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农村小学数学“减负增效”
个性化作业设计的研究》
一、开题立项稳步推进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联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桥梁。它既是对课堂上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的巩固和检查,更是学生从中发散思维、形成数学技能,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平台。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设计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作业多。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无法自拔。作业脱离学
生生活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练习中得不到体现和尊重,学生在练习中感受到更多的是压力和疲劳,极少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在获取考试高分的同时,并没有在思维训练和能力形成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作为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的教师,我们不能对此熟视无睹,而是应该积极思考多设计一些有利于发散学生思维的、照顾学生个体差异的、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个性化作业,为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特别是在农村小学,大多数教师还停留在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对如何设计新型、特色的、有个性的数学作业关注的还不够,因此,在“减负”环境下,设计个性化、有针对性的作业研究势在必行。
(二)概念的界定:
“过重的课业负担”:指的是学生因为“题海战术”和“满堂灌”而造成的学习上的心理和生理的负担,如对学习乏味、学习压力过大、重复训练过多等。
“减负”:就是要减轻学生过大的心理压力,避免过多的重复训练,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学生以宽松、自由、自主的学习,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高效,从而还学生以健康全面的发展。
个性化作业:是指把作业当成一个支点,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因此我们的个性化作业,富有色彩、充满情趣,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情境中体验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发挥其学习潜能。
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就是一种打破传统重复、枯燥的作业模式,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依照小学生年龄发展的特点,设计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作业,旨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独特个性,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作业形式。
本课题农村小学数学“减负增效”个性化作业设计的研究:是指在农村小学探索、发掘学生个性化作业的布置与设计方法的研究,提高作业的趣味性。旨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教师“质性”敬业,增加职业幸福感。
(三)课题理论价值:
1.本课题的研究是对因材施教理论的进一步佐证:因材施教,是教学原则,但真正贯彻时却不易落实,本课题通过“因材施练”,进一步明确因材施教的意义和实施策略,大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让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为大面积推广提供具体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有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2.本课题的研究将进一步完善与充实新课程理念中的评价理论:通过学生对作业设计过程的全面参与,使得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整等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高,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
(1)作业设计取向多维,强调发展性。作业设计强调既要重视学生的现在,也要考虑学生的过去,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
(2)作业设计主体多变,突出特色性。在制定作业内容和作业标准时,教师应更多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在进行作业评价时,教师也应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自评和互评达成结论;在作业反馈时,教师更要与学生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改进措施。
(3)作业设计内容多种,体现综合性。作业设计的重点不仅在于检查学生记忆的准确性和使用技能的熟练程度,而且在于学生实地考察、观测、调查、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的质量,以及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参与程度、合作态度、意志、毅力和探索精神等。
(4)作业设计形式多样,注重差异性。作业的形式可概括为:实践作业;书面作业;口头、听力作业;表演作业。
个体的差异不仅指考试成绩的差异,还包括思维方式、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的不同特点,
正确地判断每个被评价者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设计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作业,以期提高作业的实效性。
(四)课题实践价值:
1.本课题的研究能有力地促进广大教师对作业设计的研究,有利于形成全新的作业设计理论:
(1)作业设计保证基础性——着眼于学生的应知应会。
(2)作业设计突出人文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
(3)作业设计强调应用性——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4)作业设计增强开放性——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尽情飞扬。
(5)作业设计渗透综合性——体现数学课程功能的多元化。
2.本课题的研究是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练习,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是教学活动的延伸和拓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优化“练习”的设计与布置,充分发挥“作业”的功能,以“练”促学,以“练”促思,以“练”促改,实现有效“练习”,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根据“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因材而练”,让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练习,做专为其“量身定做”的作业,使作业成为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3.本课题的研究易于形成强大的合力:数学是基础学科,我校是农村学校,研究成果将促进我校各班、各科的联合,加强教师与教师、班级与班级、学科与学科、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广泛合作,有利于整合整个地区的教育资源,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取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的研究方式。采用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调查各类作业,了解作业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对这种作业的看法,完成的情况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个性化作业设计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并对这些影响进行及时而深刻的反思,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方向,更好地研究。
经验总结法:对课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力求得出符合本校实际的结论及案例若干,并在条件相似学校进行推广。
个案研究法:对部分研究对象尽可能搜集更多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运

更多推荐

作业,学生,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