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五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五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五篇1 一、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
①、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理解除法的含义;
②、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才能目的
①、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理论才能和语言表达才能;
②、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才能和自主学习的才能;
3、德育目的
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纸条、磁铁
学具:数字卡片、小棒
四、教学过程
1、激趣引入
①、激趣
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东西,通过分东西学习新本领,好吗?
动手理论一:
⑴老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随意分成2份,也就是2堆;
⑵学生操作,老师观察、指导;
⑶学生汇报
提问:谁愿意说说他是怎样分的?(学生说,老师板书,在学生说的时候注意鼓励有创新的)
8 8 8 8
1 7 2 6 3 5 4 4
⑷老师指着上面四种分法提问:这四种方法中有一种比拟特别,你们发现了没有?
⑸请学生说,并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⑹老师归纳指出:最后一种分法中每份的数字卡片数同样多,都是4张。(老师板书:同样多)
2、引入
动手理论二:
①、老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样多;
②、学生动手操作,老师检查、指导;
③、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把8个磁铁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样多;
④、学生分完,老师提问: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是几个?老师指着学生分的磁铁说: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平均分。(老师在磁铁下贴出纸条,学生齐读一次)
2、探究新知
1、学习例2
(1)、创设情境
老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一天,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来到老马家作客(课件出示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老马非常热情的招待他们,拿出6个又大又红的桃子(课件出示6个桃子),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看见了都馋得直流口水,老马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这三个小鬼一定会吵翻天,所以老马想请我们206班的小朋友帮帮助,把桃子分好,不过在动手之前有两个问题考考大家:①、是要大家把6个桃子分成几份?(当学生说3份时,老师出示3只盘子)②、该怎样分?
(2)、动手理论三:
老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数字卡片代替桃子动手分。
(3)、观看动画演示分桃子的过程
老师:在同学们分的时候,老马也在分,下面看看老马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第一次分的过程)提问:每盘放了几个?分完了吗?继续分。(课件演示第二次分的过程)提问:老马分了几次才分完?第一次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第二次每盘又放几个?
(4)、动手理论四:
如今请同学们学老马的样子分一次?
(5)、学生上台演示分的过程
老师:谁愿意上台分给大家看?(用磁铁演示)
(6)、老师归纳小结:把6个桃子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的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做。
2、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①、除号
表示除法的运算符号叫除号(板书:÷),先写横,横要写平,然后上下各一点,两个圆点对齐。
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把要分的东西的总数6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的份数3写在除号的后面,除号表示平均分,每份分得2个,2写在等号的后面。(老师边讲解边板书)
整道算式读作“6除以3等于2”(板书,全班齐读一遍),学生读“8÷4=2”进展稳固。
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板书,学生齐读),学生说“8÷4=2”的意义。
3、形成练习
(1)、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一小题
①、读题,理解题意
请一名学生说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②、动手理论五:
学生根据题意进展操作并填出算式。
③、观看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演示分小棒的过程。提问:总共分几此?第一次每堆放几根?
④、指导列式
要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几根该用12除以几?等于几?
为什么除以3?
算式中的12表示什么意思?除号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2)、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二小题
①、学生独立做
②、集体订正
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几根该如何列式?1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③、比拟一、二两题
为什么第一小题是除以3,而第二小题除以4?
(3)、做补充练习
更多推荐
学生,老师,老马,表示,算式,除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