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1日发(作者:)

广地龙(参环毛蚓)-蚯蚓品种

参环毛蚓属于巨蚓科,环毛蚓属,背部灰紫色,腹面稍淡。前端较尖,后端较圆,长圆

柱形。头部退化,口位在体前端。全体由100多个体节组成,生于潮湿、疏松之泥土中,

行运迟缓。

中药名称为广地龙,为参环毛蚓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后的干燥体,用于治疗高热神昏,

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尿少水肿,高血压等症。

参环毛蚓的特征:

体长115一375毫米,体宽6一12毫米。背孔自XI一XII节间始。环带占3节,无

背孔和刚毛。30一34(VIII)在受精囊孔间,28一30在雄孔间。雄孔在XVIII节腹刚毛

圈一小突上,外缘有数个环绕的线皮褶,内侧刚毛圈隆起,前后两边有横排小rǔ突,每边

10一20个不等,受精囊孔2对,位于VII一VIII一VIII一IX节间。盲肠简单,或腹侧有

齿状小囊。受精囊袋形,管短、盲管亦短,内侧2/3微弯曲数转,为纳精囊。每个副性腺

呈块状,表面呈颗粒状,各由一组索状管连接孔突。背部呈紫灰色,后部色稍浅,刚毛圈白

色。

参环毛蚓每节有一环刚毛,刚毛圈稍白。第14-16节结构特殊,形成环带,无刚毛。

雌性生殖孔1个位于第14节腹面正中,雄性生殖也1对位于第18节腹面两侧,受精囊孔

3对位于6-7,7-8,8-9节间。

春季至秋季捕捉参环毛蚓,洗去粘液,及时剖开腹部,洗去内脏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

燥,即成中药广地龙。

广地龙的特征:

呈长条状薄片,弯曲,边缘略卷,长15~20cm,宽1~2cm。全体具环节,背部棕褐

色至紫灰色,腹部浅黄棕色;第14~16环节为生殖带,习称“白颈”,较光亮。体前端稍

尖,尾端钝圆,刚毛圈粗糙而硬,色稍浅。雄生殖孔在第18节腹侧刚毛圈一小孔突上,外

缘有数环绕的浅皮褶,内侧刚毛圈隆起,前面两边有横排(一排或二排)小rǔ突,每边10~

20个不等。受精囊孔2对,位于7/8至8/9环节间一椭圆形突起上,约占节周5/11。体

轻,略呈革质,不易折断。气腥,味微咸。

参环毛蚓的生活环境:

1.生于潮湿、疏松之泥土中,行运迟缓。

2.生活于潮湿多有机物处。

参环毛蚓的生活习性:

蚯蚓为夜行性动物,一般栖息在潮湿的泥圭中,深度10-20cm。蚯蚓喜湿湿,喜安静,

怕光,怕盐,怕单宁味。再生能力较强,当受伤被切断之后,能够生出新的组织代替丢失的

部分,当气温低于5℃时,钻入土中冬眠。杂食性,食性广泛,凡无毒的各种植物茎叶、家

畜粪便及有机垃圾等均可作饲料用。蚯蚓为雌雄同体动物,异体交配,交配后约1星期产

卵,产卵于茧内,每茧内含受精卵3-4个,经2个月左右孵出幼蚓。

参环毛蚓主要分布于我国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以及香港、澳门

地区。

蚯蚓的养殖技术简介:

养殖参环毛蚓要求条件不高,方法多样。饲养土可用发酵腐熟的有机废物和菜园土等混

合而成。要求含水量在30%左右,pH以6.8-7.6为宜。饲喂的有机废物如作物的秸杆、落

叶、畜禽粪便等需经过发酵处理后,才能被蚯蚓利用。养殖密度不可过大,温度以21-25℃

为最适产卵温度。饲养管理饲养2-3个月后,要用框筛法、饵诱法、刮粪法等将蚓粪、蚓

茧及蚓体分开。


更多推荐

毛蚓,刚毛,参环,蚯蚓,有机,精囊,腹面,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