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
《数的世界》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于河南省实验小学外国语分校的XXX,。今天,我有幸作为网络选手参加这次说课大赛,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世纪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一节《数的世界》,首先,我把对本节课教材的认识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说教材:
《数的世界》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是数论的初步知识。阅读《课标》第二学段可发现,本节课的学习要结合现实的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在自然数(0除外)的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教材编排在揭示倍数和因数概念时,是让学生根据现实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利用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负数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本课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等知识的重要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数学探索能力,解决实际问题都有重要的作
用。
二、说学情:
因为五年级已经学过相关的内容,所以用四年级的学生上课,根据对学生的前测得知:四年级的学生对分数和小数有初步的了解,对负数不够了解。对整数的理解不够全面。但是学生对数的世界充满好奇,并具备一定的探索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和学生调研,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在1-100以内找到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2、在找数学信息,分类,解决问题等活动中。有条理的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阅读课本,提高自学能力。
3、在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中,对数的世界保持兴趣,给未来的数学探索活动增添动力。
根据对学生“学情”的调查与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导向,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自然数和整数,倍数和因数,能按要求找出一个数的倍数。教学难点是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设计与实施,是一段充满着创造与激情的过程。这里凝聚着许多网友和老师的智慧。下面我重点说一说本课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结合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本节课的情境设计经历了一个反复研讨论证的过程。从设计一篇蕴涵丰富数字的学生日记到回归教材使用情境图。通过对比实践发现,课本情境图更适合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数,突出数作为模型的作用。数学源于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我创设了“水果店”情境,先启发学生从“水果店”情境图中找出“6,4,5.8,3.6,-3,2,2.5,1/2,0”等一组数,然后抓住重点,让学生在分类阅读、质疑、比较观察等活动完成本课的重点: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二)小组合作,结合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并探索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
数学学习活动,要积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本环节设计小组自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先通过“助学卡”的引导,在小组内完成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自己再写一个乘法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老师抓住学生乘法算式中生成的资源。比如:4×5=20,2×2=4,对比质疑,为什么4一会是一个数的倍数,一会又成了一个数的因数了呢?学生通过反思进一步拓展,让知识得到深化。然后通过下面一系列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1)“找一找”下面哪些数是7的倍数?与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2,7,14,17,25,77
(2)你还能找到7的其他倍数吗?
(3)找出100以内所有的7的倍数。
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有条理的思考,最后发现方法。然后练习写出100以内所有的6的倍数。通过这样的形式突破本课学习难点,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学生经过30分钟的探索和学习有些疲倦了。我设计了一个“给数字找家”的游戏,重新在课堂中掀起高潮。每个小组一套卡片,在小组内操作。其中一组上黑板演示。把“4的倍数”贴在一个圈里,“6的倍数”贴在一个圈里。学生对其中的12和48一筹莫展。老师重新画集合圈,在两个圈中间出现共同的部分,直观的渗透集合思想。同时为学公倍数打下基础。最后回顾反思,总结收获,自我评价。让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同时能正确评价自己,完善自我。
五、说评价。
本节课我很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在评价时,不仅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数学思维的过程;更重要的启发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倾听、欣赏、激励、互助,共同进步,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比如在判断一些数是否是7的倍数时,出现多种解决策略,对出现用除法判断的同学充满欣赏和鼓励,让学生互相评价,并感谢他的分享,对于自已的收获要自我肯定,从而坚定自己学好数学的信心。
六、说反思:
最后,请让我借此机会谈谈参加这次活动的感想,本节课通过多次的设计、实践和反思,让我对教材有了进一步的理解。通过活动反思,我认为最大的收获是:1.重新对情境的设计深入思考。一个好的情境能使课堂得到好的生成。2.在课堂中要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有探索知识的时间和空间。
谢谢大家!
《2、5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好找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还有利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因此,掌握能2、5的倍数的特征,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联系学生熟悉的场景,创设并串联情境,从课的开始出示的“我是一个兵”的训练场面到新课的开始都是采用情境式串联起来,而且不是为了情境而情境,在接下来新知的学习中都是紧紧围绕这两个游戏,包括课的练习也采用“赛场练兵”这样具有情境的词串联,使得整节课自然的成为一个整体项目,每一个场面都不显得突兀。
2、自主选择想了解的项目,给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权和优先学习的权利,没有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让学生充分享受主动权,愉快地接受新知。
3、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体系,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建构更为庞大的认知结构,充分让学生学会知识的正迁移。利用学生已有的找倍数的方法和对2、5倍数的特征的初步认识来概括出2、5的倍数的特征,
4、重点环节的处理水到渠成。把“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的教学放到了练习的环节,使得练习不在单纯的是练习,,利用判断题出示一些常识性的知识,让学生在练习中也能不断的学习新知,避免了将一节课很程式化地分成几大板块,呈现出练中学,学中练的的融合模式。
5、重细节的珠圆玉润,每个细节我们都从整体上加以考虑,希望能做到衔接得体自然,例如在学习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环节,我们采用先找出2的倍数,再找5的倍数的方法,然后改变集合圈的位置,让学生来想有哪些数字是要变
化的,怎么变化,在不揭示“公倍数”这一概念的学习要求下,让学感知这一特点。
6、练习生活设计。利用“东方卫报”机动车的数量问题,让学生给出合理化的建议。同时还得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
三、说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汇报验证”等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探究中交流,在合作中归纳解决问题。具体地说分为一下几种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去年军训的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需发展的要求。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2、5倍数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四、说流程
本节内容安排1课时,共分四个环节。
(一)由往届的“我是一个兵”春季趣味运动会做开始。
这一环节照片的出示很有震撼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
(二)新课(根据学生的选择随时准备方案的调整)
1、教学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
这一环节学生易于掌握,关键在于让学生领会寻找特征的过程与方法。

更多推荐

学生,学习,情境,倍数,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