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学习注意力的有效策略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注意的能力称为注意力。“注意”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惟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注意从始至终贯穿于整个心理过程,只有先注意到一定事物,才可能进一步进行认识、记忆和思考等思维分析。现实教学中,一线的教师在小学课堂上,经常有这样的烦恼:
1、上课不专心听讲,课上小动作特别多,易走神;学习成绩不稳定,健忘、厌学,作业、考试中经常因马虎大意而出错。
2、常常不假思索就得出结论。
3、不遵守规章秩序,不听老师的指示,做事乱无章法,随随便便。
4、拖沓,磨蹭。一心多用,有始无终,学习、做事质量低,效率不高……这些现象都是学生注意能力不高的表现。
在课堂上,学生由于分心或走神,对课上学习“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节课下来,这些学生对课上内容没有留下什么痕迹,白白地浪费了几十分钟时间。注意力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能力。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是否集中,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及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经验的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外部表现,来判断其是否处于注意状态,通过对学生的外部观察可以了解学生的内部世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状态,从而有效的组织教学。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提高小学生学习注意力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有一个研究课题。
一、小学生注意力的生理、心理特征。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注意力”的一些基本特征。
1、注意力的“年龄特征”   
注意力具有年龄特征——从无意注意为主,逐步发展到以有意注意为主。
一般来讲,孩子刚刚入学的时候,热情很高,上课时往往能够集中注意。但是,过不了几
天,他就坐不住了,外面的风吹草动、同学一举一动都能够引起他的注意,使他不能专心听讲。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老师教育的加强,他也慢慢能够有意识地听老师讲比较枯燥、比较抽象的内容了。
这个特点与小学生大脑的发育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大脑皮质中的额叶与有意注意有密切的关系,额叶受损的话,有意注意就会遭到破坏。前苏联著名的神经心理学家利亚的研究表明:额叶受伤的病人,甚至无法完成从屋里走出去的行为,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有意注意。
孩子额叶的发展比大脑中的其他部分要晚,一直要到6、7岁的时候,额叶才能开始加快发展,到11、12岁的时候,孩子的额叶可以达到基本的成熟。一般来说, 5~6岁达12~15分钟,7~10岁为20分钟,10~12岁为25分钟,12岁就可以达到30分钟以上。所以注意力的稳定性随年龄增长而延长。
这些数据提醒我们,在课堂教学时,要考虑到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注意力的年龄特征。为了延长注意力的“时间”,我们需要在教学设计、问题情境创设等方面多花脑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延长其学习注意力的时间。
2、注意力的“兴趣条件”
兴趣与注意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培养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心理条件。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有兴趣的事情,容易引起注意。这就是有些孩子对有趣的电视节目、书刊、新奇的游戏等则会全神贯注,甚至能几个小时一动不动的原因所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力量的源泉。
要激发注意力的“兴趣条件”,我们首先要与学生多进行情感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对自己产生“兴趣”,从而起到“爱屋及乌”的效果。其次,就是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的先进技术,激发学生对你所教学科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3、注意力的情绪色彩
小学生的注意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小学生与幼儿期的儿童一样,容易为一些新异刺激所激动从而兴奋起来。有经验的老也会
发现,当小学生在课堂上听的津津有味的时候,总是一动不动的表现出非常专注的样子,听到高兴处,就会露出笑脸。老师很容易通过孩子的表情判断出他是否在认真听讲,即便有的小家伙表面上想装成用心听讲的样子也装不象。
4、注意力的“培养之道”
注意力的好坏并不是先天遗传的,而是靠后天的学习培养和训练得来的。生活中常遇到上课思想开小差、写作业分心的学生,其实这一切都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外在表现,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就应该进行有意识的训练。
二、课堂教学设计策略促进小学生注意力的提高。
根据小学生的注意力基本特征,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策略以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
1、巧妙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上课时,小学生的兴奋点有时还停留在上节课的内容或课间活动中,能否把学生的注意力
由“课下”导入到“课上”,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好奇心强等特点,在导入新课时,通过巧妙地设疑提问,或者创设情境等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钳”住,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迎接新课的到来。
2、开展多种活动、设置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自控能力比较差。据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准备自已的发言,同时,注意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另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变换教学活动的内容与方式,避免单调地、较长时间地从事单一活动,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证课堂学习顺利有效地进行。
3、明确学习目的,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学习的目的明确,学生就会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保证课上学习顺利有效地进行。在课堂上,我们应该把注意的内容,如请注意听、请注意看黑板、请注意这个问题等等,具体明确地告诉学生,引导帮助他们正确组织自己的注意力,认真学习。
4、抽象具体直观化
小学生对直观的、具体的事物容易产生注意,而那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定理不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逐渐学会把自己的注意集中到需要多加注意的抽象材料上来。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各种资源,如教具、多媒体等手段,将抽象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
三、巧用游戏策略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

更多推荐

学生,注意,注意力,学习,教师,内容,额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