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作者:***
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年第10期
        【摘 要】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在教学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生活;应用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数学的教和学向生活方面倾斜,由理论向生活实际转化,其实这才是数学的本质所在,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且由生产生活推动数学的发展,同时,数学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认识世界的能力,这就是数学的价值性和工具性。
        一、了解数学起源于生活实际
        在探索数学的发展可知,数学是人们的生产生活的过程中,根据所需发展而来的,由最
初的数与形的产生到现代高度发展和比较完善的理论,它都起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如:古代的记数方法,像手指记数、石子计数法和结绳计数法等都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物体密不可分的。我国的数学也是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而且成为古代六艺之一。
        二、“新课程标准”的导向更关注生活,关注实践中的数学,关注时代的发展
        新课标指出:“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实践,它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在新课标理念下,要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展,为人们以后的日常生活服务,来把数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
        三、数学教材贴近生活实际
        在新课标导引下,中小学数学课本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学习和教学都转向了生活实际,如小学课本的课题都是生活化的题目,但包含一定的数学基本知识和数学理论,就像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把统计概率知识的学习命名课题为“游戏公平”,北师大版五年级
数学中把“分数加减法”命名为“折纸”这样命名有很大的优点,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在情景中学习数学是最有趣的,为生活而学数学是最有价值的,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这也体现了数学的每个知识点都在生活中找到对应的情景,即数学知识生活化,针对这种新课改的实施,初中数学教材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人教版初中数学课本的每一章后面都有一个“数学活动”专栏,目的在于对本章数学知识学习后,用知识解决生活中与之相关的问题,真正体现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生活化,如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中“轴对称”一章中“数学活动”中,活动1:“艺术字与轴对称”,活动2:“镜子、倒影与轴对称”,这不是数学教材生活化的具体体现吗?还有人教版九年级数学课本“二次根式”一章中的“数学活动”为“作长方体纸盒”,这些教材由理论向生活化的转变意味着生活化的数学才有价值,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体现数学的本质功能,即为生活服务。

更多推荐

数学,生活,生活化,学习,实际,学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