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0日发(作者:)

浅析《梧桐雨》的悲剧内涵

【内容摘要】:白朴的《梧桐雨》是一部优秀的悲剧作品,作者将个体悲剧、伦理悲剧

和社会悲剧巧妙地统一于作品之中,构成其多层次的悲剧内涵,使这部剧作成为中国戏剧

史上不可多得的悲剧佳作。

【关键词】:梧桐雨 悲剧内涵 个体悲剧 伦理悲剧 社会悲剧

元代白朴的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简称《梧桐雨》),取材于唐代陈鸿的《长恨歌

传》,题目则是取自白居易《长恨歌》中的“秋雨梧桐叶落时”一句。这是一部以安史之乱

为背景,以唐玄宗李隆基专宠杨贵妃的故事为中心的悲剧作品。对于这部杂剧的评价,历

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人认为它的主题不够突出,倾向性不够鲜明,而且结构松散,

戏剧性不强,既缺乏艺术技巧,又缺少思想内涵;也有人持恰恰相反的观点,认为《梧桐

雨》无论是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都有突出的成就,是中国戏剧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

作品。客观的说,《梧桐雨》这部作品的主题确实不是十分的清晰,对唐玄宗荒淫的批判,

对李杨爱情悲剧的叹惋,对朝代更迭的感慨,似乎都有所体现,但却又都不是那么的明显。

但是,这并不影响《梧桐雨》成为一部优秀的戏剧作品,因为作者对于作品悲剧内涵的表

现足以掩盖他在主题定位上的不足,这种悲剧内涵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作者巧妙

地使个体悲剧、伦理悲剧和社会悲剧在一部作品中达到了统一,使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

了一个更大的悲剧,增强了作品的悲剧性,使人读后不禁要为之叹息。

一、 唐明皇的个体悲剧

唐明皇,即唐玄宗李隆基。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十分著名的皇帝,在位时开创了唐朝

乃至中国历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但是,在《梧桐雨》中,作者却将这

位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帝塑造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物,而他的悲剧性主要体现

在后宫和前朝两个方面。

首先是后宫,对于这位唐明皇,后世的人们谈论的最多的,除了他那辉煌的政绩以外,

恐怕就是他和杨玉环之间的那段颇具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了。古往今来关于李杨爱情的文

学作品有很多,除了《梧桐雨》外,最著名的就要数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和清代

洪昇的《长生殿》了,这些作品中对于这段感情的诠释虽不尽相同,但是却无一例外地描

写了唐明皇对于杨贵妃的极度宠爱,虽然这“爱”未必是真爱,但是这“宠”却是实实在

在的,白朴在《梧桐雨》中写到唐明皇“自太真入宫,朝歌暮宴,无有虚日”将与贵妃宴

饮置于朝政之上,对其的恩宠可见一斑,而且这份专宠长达十年之久,在历史上众多的帝

妃之间是十分罕见的。但是,在《梧桐雨》中,唐明皇的这份恩宠却并没有换来杨玉环的

死心塌地,这位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贵妃竟然背着他和名义上的义子安禄山私通,而且唐

明皇竟然到最后都没有发现,在他身边的杨国忠、张九龄等人都发现了的时候他却没有发

现,还在众人以杨贵妃是“亡国祸根芽”为理由要求将她处死的时候,还用“她是朵娇滴

滴海棠花,怎做得闹荒荒亡国祸根芽”来为她开脱。被妻子背叛,对于一个男人,尤其是

一个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的男人来说,无疑是一个莫大的悲剧。

但是后宫之事毕竟是儿女情长,更大的悲剧还是来自于朝堂之上。安禄山本来犯下死

罪,但是唐明皇却因为他善于谄媚、会跳胡旋舞而赦免了他,并且将他赐给了杨贵妃做义

子并给予重用,但是他的这个“义子”,不仅不感念他的恩德,反而和他的爱妃私通,还为

了争夺杨贵妃而发动了安史之乱,动摇了李唐王朝的根基,使他这个天子被迫出逃,在出

逃的路上,唐明皇又在将士们的逼迫下赐死了自己宠爱了十年的杨贵妃。对于封建王朝的

统治者来说,没有什么比皇权更加重要了,但是唐明皇手中的皇权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了

践踏,先是安禄山谋反,后来又是一触即发的兵变,这些都在挑战着本应至高无上的皇权,

可是面对这些挑战,他却只能够步步退让,虽然最终保住了性命,平定了叛乱,但是这其

中的悲剧性却是无法掩盖的。他回宫后所怀念、所悲哀的,与其说是已死的杨贵妃,还不

如说是那已经被践踏、被夺走的皇位和权力。

二、 冲不破的伦理悲剧

杨玉环本是唐明皇之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后被唐明皇看中,先度为女道士,纳入宫中,

后又册封为妃,专宠十年,终因马嵬兵变而丧命。杨玉环因其颇具传奇色彩的经历,以及

与安史之乱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密切联系而常常出现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而文人们

对于她的评价与态度也是不尽相同。在《梧桐雨》中,作者将她塑造成了一个悲剧的形象,

虽然她使得唐明皇荒废朝政,虽然她与人私通,虽然安禄山是为了抢夺他才发动了安史之

乱,但是作者仍然对她给予同情,认为她罪不当死,这当是应为她的命运是被封建伦理所

束缚、所操纵的,是无法逃脱的悲剧,这不免让人同情。

唐明皇因看中了杨玉环的美色而想方设法将她纳入自己的后宫,娶了自己的儿媳,这

对于他这个皇帝来说也许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对于杨玉环来说却是一个极大的羞辱,即

使是在开放的盛唐,女性也还是非常重视名节的,即使再嫁不算什么,但是这种乱伦的事

情也还是无法让人接受的。但是杨玉环却没有其他的选择,她只能选择顺从,嫁给了这个

他不爱,也不爱她的男人,他爱的,只是她的美色罢了,否则在生死关头,他怎会选择牺

牲她来保全自己?

