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并会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经历自主探究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了解我国古代数学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建立“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能运用假设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习单、练习纸。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师生表演)
    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 
    生:喜欢。
    师:好,我们一起来玩“我来做你来猜”的游戏,谁愿意上台表演?  一生上台。
  (师出示兔子卡片)生表演。
    师:他模仿你猜,猜一种动物。
    生:兔子。
    出示猴子、猫的卡片让学生猜。
    接着出示鸡卡片。
    师:再猜一个,是什么动物?
    生:鸡。
    师:今天我们要上一节数学课,谁能用数学的语言描述一下鸡和兔的特征?
    生:鸡有两只脚,兔有四只脚,鸡一个头,兔有一个头,兔有2只耳朵......
    师:鸡有几个头几只脚?兔有几个头几只脚?一只兔比一只鸡多几只脚?6只脚是几只鸡的脚?32只脚是几只兔的脚?
    师:好,游戏我们就玩到这里。准备好上课了吗?上课!
  【设计意图】课前小游戏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做了铺垫。
一、唤起与生成
师:和老师一起穿越到1500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道趣题
  (课件播放):“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师: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解释题意。
    (课件出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历史趣题“鸡兔同笼”问题。
板书:鸡兔同笼。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从我国古代数学趣题导入,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历史的悠久与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与激情。
二、探究与解决
1、化繁为简
    师:根据这两个数据你能快速说出有几只鸡?几只兔吗?
指着课件35、94两个数字。
    师:看来有困难,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题目里的数字改小一些。
    课件出示: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设计意图】鸡兔同笼问题原题数据比较大,不利于首次接触该类问题的学生进行探究,因此例1把原题的数量变小,通过化繁为简的思想,先从简单问题入手,有利于学生的探究和操作。
    师:谁来读题?
一生读题。
师: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8个头,有26只脚。
师:有8个头什么意思?
生:鸡和兔一共有8只。
师:你能不能找出隐藏的数学信息?           
生:一只鸡有2只脚,一只兔有4只脚。
2、猜测验证
师:鸡和兔一共有8只,你能猜测出笼子中可能会有几只鸡几只兔吗?
师:谁想猜?
生1:1只鸡7只兔
生2:4只鸡4只兔
生3:3只鸡5只兔    ......
师:这只是我们的猜测,怎么知道哪一种符合题意呢?
  (生可能说算或验证)
师:验证,通过什么验证?
  (生可能说鸡的脚数和兔的脚数加起来看是不是26或鸡的只数乘2加兔的只数乘4是不是26)。
师:好,快速在小组内猜一猜,把每次猜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开始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领悟正确的猜测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内猜,有根有据的猜,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师:经过刚才的猜测、验证,你现在找到答案了吗?用你的坐姿告诉我。
3、学习列表法
小组代表汇报:
(1)先汇报按顺序猜的           
(2)汇报从中间开始猜的
师:他们的猜测你能看明白吗?有没有问题?
    生可能提出问题:为什么没按顺序猜?还有没有别的猜法?
师生共同解答。
师:你喜欢哪种猜测方法?说说原因。

更多推荐

数学,问题,学生,鸡兔同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