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生认识事物、获取知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个人从事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兴趣所引起的,有了动机、兴趣才能去从事各种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 兴趣是后天形成的,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习兴趣是可以激发和培养的。但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数学教育工作者长期地辛苦耕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数学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条细小的根须在泥土里不知疲倦的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这段话阐述了兴趣培养的艰苦性和复杂性.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的制约,动机兴趣当然就会直接影响学习活动。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因此,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能力,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那么,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一试:
一.导课新颖,引起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都说明兴趣在推动人出色地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中的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练习课,活动课,只要开了个好开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每节新课的导入设计得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拓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情感传导的作用,把学生引入无比瑰丽的知识世界,为上新课创造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现在的学生活泼好动,低年级学生只能连续集中注意15分钟左右,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中要尽快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作为一节课的开场白——导入就必须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因此,我在设计导入时努力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相结合,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假如一位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说:“今天我们学习找规律。”这样就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讲这一课时,问学生:”你们喜欢不喜欢去超市?”学生一下子情绪高涨。接下来让学生找超市物品摆放的规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都得益于我导课时抓住了学生爱逛超市的特点,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多推荐

学习,兴趣,学生,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