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1日发(作者:)
《实体与虚空——凝固的音乐》精品教案
课题 实体与虚空——凝固的音乐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中西方不同时期经典建筑中,材质、主旋律、节奏
和韵律构成分析,深刻体会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主题,尝试运用中国传统
元素与现代生活结合的探索实践。
过程与方法:以教材古今中外具体的建筑为对象,通过比较分析,了解
教学目标
建筑节奏、韵律的基本构成方法,鼓励学生运用这些规律分析鉴别不同
经典建筑体例内在艺术逻辑,提高鉴赏抽象能力,并在生活中收集、整
理和初步尝试探索实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的研究热情,理解中外建
筑艺术的审美与社会文化价值,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增强对民
族传统建筑文化保护、发展、创新的意识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
了解中西方不同时期经典建筑艺术中旋律、韵律和节奏等构成方法,深
刻体会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主题。
尝试运用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生活创新结合的探索实践。深切体会建
筑不仅具有艺术审美规律,而且蕴含社会文化价值。
教师准备:课本、PPT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本
实体与虚空——凝固的音乐
一、中外建筑的用材有何不同
建筑材料是建筑艺术的载体,它决定着建筑 的特征、风格、效果等。
教学过程
传统建筑材料主要有石材、木材、黏土、砖瓦、石灰等。现代建筑材料
有钢材、水泥、混凝土、玻璃、塑料等。它们各具特色。中国建筑中的
抬梁式、穿斗式与西方的“柱式” 架构不同。
中国的传统建筑用材主要是土和木,因此有“土木的诗篇”之誉。
西方的建筑由于大量使用石材,因此被冠以“石头的史书”之名。
土和木为什么是中国建筑自古以来所采用的主要材料?
教学难点
目前学术上有不同的观点,最为广泛接受的是自然环境对建筑的影响,
即中国文化的发祥地黄河流域,在古代有茂密的森林,有取之不尽的木
材,而黄土的本质又适宜用多种方法来建造房屋。还有的观点着眼于文
化认知,认为泥土和树木是有生命的,木材富有弹性、柔韧性、温和性,
显得朴素、自然,用于建筑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体现出中国人温雅
优美的审美情趣和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
二、中西建筑如何经营空间
人们煞费苦心建起一座楼房,使用的却是里面的空间。不同搭建方式决
定了建筑的不同样态。空间除了大小、高低、方圆等差异,最主要还体
现为虚与实两种基本关系。那么,如何来定义空间中的虚与实,它们是
绝对的吗? 在特定的条件下,是否可以转换? 空间的虚实究竟对建筑
艺术效果的呈现有哪些作用?
苏州博物馆新馆借鉴苏州园林造园手法,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打破
了中轴对称的传统布局,按功能需求穿插不同形式空间设计,最大限度
地把自然光线引入室内,使馆内外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合,空间
丰富而充满变化。
朗香教堂的设计简洁、抽象。
它的形态跳出了现代主义的束缚,超越了惯常的标准与规则。其内部空
间以侧面采光,凸显了宗教的神秘氛围
三、传统建筑的序列与群组有何特征
与西方建筑较重视自身完美相比,中国建筑更注重群体的布局。其中像
都城与宫殿这样的建筑群讲究中正有序,按等级排列,严谨地安排在一
条中轴线上。
为什么中国的建筑要采取这样一种空间布局方式呢?其背后的原因是
什么呢?
中国建筑最基本的平面形式是长方形的“一字型”,内部简单,三间开
或五间开,通过组合成为三合院、四合院。每个院子以门廊相连,并以
中轴线做有序排列,主次分明,对称平衡,体现了和谐之美。
与西方建筑重视单体结构的完美相比,中国建筑对单体建筑的重视远
远低于群体空间的组合。正因为注重序列与群组的空间关系,通过建筑
物的高低配置、大小组合,由连绵起伏的屋顶组成了具有韵律的中国建
筑群落,“群”构成了中国建筑的灵魂。
四、为什么说雕梁与画栋也是中国建筑之美的精髓所在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为主,大量的梁架、立柱与门窗,还有墙壁、基
座、柱础等砖石构件,是古代建筑最常见的外在景观。这些构件艺术的
处理 成为重要的装饰,无论是色彩、图案还是装饰手法,工匠们高超
的制作技艺展现得淋漓尽致。
为什么古人要在这些地方不厌其烦地制作各种各样的装饰? 他们的
意图是什么?这些装饰在呈现中国传统建筑之美中发挥了怎样的作
用?为什么说装饰也是中国传统建筑之美的精髓所在?
建筑材料不仅影响到建筑的结构和造型,也是建筑装饰的物质载体。中
国传统建筑把木材运用得非常娴熟,无论是色彩、图案还是装饰手法,
都把木材的装饰构件制作得美轮美奂。
中国传统建筑有严密的等级制度。色彩是区分社会等级的手段,具有尊
卑高低的文化特性。西周时规定红、黄、青、白、黑为正色,清代规定
公侯的门屋为金色,一至二品为绿色,三至九品为黑色,民居只能用灰
色。由于宫殿象征中央政权,黄、红两色在宫殿建筑中用得最多,追求
繁艳绮丽、金碧 辉煌的效果。而中国民居、园林建筑则呈现清淡素雅、
质朴平和的特点。正如宗白华先生将中国古典美学归纳为两种美感,一
种是“错彩镂金的美”,一种是“芙蓉出水的美”。
1、传统建筑中有“雕梁画栋“之说。用故宫建筑彩饰和你身边熟知的
课后作业 传统建筑的彩饰作比较,从色彩、纹饰等方面写出一篇 300 字左右的
研究报告。
2、请探讨泥土、砖瓦、竹木、钢材、水泥块、玻璃等材料的特性。这
些建筑用材给你带来了哪些不同的视觉感受?
3、预习下节课新内容。
实体与虚空——凝固的音乐
中外建筑的用材有何不同
板书设计 中西建筑如何经营空间
传统建筑的序列与群组有何特征
为什么说雕梁与画栋也是中国建筑之美的精髓所在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对这节课教学进行
反思,我发现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
学习的层面,美术要创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
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在上课时候我没有单单教他们建筑的样式,而是将
教学反思
基础知识、中西方著名建筑的历史背景结合起来,图文并茂。慢慢讲解
古今中外具体的建筑为对象,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建筑节奏、韵律的基
本构成方法,鼓励学生运用这些规律分析鉴别不同经典建筑体例内在
艺术逻辑,提高鉴赏抽象能力,并在生活中收集、整理和初步尝试探索
实践。让他们了解建筑作品,艺术作品和学生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
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
更多推荐
建筑,中国,传统,文化,学生,艺术,空间,装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