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用方程解决问题的障碍及
对策论文
下文是关于小学数学用方程解决问题的障碍及对策论文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
小学数学用方程解决问题的障碍及对策论文(一)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
【摘要】:列方程解应用题情况各异,培养学生思维策略性尤为重要。思维的策略性,就是指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水平,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策略和方案,使之在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解决问题等量关系
列方程策略
【正文】:
列方程解决问题一般都包含三个部分:陈述部分、关系部分和提问部分。陈述部分是指表述题目所创设情境和已知量的语句;关系部分是指表述题中所涉及的一些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语句;提问部分是指表述题目所要求的未知量的语句。列方程解决问题,关键是理清题中涉及的数量关系,并把这种数量关系转化为相等关系,从而得到方程。
列方程解应用题情况各异,培养学生思维策略性尤为重要。思维的策略性,就是指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水平,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策略和方案,使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研究表明,解决问题时整体策略优于局部策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明白对于题目中设哪个数为x,由什么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用什么方法较好,选择巧法,达到最优化解题。
实际上,任何问题都包含或多或少的曲折,迂回情节,因此解决问题时往往采取迂回策略求得问题的解决。选择什么方案解答解决问题,既与思维的策略性有关,也与思维的灵活性有关,它显示出学生能否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方面,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首先列方程解决问题要扫除以下障碍:
1、扫除用字母表示数的障碍
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的一个基本特点,也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础。儿童从具体的量(四本书、三个苹果)过渡到抽象的数(4、3)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由于每个数都是确定的,因此学生易于掌握,但从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更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由于字母表示的数具有不确定性,有时可以是任意数,有时有一定的范围,在特定场合下又有其特定的意义。这种不确定性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再者受到确定的数表示数量关系的思维定
势的影响。
因此,用字母表示数就成为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个初始障碍。
2、代数式构建的障碍
方程的建立就是把两个等值的代数式用等号连接起来。因此,正确、熟练地构建代数式是列方程的基础,这就需要在感知应用题情景的基础上,先将日常语言“翻译”为数学语言,再把数学语言直接“翻译”为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这对小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
3、设何数为x的障碍
在题目中无间接未知数时,学生设直接未知数为x没有什么困难,但是,往往由于定势的影响,误认为列方程解应用题可以无须考虑题意与条件,只要以x表示未知数,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小学数学用方程解决问题的障碍及对策论文】
其次,列方程解应用题要培养以下几种能力:
(一)培养学生构建代数式的能力。
培养学生把未知数x和已知数放在同等地位来进行分析,并正确、熟练地列出代数式是列方程的基础。为此,应该强化以下两点:
1、训练学生对数学语言和代数式进行“互译”。这种“翻译”训练可以为列方程扫除障碍,铺平道路。
例如:(1)用数学语言叙述下列代数式:
①4x-8②3×6-4x
(2)用代数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
①x与10的和,②x与8的积
2、训练学生把日常语言“翻译”为代数式。把日常语言“翻译”为代数式,是以数学语言为中介实现的。
比如:“故事书比科技书的2倍多46本”,先翻译为数学语言“比某数的2倍多46”,再翻译为代数式,“2x+46”。其意义在于使学生真正明白每个代数式的实际意义,这不仅是学习方程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更多推荐
解决问题,学生,数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