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小学数学新课标确定了三个维度的具体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从整体上看,“三维”教学目标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还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关注了前两个方面就弱化了另一方面,而关注了后两个方面又弱化了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一、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是实现三维目标的奠基石
创设情境是教师将教学目标外化为一个学生容易接受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厚的情绪气氛可以感受,针对学生思维特点和认识规律,以“形”为手段,以“趣”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智慧的源泉,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保证,将三维目标有机地整合起来,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巩固提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趣化、多样化、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思维的提升,实现体验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统一。
例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法时,为了让学生理解2+3和3+2是相等的,我创设了多种情境,我曾经让两个小朋友站在不同位置分别观察2+3和3+2;也曾经让学生动手操作,前后两人面对面摆一组小棒,按教师指令分两堆,由于两人观察方法不同,也分别得出3+2和2+3;最后我还设计成操作游戏:“掷积木”,同桌
两人中的一个用两块正方形积木,六个面上分别都写上1、2、3、4、5、0这六个数,由一人掷一次,告诉同桌,两块积木最上面的两个面上的数合起来是5,这时让对对方猜一猜,这两个面上的数分别是多少?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学生通过分析、猜测得出1和4、4和1、2和3、3和2。这三种游戏逐层递进,创设了源于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清晰地思考的能力,有效交流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的积极有效的参与为主线,体现了师生在感情、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方面的交流和互动,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主体成长过程中生机勃勃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现三维目标的主心骨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的基本行为和认识取向,三维目标系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方式是“组合变量”,直接影响着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当今的课堂教学应当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天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采取这样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能获得有效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使知识、文化得到积累。
案例:“循环小数的认识”教学片段,课伊始,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出示的两个算式:①64.1÷9.99;②1÷3。算着算着,安静的教室渐渐“乱”了起来。有的学生一边计算一边嘟囔,有的与
自己的同桌议论起来,有的干脆停下来对着题目出神。教师微微一笑,示意大家都停下来观察、分析题目里出现的状况。等学生基本弄清了商(循环小数)的特征,教师问大家:“既然循环小数怎么写也写不完,大家能不能动脑筋创造出一种简便、实用的表示方法呢?”经过个人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开始了。结果孩子们的创造力是
惊人的,他们得出了各种各样的写法,有的认为在后面加省略号,有的在循环部分加横线,有的加方框,当然也有人想到加点的表示方法。此案例教师采用了“再创造”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个性潜能、独特创意得以充分释放,教师组织学生对各种表示方法进行比较、评价和质疑,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既掌握了知识技能,又领悟了学习策略,还提升了学习品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三、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实现三维目标的催化剂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景,为学生进行猜想、分析、概括、总结、创新等思维活动提供必须的学习环境,围绕更有利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学习活动而进行教学策略的确定,可以弥补学生感性材料不足,丰富学生感性知识,帮助学生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利用校本课程资源是实现三维目标的突破口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以学生活动为主,与选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的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的时候,要指导学生采取适当的学习方式,注意个人的情感体验,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校本课程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通过乡土教材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发展学生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技能;学习区域发展相关的知识,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课堂教学是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尽最大努力去落实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中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之中。知识与技能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维度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教师要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中实现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整合。

更多推荐

学生,目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