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除法》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表内除法》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教科书14页例5、14页做一做、练习三4、5、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即认识被除数、除数和商。
  2.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境明标
  (一)复习导入
  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师: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
  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
  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
  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明确学习目标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除法。
  设计意图:直接明确学习内容,通过观察老师分圆片强化平均分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除法奠定基础。
  二、互动探标
  (一)导入
  分竹笋情境。
  出示例5。今天熊猫有个问题想让我们帮帮它,同学们愿意帮助它吗?熊猫想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请你帮帮它。
  (二)感知除法
  1.平均分活动
  (1)我们要帮熊猫分什么?
  (2)分的要求是什么?
  (3)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4)用自己的学具帮熊猫分一分。
  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更多推荐

除法,同学,学生,教学,教师,算式,圆片,分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