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练习设计的研究
小学数学 更新时间:2025-05-09 07:43:47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练习设计的研究 |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练习设计的研究 |
|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 有效练习。本课题界定的“有效练习”是指:通过一段时间对预设练习内容的操练与学习后,学生能获得期望中的进步或发展。我们强调的“有效练习”,应当考虑练习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统一,练习量、练习时间和练习效率的统一等。那种靠大量的反复练习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练习不是有效练习,那种只让学生掌握知识而忽视学生能力发展的练习也不是有效练习,那种只听老师讲而很少让学生想,只看老师做而不让学生练的处理练习的方式,不是有效练习的方式,那种只求每次考试夺高分,不求终身获发展的管理练习的方式,不是有效练习的管理方式。 |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 1、目前小学数学课内外作业的现状: ①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习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就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误区,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 ②通过调查发现由于教师在布置练习时只从本身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练习、作业形式单调,书面作业似乎是其唯一的形式,毫无新鲜感可言,更谈不上趣味性,致使众多小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 ③我们的教育活动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研究的价值。 ①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②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练习中变得十分必要。从课改精神出发,改革练习设计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使练习的内容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练习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让学生动起来,使练习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以便收到较好的效果。 ③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改变传统的练习观,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反思当前哪些练习是有效的,哪些练习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 1、研究的目标: 形成科学合理的学生练习,逐步形成从收集、加工、探究、巩固到反馈的有效练习循环,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应新课改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策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研究的内容: 课内练习的设计和课外作业的布置 ①课内练习的设计: A、课内练习设计的多样化;B、课内练习设计的兴趣化;C、课内练习设计的层次化。 ②课外作业的布置: A、调查性实践作业;B、操作性实践作业; C、探究性实践作业;D、应用性实践作业。 |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 1、研究的思路和过程: ①全面分析现状,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并积极推进实施工作。 ②认真分析、梳理出平时在练习设计中的问题。 ③建立起对自己传统教学方式、练习方式转变的勇气和信心。 ④熟悉教材练习、配套教辅练习,认真解读。尝试收集、加工、整理,科学取舍。 ⑤尊重学生,了解学生,提出适合每位学生发展的练习要求。 2、研究的方法: ①调查研究法:教研组长及分管领导走进课堂,查阅作业。发现问题,积极应对。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最真实、最鲜活的资料,有目的的观察、记录实验对象的变化,从而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②讨论交流法:课题组成员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切合重、难点,积极讨论、交流,寻求切合实际的练习设计方案。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指名方向。 ③案例分析法:在研究过程中,老师们要拿出优秀的作业设计个案给大家讨论、分析、完善。使我们的研究工作从个体向全面有序的开展。 ④经验总结法: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活动,把作业设计中的一些个精彩的案例汇集起来。融入到老师们日常教学活动中,把我们的研究工作向更深层次推进保驾护航。 |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 一、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自己的理解。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维果茨基提出:“人的心理过程的变化与他的实践活动过程的变化是同样的”,杜威更提出“教育基于行动”。因此,以数学活动为主线,有效地开展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 二、“数学化”理论。 “数学化”理论认为:人们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处种具体 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以发现其规律,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化”。“数学化”是学生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方法和过程。学生通过“横向数学化”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又通过“纵向数学化”把符号世界一步步地完善。学生的“数学化”的进程贯穿在其所经历的数学活动中,活动是学生“数学化”的根本途径。 三、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3)“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4)“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就是在这一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数学活动设计,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 | (六)预期研究成果 |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负责人 | 阶段成果(限5项) | 《课堂无效练习的几种误区》 | 研讨 | 2009.3—2009.8 | 王祝林 | 《如何使课堂练习有效》 | 论文 | 2009.8—2012.2 | 全体成员 | 《有效练习的设计实施》 | 示范研讨课 | 2012.2—2012.8 | 全体成员 | | | | | | | | | 最终成果(限3项) | 《课堂有效性练习设计方法指导细则》 | 论著 | | 全体成员 | 《课堂有效性练习设计指导实验研究报告》 | 研究报告 | | 朱文科 | 《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教学论文》 | 论文 | | 全体成员 |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 1、研究能力保证: 本课题的研究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本课题组成员几乎都参与区市级课题的研究,并已结题。有一定的研究经验,知道如何展开研究,深入研究问题,彻底解决问题。 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都是我校一线骨干老师,其中有多名老师在区级评优课评选中取得第一、第二、第三名的好成绩,有多名老师在省市区级论文评比中取得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教学、科研能力很强,所以有研究能力的保证. 2、时间保障: 整个课题研究预计历时三年左右,时间上相对充裕。这也是在对整个项目工作量进行科学核定基础上,以确保研究工作按部就班有序开展,全面完成研究任务为标准,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资料设备: 为保证实验研究的顺利开展,学校为实验教师配备了电脑并可在办公室上网查阅资料,还会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开展集体学习、研讨活动,优先组织外出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学校图书室各种教学资料可供随时查阅。 | | | | | |
|
|
本文发布于:2023-06-09 17:26: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标签:练习 研究 学生 数学 设计 教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