一入宫门深似海,为了在后宫中生存,她只能尽力去取悦皇帝,但是她并不是真心的

爱他,当她以如花笑靥陪伴唐明皇饮酒作乐的时候,当她身着霓裳蹁跹起舞的时候,她的

心里却是在流泪,在流血。虽然玄宗给了她无限的荣宠,但是却不能弥补她内心里的空虚,

于是她冒天下之大不韪与人私通,这应该也算是她对于命运的一种反抗吧。

人如果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那么结局注定是悲剧的。杨玉环虽然身为贵妃,但却无

法决定自己的生死,在马嵬坡,当初那个给了她无限荣宠的男人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而赐

给了她一条白绫,这一次,她又选择了顺从,也只有选择顺从,结束自己的生命对于她来

说应该是一种解脱,也是摆脱悲剧命运的唯一方式。

与后来的明清相比,唐代是一个相对开放、女性地位相对较高的时代,但是这仅仅只

是相对而言,在封建时代,女子始终要受到封建伦理的束缚,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即使

是杨玉环这样高高在上的贵妃也不例外。因此,杨玉环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体的悲剧,而是

封建礼教束缚下的千千万万女性的悲剧,是封建社会的伦理悲剧,具有普遍意义。

三、 王朝衰落的社会悲剧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历史就是在王朝更迭的轮回中不断地前进的,而每当一个王朝

步入衰退的轨迹的时候,社会都会变得动荡不安,上演出一幕幕的悲剧,即使是曾经辉煌

无比的唐王朝也不能摆脱这个规律。公元755年发生的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战争引发了社会的强烈的动荡,给整个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本来如日中天的唐王朝

在短时间内变得战火遍地,民不聊生。想到曾经的盛唐气象,在看到如今的民生衰颓,不

免让人为之感慨。

在《梧桐雨》中,对于这种社会性的悲剧,作者并不是通过直接的描写来表现的,而

是通过对宫廷中人们在战争中的种种遭遇和表现来表现的。在这部作品中,宫廷可以看成

是整个社会的缩影,宫廷中的种种悲欢离合反映出的是整个社会的现实悲剧状态。

当战乱到来的时候,看似强盛的唐王朝竟然“京营兵不满万,将官衰老”沦落到无人

可用的境地,没有一个得力的将领去抵御叛军,保护皇城,这说明看似强大的王朝已是外

强中干,在极盛之后开始有了衰落的迹象。在这种兵临城下情形下,那些在宫廷中过着养

尊处优的生活的,曾经尊贵无比的王朝统治者们也只能狼狈地逃窜,可见就连这些掌握着

最高权力的人面对王朝的衰败、社会的动荡也是无能为力的,那么平民百姓在战争中所遭

受的痛苦和不幸也是可以想象的到的,一定比这些贵族承受的苦难多上十倍、百倍。作者

通过宫廷这社会中小小的一隅便折射出整个社会的悲剧,增强了作品的社会意义的同时也

展现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对于中国的悲剧,似乎总是争论不断,有的人说中国没有悲剧,这种说法显然是不正

确的,中国悲剧与西方悲剧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不应该以

西方悲剧的标准来评价中国戏剧,由《梧桐雨》便可以看出,中国不但是有悲剧的,而且

有着十分优秀的悲剧作品。还有的人说中国的悲剧总是会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使得作品

的悲剧性被大大冲淡,这种说法也是不可取的。在《梧桐雨》中,唐明皇与杨玉环在梦中

相会就是这样一个所谓的团圆结局,可是不要忘了,这仅仅是一个梦境而已,当他从美梦

中醒来,面对的仍然是佳人已逝,物是人非的现实,因此,这个看似美好的情节实际上只

是从反面衬托前文所刻画的重重悲剧,使人倍感其哀。

总而言之,《梧桐雨》是一部优秀的悲剧,带有鲜明的中国悲剧的特征,具有多层次的

悲剧内涵,是中国戏剧史上难得的佳作。

【参考文献】:

1、 胡世厚.论白朴的历史悲剧《梧桐雨》.河北学刊,1985(2):105-109;

2、 张丹飞.试论《梧桐雨》的悲剧特征.天府新论,1997(1):70-73;

3、 邓光泉.试论杨玉环形象在文人作品中的嬗变.高等教育与学术研

究,2006(1):86-88;

4、 许金榜.一曲国破家亡的哀歌_《梧桐雨》新探.东岳论丛,1990(2):95-97;

5、 王晓初.中西悲剧艺术之比较与中国悲剧艺术的发展.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0(2):109-112.


更多推荐

悲剧,社会,作品,梧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