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习题设计的几种类型
摘 要:课后习题是课堂教学拓展形式之一,为了突显课堂教学效果,布置适当的作业是当前形式下必要的教学环节。现在学生的作业形式比较单一,都是一些简单、重复式的训练,学生会感觉到很累,学生的创造力、创新精神得不到培养。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就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要呈现不同的形式。
关键词:趣味性;层次性;实效性。
引言:发达国家率先意识到必须要尽快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尽快培养知识经济所需要的创新人才,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课程也进行了深入的改革,提倡课程的综合性和有效性。作业设计的多样化,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现实中很多老师都没有做到备足、备齐教材,而是过多的依赖于教案、题海战术,对作业的布置随意、机械重复。
下面本人就根据从教几年的经验,浅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作业的设计要吸引学生的注意
每个阶段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是不同的,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才能使其快速地投入到学习的状态中。
我亲戚家的女儿今年三岁了,视力不好,经医生初步诊断为弱视,女孩不懂怎么认视力表,也就造成了医生不能进一步确诊。回家后,聪明的爸爸观察了一段时间小女孩的兴趣和爱好,发现女孩对小猪佩奇动画片很感兴趣,爸爸就选用动画片中的动画人物,并做了一个“E”字的房子,房子的一面留有一扇门,转动房子,对应的小动物就能进到房子里和佩奇玩,延伸到认识“E”字的开口,最后再到认识视力表中的“E”字开口的方向。
受这件事情的启发,我在作业中设计了不同类型的作业,趣味型和游戏型的习题。
趣味型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性别,设计出亲近学生的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低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把动物送回家”、“智勇大冲关”、“丢手绢”带有趣味性的游戏作业融入一定的情境。
游戏型作业,也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方式,都是以“玩”带动学生们自主的学习。在学习“可能性”时,老师准备了几个布袋,让学生摸球,从游戏中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作业的布置要有层次性
学生受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的数学素养和课堂反映也不一样,所以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要考虑到这些因素,不然会造成布置作业就是一种形式,会的同学对作业没有了新鲜感,不会的同学总是不会。为了应付,要么就抄别人的,要么就乱做。后来我在班级做了一次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我了解到班级只有43%的学生是自主学习,57%的学生都是被动学习,我决定要改变目前这种现象。后来我查找相关资料和书籍,特制订了适合本班的计划,将作业分成以下几个类型:
1.一般型作业
正常的练习分成三种,机械练习、思考练习、拓展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来选择要完成的作业。我也会把每次布置的习题分为机械性、思考型、拓展性三类。后进生完成机械性题目,中等生完成思考型题目,优等生完成拓展性题目,真正做到让不同的学生在练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2.思考型
在课堂上,老师经常会补充一些题目来让学生练习,正常这些题型都会分为三种类型:
例:在教学近似数时,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94570≈( )万
( 2)9 570≈10万, 能填( )
一个数的近似数是9万,那么这个数最大是( ),最小是( )。
虽然这几个题目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做出来,但每做出来一题对于孩子来说都是有收获的,这样就避免了以前作业的单一、枯燥。
三、作业布置要具有实践性
1.观察性作业
每次上黑板的毕竟很少,很多同学都想上黑板展示,上不了的同学每每都会唉声叹气,这时我给同学们要求,你们在下面做好的同学,要仔细观察黑板上同学做的每一个步骤,有
错的地方给他记录在你的本子上,待会我们一起交流,每况愈下,这个环节很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总能发现到黑板上的错误,学生总会当成稀世珍宝记录在本子上。
2.调查性作业
在学习“利息”的时候,我会让学生到离家最近的银行,调查跟利息有关的信息,之后到课堂中交流,汇报每位同学所了解到的信息,最后总结出利息的计算方法,在老师规定的时间里,每个学生都有很多收获,全班同学不仅弄清了利息的意义,而且知道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3.探索性作业
学生在学习了认识比及比的相关知识,并能够解决了一些实际的问题。这时我会利用多媒体呈现几幅画,让学生去欣赏、去观察、去对比。并要求学生说出哪一副画是最美的?学生说出后,教师抛砖引玉的问:你们都具有很强的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这幅画就是最美的一副呢?这时,学生各抒自见:是名家画的;有寓意等。这时教师引出“黄金比”的意义和用途。
四、布置作业要有开拓性
学生的开拓性思维在小学阶段的培养是尤为重要的,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为学生设计一些开拓性思维的习题,进一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一根长16米的绳子,围成一个长方形,面积最大是多少?
一般学生读完题就会去问老师,这个题目是不是缺少条件?我会引导学生通过已知条件慢慢去梳理、去分析。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16米是长方形的什么?它跟谁有关系?进一步抽丝剥茧,慢慢去推理。16米是长方形的周长,周长就是长加宽和的2倍,可以知道长加宽的和是8米,根据长方形边的特征得知,长比宽要长,再进行假设,假设宽为1米,长为7米。假设宽为2米,长为6米;假设宽为3米,长为5米。之后再根据假设的每一种情况,计算出面积,得出5×3=15(平方米),面积为最大。引导学生总结出规律:长和宽相差越少,面积就会越大。
(2)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面积( )大。
A.正方形 B.长方形 C.圆 D.无法判断
这种题型的设计应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应有相应的铺垫,教师适当的引导,既能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通过学生的猜想、实验、观察、验证、交流和推理等过程,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
总之,作业的设计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概括清的,而是一个需要教师细心挖掘教材、研读课标、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类型的习题。这是我们长期要研究的课题,我也会矢志不渝的朝着这个方向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小学生数学问题解题能力的培养分析[J]. 张爱英. 才智. 2019(23)
[2]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趣味应用题教学的策略[J]. 马得录.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9(08)
更多推荐
学生,作业,设计,学习,教师,同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