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易错题总结
一、例目
1.测 
1.1认识厘米、毫米…………………………………………………………………………(孟阳燕) 5
1.2.1千米的认识……………………………………………………………………………(王月琴) 7
1.2.2千米的认识……………………………………………………………………………(吴美英) 8
2.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1万以内加减法的验算(问题解决) ………………………………………………………(王月琴) 9
2.2加减法的验算(比多比少问题)………………………………………………………(钱媛丽) 11
3.四边形
3.1.1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徐亚萍) 12
3.1.2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钱媛丽) 14
3.2.1周长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 (孟阳燕) 16
3.2.2周长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 (孟竹琼) 18
3.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王月琴) 20
3.4.1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计算…………………………………………………………(钱媛丽) 21
3.4.2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吴美英) 22
4.有余数的除法
4.1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陈和平) 23
5.时分秒
5.1.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钱媛丽) 25
6.多位数乘一位数
6.1多位数乘一位数……………………………………………………………………… (刘永
军) 26
6.2位数乘一位数估算…………………………………………………………………… (王月琴) 28
6.3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孟竹琼) 29
7.分数的初步认识
7.1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钱媛丽) 31
7.2分数的简单计算……………………………………………………………………… (孟阳燕) 32
7.3分数的初步认识……………………………………………………………………… (吴美英) 33
8.数学广角
8.1简单排列与搭配(有序思考,数小于3的搭配) ……………………………………(徐亚萍) 34
9.总复习
9.1三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和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吴美英) 35
9.2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 (吴美英) 36
9.3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综合应用……………………………………………………… (钱媛丽) 37
浙教版
1.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1.1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季赵璐) 38
2. 多位数除以一位数
2.1商中间有零的除法…………………………………………………………………… (季赵璐) 39
2.2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  (寿金利) 40
2.3运算法则……………………………………………………………………………  (朱  颖) 42
2.4求图形表示的数……………………………………………………………………  (朱  颖) 43
2.5应用问题(二)——和倍问题……………………………………………………  (寿金利) 45
3. 认识长度单位
3.1长度单位换算………………………………………………………………………… (寿金利) 48
二、原始
三年典型
采集样本
54
错误率
33.2%
采集者
孟阳燕
采集
学校
诸暨浣江小学
错题来源
单元
基本
课时
新授课
题目出处
《每课一练》
综合
单元
练习课
相关知识
认识厘米、毫米
拓展
总复习
复习课
教学简述
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这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又认识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这是在学生已初步建立起了分米、毫米及米和厘米的长度概念后,在《每课一练》中学生出现错误较集中的题。
◆典型错题: 
    :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汽水瓶高约2 
          火车一节车厢长12 
学生错解:汽水瓶高约2 厘米 
火车一节车厢长12(分米   
◆原因分析: 
1.孩子心中对于“生活原型”的表象不是很清晰。在访谈中发现有学生说没看见过火车,有的对火车车厢不是很清楚,可见我们有部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较少,从而导致错误。
  2.长度单位表象的建立不能很好与生活中的物体紧密联系起来。
虽然在学生头脑中对长度单位已有所感知,也建立起了分米、毫米及米和厘米的长度表象,
但多数学生仅仅停留在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遇到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物体的长度中就缺乏了解决的策略,不能很好地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3对于物体长度估测的方法与能力不强。
◆教学建议:
1.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帮助学生建立起分米、毫米及米和厘米的长度表象外,我们还要多些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量身边的物体,可以测量自己的数学书,桌子、椅子,教室的黑板等等,感知的越多越好,让学生多建立一些基本物品的长度概念,如:文具盒长约2分米,光碟厚约1毫米以教室长约8米,楼房一层高约3米等。
2.多引导学生利用心目中已建立的一些熟悉的生活原型的长度作为参照的对象,通过比划、对比、反思,学会准确运用长度单位。如对于学生填汽水瓶高约2(厘米),可引导学生比划一下,2厘米大约只有2个手指甲盖那么宽,汽水瓶高约2厘米很明显错了,汽水瓶高大约与文具盒长差不多。对于火车一节车厢长12(分米),引导学生想像一下,才1米多的火车厢怎么可以坐很多人呢?相信这样引导学生比较、反思后肯定能正确地选择单位了。
3注重对孩子估测方法、估测能力的培养。
1给学生多提供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与实测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逐步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2)要发挥学生的空间观念,多引导学生想象物体的长度,如房子的高度,大树的高度等,设置一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现实估测内容。
◆资源链接: 
《分米和毫米》教学探究与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米和厘米这一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表象,并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来估计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的长度。难点是正确使用各种已知的长度单位。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基本都能比划出1分米、1毫米大约有多长,并能很快地说出1
=10厘米、1=10分米、1厘米=10毫米。学生在头脑中对四个长度单位都有所感知,也建立起了分米、毫米及米和厘米的长度表象,但多数学生仅仅停留在表面,遇到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物体的长度中就缺乏了解决的策略。在练习中,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各有不同,所以练习中问题就比较多了,发现有一小部分学生在填写单位名称时错误百出。例如:铁钉长2毫米,课桌高65分米,文具盒长23毫米等。
在此基础上,我总结我们已学的四种长度单位。提出了用身体来表达长度的教学新思路。
1毫米,真正短,好似指甲一般薄;
1厘米,我记得,指甲宽度差不多;
1分米,会比划,手掌长度就是它;
1米究竟有多长,小朋友们伸展手臂就可量。
引导孩子们在选择合适的单位时,想一想是几个这样长,如课桌高65  ),如果填分米,就比6米还要多,也就是比6个小朋友连起来还要长,很快得出与事实的矛盾。
再如,铁钉长2  ),如果填毫米,就只有两个自己的指甲那么厚,这与我们的生活经验矛盾,如果填分米,却有两个手掌那么长,显然不存在这样长的铁钉,也矛盾,填厘米最为合适。
这类方法在教学基础较差的学困生时,尤其能帮助他们理解和类比。
◆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错误率24.2%
三年典型
采集样本
50
错误率
28%
采集者
王月琴
采集
学校
绍兴齐贤镇中心小学
错题来源
第一单元
基本
课时
新授课
题目出处
口算训练
综合
单元
练习课
相关知识
千米的认识
拓展
总复习
复习课
教学简述
学生新认识了分米、千米,至此常用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已经教学完毕。同学们也能建立这些长度概念。如1毫米一分硬币厚度,1厘米约是一个手指宽度,1分米约是一拃,1米约是两臂长等,能比较好的比划出这些长度。因为1千米无法比划,但也知道是学校操场5圈,或是从校到羊山公园的长等。
◆典型错题:

更多推荐

学生,长度,单位,估测,建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