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范文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口头表达能力。
  3、初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7页的“用数学”及“做一做”中的习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仪,展台,屏幕,小兔子图。
  学具:6个大信封,6种数量不一的小动物(16只小燕子、14只蝴蝶、13只海豚、11只青蛙、8头骆驼、7匹小马〈见附图〉),每种小动物都分为同向的和反向的两种。6幅情境图(天空、花丛、大海、荷叶、沙漠、草地),6块小黑板,6支粉笔。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师:有这么多老师来听咱们同学的课,大家高兴吗?今天除了老师这些大客人,还来了好多小客人,想知道他们是谁吗?那就打开信封,请他们出来吧!(学生分组活动:争先恐后地打开信封,倒出里面的小动物和情境图。)
  2、师:都有哪些小客人呀?
  (学生争先恐后地说自己小组的客人。)
  3、师:小客人都是第一次来我们班做客,同学们想不想和他们玩呀?不过小动物们有个要求,就是在玩的过程中,大家要把小动物贴到情境图中,并根据你们贴的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把它写在纸条上。你们能行吗?(生:行!)
  师:这么有信心呀?那就发挥你们小组的力量开始吧。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最愉快、最成功。
  学生分组活动:
  1组:天空中,左边贴了9只小燕子,右边贴了7只小燕子。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小燕子?
  2组:海洋中,左边贴了7只海豚,右边贴了6只海豚。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海豚?
  3组:草地上,左边贴了4匹小马,右边贴了3匹小马。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匹小马?
  4组:红花上贴了8只蝴蝶,黄花上贴了6只蝴蝶。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蝴蝶?
  5组:荷叶上,左边贴了6只青蛙,右边贴了5只青蛙。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青蛙?
  6组:沙漠里,左边贴了3头骆驼,右边贴了5头骆驼。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头骆驼?
  4、展示各小组提出的问题。
  师:老师刚才到小组中去,看到同学们合作得非常好,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组提的问题?(请每组学生分别展示他们贴的画面和提出的问题。)
  5、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你们能不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呢?(让学生任选一个问题,但不能选自己小组的,分组解决问题,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学生分组活动。)
  6、小组汇报。
  可引导学生采用互相提问的形式。
  例如:上来汇报的小组同学可以提问下面的同学,下面的同学也可以提问汇报的同学。无论采用什么形式,只要学生能够说清楚每个问题用的什么计算方法,为什么用这种方法,
怎样列的算式就可以了。
  7、结合小马图,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师:我们重点来看一下小马图,除了按左右来分,还可以怎样计算?(小组讨论)
  生1:还可以按颜色来分,列出的算式是“5+2”或“2+5”。
  生2:还可以按大小来分,列出的算式是“1+6”或“6+1”。
  小结: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能从左右、颜色和大小这三个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一共有多少匹马?”这个问题。你们真棒!
  反馈练习,强化新知
  1、师:看到同学们玩得这么开心,小兔子们也想来咱们班做客,它们都等急了,让我们用掌声请出他们好吗?(出示:带问题的兔子图。)
  2、师:今天小兔子是带着问题来的,它问咱们什么?(生:一共有多少只兔子?)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小组合作完成,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3、分组汇报。(学生出现了两种方法:一种按左右来分:“9+6”或“6+9”;一种按颜色来分:“10+5”或“5+10”。)
  4、教师小结: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不但说得很好,而且还想出了两种方法来解答,连小兔子都在夸奖你们呢!

更多推荐

问题,学生,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