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小学数学教育》课程练习题库(4
一、名词解释 问答类(每题3分,6题,共18分)
1数学课堂活动
2数学问题解决
3合作学习
4成长记录
5操作实验法
6小学数学教育研究
二、填空题 填空类 (每题2分,10题,共20分)
  1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数学教育既保持了原来的较高的统一性、普及性等一些传统,另一方面又朝着                的方向发展。
2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20017月,教育部颁布了            并于20019月开始在实验区使用。
3数学双基既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数学双基教学就必须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把关注      放在首位,切实体现数学双基的                 
4顾泠沅先生认为数学的变式教学分为               
6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与表述时,还是应该以      目标为核心,      目标和      目标渗透其中,以形成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目标。
7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新知识,使课堂处于一种积极探究的有序状态中。
8表现性评价的核心是通过学生        ,来了解学生多方面的表现。
9小学数学教师的一般能力主要指      (如数学的运算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如检索、搜集资料的能力和阅读、理解的能力等)。
10针对小学数学教师写作论文的实际情况,论文主要分为:                三种。
三、简答题 问答类 (每题6分,6题,共36分)
1简述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2数学认识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4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是什么?
5小学数学课外活动实施数学文化的方法有哪几种?
6常见的教师对话有哪几种?
四、论述题 问答类 (每题13分,2题,共26分)
1对照传统的应用题教学,结合实例谈谈小学开放题的设计策略。
2对小学数学学习有哪些基本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怎样去落实这些要求?
参考答案:
一、
1、数学课堂活动是指学习主体在课堂教学中的思维活动和操作活
2、数学问题解决是指学生在新的情景状态下,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对面临的问题采用新的策略和方法寻求问题答案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
3、合作学习是指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内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责任分工,通过分工合作而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
4、成长记录将显示学生学习成就信息的一系列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起来,以了解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的评价方式。
5、操作实验法是小学数学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指在教师的指导示范下,学生进行具体实验,并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观察、思考的教学方法。
6、小学数学教育研究,就是依据一定的思想和方法,按照科学、合理的程序,对小学数学教育活动进行质和量的分析,揭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特点和规律的一种研究活动。
二、
  1、民主化;个性化
2、《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3、学生的发展;基础性;发展性
4、概念性变式;过程性变式
6、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7、动手操作
8、解决一个具体的任务
9、数学能力;学习能力
10、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教研论文
三、
1、(1)素质教育思想直接指导着我国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2)小学数学课程是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载体。(3)小学数学课程本身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4)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必须融为一体,相互促进。
2、⑴数学认知结构是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心理结构相互作用的产物;⑵数学认知结构是学生获得的数学知识在头脑里的组织形式;⑶数学认知结构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结构;⑷数学认知结构是一个多层次的组织系统。
3 ⑴教学目标定位要准确,双基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⑵避免“去数学化”现象的出现;⑶积极关注儿童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4、(1)以数学故事创设趣味型问题情境;(2)以数学知识的现实价值创设应用型问题情境;(3)以数学活动和数学操作实验创设活动型问题情境;(4)以计算机为工具创设动画型问题情境;(5)创设模拟实验情境;(6)创设游戏型问题情境。
5、⑴撰写数学日记和小文章;⑵纪念数学家的活动;⑶自办数学小报;⑷制作手工模型;⑸开展数学调查;⑹数学文化节活动。
6、(1)自我反思——教师的内心对话。(2)同伴互助——教师与同行对话。(3)专业引领——教师与专家对话。(4)请教前辈——教师与历史对话。(5)请教书本——教师与理论对话。
四、
1、(1)条件开放。传统的应用题的条件是所求问题的充要条件,它极易给学生造成思维定势,当遇到条件不足或有余时,便感到束手无策或疑惑不解,因此,设计条件型开放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问题开放。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性,使得他们在利用已知信息分析数量关系时,能发现并提出多种多样的问题。设计问题开放的开放
题,有助于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3)策略开放。运用不同的解题策略,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并从中发现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4、结论开放。传统的应用题的答案是唯一的,学生往往只满足于把一个答案找出来,不再进一步思考分析,探索解题规律和方法。设计结论型开放题,可以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创新习惯。
(实例)
2 ⑴小学数学学习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落实:数学学习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使学习过程的发展顺序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识顺序,从而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⑵小学数学学习要关注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落实:①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利用所学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背景去理解知识;②充分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习数学;③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让学生在反思中进一步明确所学数学知识的逻辑起点是什么,所学新知识是哪些已有知识的扩充与发展,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发
生、发展过程的理解。
⑶小学数学学习要重视感性材的作用。落实:①通过感性材料帮助学生在头脑里建立数学知识的表象,利用表象的中介作用实现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与保持;②通过感性材料降低学习难度,排除思维障碍,确保学生在数学学习的智力活动中逻辑思维得以顺利进行;③用感性材料的直观形象,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形象化的演示活动,把那些静态的数学知识转化成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引导学生结合动态的画面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⑷小学数学学习要加强老师的指导。①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②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③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更多推荐

数学,学生,学习,小学,问题,数学知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