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数和合数
【教学设计】质数和合数_数学_小学_
教材版本:五四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质数和合数》信息窗3。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发现共同特点。 基本练习,内化方法。
拓展练习,强化方法。
分类整理,深化巩固。
游戏拓展,巩固提升。
《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五四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0页的信息窗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进行分类思想、极限思想的渗
透。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通过列举,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自制磁力教具等。
【教学理念】
“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学生就可能忘了,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方法和着眼点等,这些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本节课我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这一目标的同时,实现对学生渗透某些数学思想的任务,如分类的思想、极限的思想等。
【教学过程】
一、开放课堂,引导学生初步感知
1.情境引入
师:你们参加过运动会吗?都参加过哪些运动项目?成绩咋样?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运动会前大型团体操表演的图片,想看吗?
(出示信息窗)
师: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边说边板书)40、25、35、24、32
师:1组我们称1号方队。
师:刚才提到“方队”,方队是什么意思?
方队就是两排或两排以上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队伍。
师:这些数有什么特点?看来这个问题对于大家有点难度,提示一下:找一找这些数的因数都有哪一些?并且数一数它们的因数的个数,请同学们自主完成完成学习单1
师:谁来说一下你找的因数?
板书:40:8个,25:3个,35:4个,24:6个,32:6个
师:这些数能排成方队,再看它们的因数的个数都在2个以上。是不是只有因数的个数在2个以上的才能排成方队呢?仅凭这几个数得出结论还不够,还需要利用大量的例子进行验证。
2.动手验证
师:你想验证几?
师:数学讲究有序思考,咱们从1、2、3------来验证可以吗?找一找这些数都有哪些因数?并且数一
数因数的个数,并判断能否排成方队。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你手中的卡片通过摆一摆,完成学习
单2
师:哪个小组愿意第一个把你们的想法交流一下?
(两个学生合作,边摆边交流)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像4、6、8、9、10这些数,它们的因数的个数都在2个以上,它们也都能排成方队,这再次验证了只有因数的个数在2个以上的才能排成方队。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常见的队列队形为载体来学习质数和合数,是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一个重要的数学模型。学生
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明确了是否能排成方队与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有关,初步感受到质数合数的本质,从而引入新课的学习。
二、动手实践,引导学生寻找质数
1.完善概念
师:像这样,一个数除了1和它2个因数外,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咱们叫它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再没有别的因数的数叫质数。(板书:质数和合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质数和合数。
师:1是什么数?为什么?
师:谁能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
2.寻找100以内的质数
师:合作的力量是巨大的,咱们继续加大难度,找一找100以内的质数怎么样?
师:(出示百数表)这是一张百数表,咱们怎么做能又快又对的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生:分工
师:就按你说的办法,咱们分一下工,一组找11-20的质数,二组找21-30的质数,三组找31-40的质数------。除了这些以外,在找的过程中你还有没有要提醒大家的?
生:把2、3、5、7的倍数划去,剩下的就是质数。
师:用不用找8、9、10的倍数?11用不用找?为什么?
师:咱们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合作成果
师:同学们找的还真不错!

更多推荐

质数,学生,数学,合数,方队,思想,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