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尝试用画图的方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本单元主要学习分数混合运算及其应用;分数的乘法运算律;能利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混合运算问题。
2、第三单元“百分数”。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六单元“比的认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
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一单元“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2.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统计与概率
第五单元“数据处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四)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专题性的活动,即“返弹高度”、“比赛场次”,旨在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教材还安排了“看图找关系”的专题,旨在使学生体会图能直观、清晰、
简捷地刻画关系。
(五)整理与复习
教材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习。每个整理与复习都分成三部分:对所学内容的整理,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一些练习题目。“你学到了什么”这个栏目,目的是鼓励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能运用列表或采用其他的形式对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整理。“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并尝试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顾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的体会与进步。
综合与实践
反弹高度看图找关系比赛场次
【课程实施】
一、课程资源
1、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四版)。
2、必要的教具和学具:ppt课件、一套直尺、数学本(课堂、家庭、错题共3个)、统计图、彩笔、圆规
3、新世纪小学数学网中的有关六年级上册小学数学的资源。
二、学习活动
1、四人为单位建立学习组,课堂上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并解决问题。
2、每单元一次速算、口算比赛。
3、平时积累并整理自己经常算错的题目。
4、完成以下实践活动(要求:A4版面)
(1)写一写自己的成长足迹,数学日记或手抄报形式。(整理与复习)
(2)写一篇数学日记(观察物体、计算)
【课程评价】
本学期课程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部分组成,成绩以百分制呈现。
一、过程性评价(30%)
课堂表现10%+作业情况10%+计算能力表现与单元检测10%
二、结果性评价(70%)
以期末测试(满分100分)卷面成绩的70%计入。

更多推荐

数学,学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