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惠州市中堂小学数学课题组主持人:罗红春
惠州市中堂小学数学研究课题——《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于20173月开始筹备并向市级申请立项。经上级的审定,于20178月被确定为市立项研究课题。该课题在我校开展研究与实验已两年了,课题组全体成员积极性高、工作负责,紧紧围绕课题实验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在课题论证、课题分解、研讨交流、课题实施、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在已完成研究任务,达到了实验预期的目标。本研究报告主要从课题研究的背景和选题的意义;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目标;课题研究过程回顾;课题研究的成果;课题研究的评价和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等七方面陈述。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现实的教学总是存在这样的现象:
(一)教师方面:年轻教师由于刚步入教学领域,对教学内容不够熟悉,表达知识不够清楚,有的不能准确地对学生提出问题,不能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甚至让学生满头雾水,不知所云。而中、老年教师很多停留在“传统教学法”,以课堂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二)学生方面: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不知道怎么预习、巩固知识、拓展新知;学习兴趣不浓,把学习当做是一个任务;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易开小差等,容易错过重点、疑点、难点的讲解。而课堂教学是“现场直播”,不能重演,这样就导致学生作业不会做,知识出现遗漏,这些问题,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明显地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的要求,教师的工作已经不是简单的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容教会给学生,而是要在教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质疑能力;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直观的教学资源等等。而在这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都是为了达到最后的目的——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如何才能将高深的理论变简单,将简单的问题变有趣?如何让学生利用
零碎的时间短期内完成一次学习?如何让学习变的好玩?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些便成为我们新时代教师面临的挑战。
微课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的要求,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对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
作为一名当代的一线教师,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我们有必要学习微课知识,把《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作为课题来研究。这样,既能改变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又能提高我们教师的业务水平。
二、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是为了促进微课与小学数学课程深度融合的同时尝试实现微课与小学其他学科教学的有效链接,为学生答疑解惑,促进学生学习新知。研究如何通过微课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深刻化,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在灵活性、创新性等方面进一步得到培养,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同时,构建教师的交流平台,定期组织微课的观摩学习
研讨活动,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进一步实现高效课堂。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一)如何开发、制作小学数学微课的资源和建立公共资源库;
(二)如何构建小学数学微课课堂教学的应用模式;
如何构建微课应用模式;
如何完善微课应用模式;
如何运用微课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
三、课题研究目标
(一)构建微课应用的资源库,丰富校本研究资源库,达到资源共享,分享教学经验和成果;
(二)构建微课的应用模式;
(三)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达到更佳的效果。
四、课题研究过程回顾
本课题的实验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3——20178月)
筹建课题组,收集相关资料学习理论文献,寻找理论依据,明确实验目标,提炼先进理论经验,提出实验假设,确定课题,明确分工。
学生个别访谈,了解当前小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分析将微课融入小学教学的可行性及优势。
课题组成员共同制定本课题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并设计最终的成果展示形式。
方案制定后,请全体科组教师提出修改方案,并对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可能产生的结果作出进一步分析,最终完善方案。
课题组成员进行微课相关理论的学习。
通过查阅相关书籍、书刊、网上搜索等方式,对微课理论进行系统性学习并确定了微课教学的理论基础。
由于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在国内实践研究的较少,主要以网络学习为主,课题组成员在未名课堂的官网上进行了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和微课制作的培训。《微课设计与制作》、《翻转课堂设计与应用》、《PPT制作设计》。在网络上学习了《广州天河区翻转课堂选集》、《2015年翻转课堂顺德伦教专场》等内容,为微课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全体教师进行微课制作培训。
洪凯丽老师针对本次课题研究,专门开展了微课制作培训课。主要就微课呈现形式之一的“PPT与讲授结合”进行讲授,课题组成员以及学校全体教师参与了本次培训。
组织实验教师参加微课制作比赛。
李丽老师所制作微课《蚂蚁做操》、《正比例》以及周远青老师所制作微课《约分》参加了惠城区2016年教育教学信息化暨学生电脑制作比赛,其中李丽老师所制作微课《蚂蚁做操》、《正比例》 分别获得二、三等奖。
在中、高年级各设定一个实验班——四(3)班、五(1)班为固定实验班。
确定实验教材内容:小学数学第七至第十册为主(北师大版)。
微课共享平台的建立(QQ群、微信群、网盘、作业盒子、狸米数学)。
在实验班建立QQ班群、微信群(用以发布微课课件),实验老师建立相应的班微课资源库;建立公共网盘,用以收集各类微课资源,以便教师和学生使用。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79——20187月)
撰写开题报告,修订课题研究方案,制订实验计划。
课题组成员共同商讨,初步提炼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两段九步”(自学质疑阶段:目标导学、教材自学、微课自学、在线测试;训练展示阶段:质疑突破、训练  展示、合作提升、评价点拨、总结反思)
课题组成员共同商讨,提炼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三大模块:理论讲授型、推理演算型、技能训练型。
课题组成员共同整理出适用微课的典型知识点。
1)推理演算型模块知识点
推理演算型模块知识点
课题
年级
页码
三位数乘二位数(不进位)三年级上
三年级下册
34
中间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
三年级上册
60
混合运算中的解决问题
三年级上册
8
分数的初步认识
三年级下册
67
商不变规律
四年级上册
77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四年级上册
50
卫星运行时间
四年级上册
30
等量关系
四年级下册
64
三角形内角和
四年级下册
24
分数乘法(一)
五年级下册
22
长方形的表面积
五年级下册
16
长方形的体积
五年级下册
41
分数乘法(二)
五年级下册
25
分数乘法(三)
五年级下册
28
体积单位的换算
五年级下册
44
邮票的张数
五年级下册
69
分数的除法定理
五年级下册
57
圆的周长
六年级上册
9
2)理论讲授型模块知识点
理论讲授型模块知识点
课题
年级
页码
找最小公倍数
五年级上册
81
约分
五年级上册
79
百分数的认识
六年级上册
39
倒数
五年级下册
30
生活中的比
六年级上册
68
线的认识
四年级上册
15
生活中的负数
四年级上册
83
长方体的认识
五年级下册
10
质数和合数
五年级上册
38
倍数和因数
五年级上册
31
认识方程
四年级下册
65
找最大公因数
五年级上册
77
通分
五年级下册
83
分数的基本性质
五年级上册
72
圆柱的认识
六年级下册
2
圆锥的认识
六年级下册
2
3)技能训练型模块知识点
技能训练型模块知识点
课题
年级
页码
旋转与角
四年级上册
22
角的度量(一)
四年级上册
24
角的度量(二)
四年级上册
26
三角形的分类
四年级下册
22
三角形的内角和
四年级下册
24
三角形边的关系
四年级下册
27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五年级上册
53
三角形的面积
五年级上册
56
梯形的面积
五年级上册
59
约分
五年级上册
79
组合图形的面积
五年级上册
88
长方体的认识
五年级下册
11
长方体的表面积
五年级下册
16
体积和容积
五年级下册
36
长方体的体积
五年级下册
41
有趣的测量
五年级下册
46
圆柱的体积
六年级下册
8
针对所选知识点,分组、分模块撰写微课教学设计脚本。
1)推理演算型设计脚本:

更多推荐

微课,学生,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