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微课教学总结
小编语:数学在科学发展和现代生活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以下是关于小学数学微课教学总结,仅供参考!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总结(范文一)
一、将微课运用于前置性学习中,变“抽象”为“直观”,丰富了前置性学习的载体
纵观以往的前置性学习,教师经常采用发放纸制的前置性学习单的形式引导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完成自学,自学形式比较单一,比较枯燥。尤其对于部分探究意识较弱的学生来说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将微课运用到前置性学习中,增加了前置性学习的载体,使得自学形式更丰富,易于学生自学,提高了学生自学效果。
在教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笔者制作了有关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的微课,在学生完成了前置性学习单中的任务:4个由不同数量小正方体所拼成的长方体,填写出每个大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所用小正方体数量和大正方体的体积。
之后激发学生思考:摆出的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小正方体的个数的关系。提出猜想: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关,得到结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在此基础上,通过“用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摆出下面的长方体,需要多少个?”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明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课堂上笔者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提问,惊喜地发现学生对于公式的推导过程认识清晰。
可见,在图形与几何这一领域的教学中,微课与前置性学习单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大大优于单纯的前置性学习单的使用。小学生思维特点是从直观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在教学中要重视直观,微课的动态呈现,丰富了前置性学习的载体,更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将微课运用于前置性学习中,变“静态”为“动态”,激发了前置性学习的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看,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主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就会产生学习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比较短,喜欢生动、形象、直观的画面,根据这一学习心理,笔者在保证知识的准确性和逻辑的严谨性之外,增强了微课的趣味性。
在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前置性学习中,需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更好地掌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制作了如下的微课。抛出问题“:商标纸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学生通过微视频进行学习,清晰地认识到如果像视频中一样沿着商标纸剪开,展开后是长方形。接着要求学生在家中找一个有侧面标签的圆柱体包装罐剪一剪,看看自己剪开的圆柱的侧面积是否也是长方形。
并且鼓励学生将自己剪开的包装纸带到学校,课堂上进行交流。将微课与前置性学习单相结合,在前置性学习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机会,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由兴趣推动的探索欲望具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动力。
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只要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具备了积极的情感,学生就会保持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他们的成绩往往比较优秀。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地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自学意愿。
三、将微课运用于前置性学习中,变“有限”为“无限”,优化了前置性学习的效果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前置性学习不能解决各层次学生的自学效果问题,那么前置性学习不可能走得太远。如何帮助每个学生进行学习呢?微课的出现让教师分身有术。
学生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需要调整学习微课的速度和次数,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自学效果。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这一课中,在前置性学习单中设计等量代换的题,然后通过微课的学习认识到当题中有两个未知量,就需要通过假设转化成为一个未知量,这是解题的一个重要思路。
然后继续讲解具体的方法,明确杯子的数量变了,但是果汁的总量不变,从而找到解题的关键。微课生动、详实的讲解,使得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也能轻松理解。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总结(范文二)
一、对微课教学的深刻认识
微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微课能够给学生带来新鲜感,让学生保持微课课堂上的活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课内、课外学习的连接。
(一)教师在课前使用微课教学的益处
课前的准备时间是一段非常重要的时间,它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学生在这段时间内可以预习教师上课要讲的内容,也可以复习教师上堂课讲的内容,只要利用好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得到极大地提升。虽然说课前的时间非常重要,但是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许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因为教师觉得这段时间非常短,他们很难利用好这段时间,就算利用了,结果也不会好。
但是在有了微课之后,教师就可以很好地利用这段时间,因为微课的视频最长时间也不过五分钟,五分钟足够让学生了解一个知识点,所以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在课前时间帮助学生学习课本,从而为正式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师在课堂中使用微课的益处
对于教师与学生而言,课堂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学生与老师需要在这段时间内完成教学这个过程。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因此对学生来说,数学课堂的时间更加宝贵,因为学生学好数学可以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作为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学生要想在课堂上快速地学习是非常苦难的,许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发现,许多时候学生很难理解课堂上讲的数学概念,这就使得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再给学生讲解一遍。
而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讲解一个知识点需要很多的时间,因为他们要确保学生彻底地了解,但是实际上学生已经理解了许多,如果教师重头再讲会浪费许多的时间。但是如果教师运用微课进行教学,那么教师就可以将学生不理解的那个知识点单独的拎出来进行讲解,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与理解,提高教师自身教学的效率。比如说在学习《三角形》的时候,许多学生不理解三角形高的定义,所以笔者就将这一定义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观看视频来再次理解三角形的高。
二、教师提高微课教学效率的措施
(一)利用网络寻找优秀的教学资源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快,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也变得更多,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我们要想提高微课教学的效率,首先我们教师就需要学会搜索资源,学会在网上寻找优秀的微课资源来配合我们进行微课教学,让学生及时的接受最新的教学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快速地提升自己。另外,教师在进行微课教学的时候要学会择优,同样的微课教学视频我们教师要进行比较,挑选最为优秀的视频放给学生看,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教师要学会微课资源的共享
由于网络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对于不同的教师来说,他们每一个人利用网络获取的微课资源也会不同,这时我们教师就需要学会资源的共享,每一个数学教师都将自己搜集到的微课教学资源分享出来,然后让所有的教师进行挑选,从中选出最优秀的微课资源,这样就可以让同一所学校的学生同时接受优秀的教学,减少学生彼此之间的差异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因此得到激发,学习数学也会更加积极。
(三)教师要确保微课资源的简洁与实用
教师使用微课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我们教师在制作微课教学资源的时候就要确保微课视频的简短与实用,让学生能够从简短的视频中学习到最有用的知识。比如说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时候,笔者就挑选了一个专门介绍分数特点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在看视频的同时快速地理解分数的特点。这种简短易懂的视频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因为他们发现自身的疑惑观看视频的同时都解决了,而且还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因此他们非常喜欢这种教学视频。
(四)教师要让学生习惯微课教学
对学生而言,学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引导学生,从而让学生习惯这种教学方式。比如说在学习《四则运算》的时候,笔者就利用微课进行教学,然后在课堂上及时的督促学生,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学习四则运算的内容。
三、综上所述
微课是一个能够快速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教学手段,对于教师而言,微课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教师要注重数学课堂上微课教学的效率。笔者觉得
教师只要在网上寻找到优秀的教学资源,并且积极地与其他教师进行分享,那么微课教学必将取得最佳效果。
更多推荐
学生,学习,微课,教学,教师,前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