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6日发(作者:)

小说专题训练-----情节张弛有度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灭毒

孙春平

今年春节,我去南方一个城市,原计划是与几位老友同过一个旅游春节的。万没料

到,因为疫情,武汉市紧急封城。一夜间,满世界都紧张起来。老友们决定抓紧订票,且

留遗憾,各回各家。宾馆客服说,飞机就别想了,只有选乘火车。我说,最好是下铺,我

年纪大了,夜里好起夜,请多关照。客服很快答复,说总算订到一张软铺,但只有上铺。

我犹豫有顷,客服催促,请快拿主意,有客人在等候这个铺位。

①时间还算从容,我推开软卧包厢的时候,只有20号上铺有个年轻人仰靠在行李上看

手机,他倒时髦,已戴上口罩了。我去跟列车员提出调换铺位的请求,列车员说,等19号

下铺和20号下铺上车,你们自己私下商量吧。这两位旅客迟迟没有上车,那一刻,我已心

存侥幸了,要是有人漏乘,我倒省事了。

但站台上预备开车铃声响起的时候,眼见一辆救护车急匆匆停在软席车厢门口,列车

长和乘警帮忙将一担架抬送上车,一直送到20号下铺位置。担架后面跟着的,是一位四十

出头的妇女,略显发福了,脸上满是汗水,看样子像乡下人。细看病人,男性,六十来

岁,谢顶的头上包着绷带,裸露的左小腿敷着药,上面还挂着医用胶管。女人安顿好病

人,说我先垫补垫补,饿惨了,我吃完再喂你。病人“嗯”了一声,眼睛却一直眯缝着,

看不出表情。女人泡好方便面,坐在19号下铺哧溜哧溜吃得那叫畅快,连汤水都喝得干干

净净,看来真是饿得不轻。在我登铺的时候,她说,我应该喊您叔吧?要不您睡下边?

我说,你得照顾病人,咋好意思和你换呢,谢谢啊。只是我下铺的时候,腿脚笨,别

碰了你和病人就好。②在说这些话的时候,20号上铺的年轻人仍在摆弄手机。现在的年轻

人呀,手机就是魂儿,都这德行。

不敢喝水,满以为这样可以不起夜。可过了半夜,还是去了两趟卫生间。我回来时,

见女人已坐在过道的边座上,临窗远望。大地已是一片雪白。

我问,你家人是什么病?

女人叹息,脑梗,人一下就废了。我又问,你是他什么人?

大叔看呢?

应该有点亲戚吧?

不沾点亲,这钱谁愿挣?他没儿女吗?

老太太先走了。儿子打架,伤了人,坐牢了。当爹的一股火,就这样了。医院开了

药,回家养着吧。

上车时怎么来得那么晚?

不是闹疫情吗,又赶上过年,病人急着出院的多,手续好不容易办利索,奔车站的路

上又堵车。

我又问,病人吃晚饭了吗?女人说,怕他屎尿,就将就吧。

包厢里有了动静。20号上铺翻了个,被子险些掉下来。女人忙起身,把被子往上掖了

掖,对我说,不说了,别惊醒别人。

黎明时分,列车员来换铺牌,并提醒做好下车准备。原来病人在前方站台下车,那个

20号上铺也下车。列车已减速,列车长和乘警又赶过来,准备帮助抬送病人。女人对20号

上铺说,大兄弟,拜托帮把手,我手上带的东西多。

③20号上铺没拒绝,他将双肩包背好,大手便抓牢了扫架的把手。见他抓担架的前右

方,我便抓担架的后左方。乘警说,老先生,后面我一个人就行。我说,多只蛤蟆二两

力,我总比蛤蟆力气大点儿。④几个人都笑,20号上铺也跟着笑。

列车进站,站台上很安静。担架放到洁净的站台上时,有个中年汉子悄然靠前,从20

号上铺肩头接过背包,似乎还说了句什么,然后转身离去。

但就在那一刻,让我万没料到的一幕陡然出现。一直卧床不动的病人突然豹子般腾身

而起,一下就将接包人扑倒在地。20号上铺见状,拔腿欲跑,却被一直跟在他身后的女人

抓住臂膀,一个漂亮的背飞,眨眼间他就被重重地摔在了站台上。说话间,只见人群中闪

出几位便衣,转瞬便将两人扭走了。

一切似梦,猝然反转,让人目瞪口呆。豹子般的病人站在我面前,用力地跟我握手,

说,夏老师,一路委屈您了,但愿后会有期。我怔了,原来他不光身健如豹,还知我的姓

氏和退休前的职务,看来,一切都不简单啊。

会擒拿的女人也跟我告别,笑着说,我知道夏老师好写文章,如果写到今天,还是假

语村言吧。我们缉毒警察的任务复杂又漫长,而且风险极大,还请多支持。

我知道,这不是玩笑,缉毒工作极其隐秘,力求人赃俱获,且要顺蔓掘根,我把此篇

小文中的具体时间、地点和车次尽皆隐去,也算是对缉毒工作的一点配合吧。

我说,真没想到,大过年的,又全国防疫,警察同志的工作还这么紧张。女警察说,

越是在这种时候,越不能让毒贩们趁机作乱。

开车的预备铃声响了。女警察跟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19号下铺是您的了,内勤同志

已打过招呼。祝夏老师吉顺安康。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构思精巧的作品。叙写了因突发疫情旅行计划被打乱,主人公夏老师乘夜

车返家,途中巧遇缉毒警察抓捕毒贩的一幕。

B.小说讲述的是写实性的故事,语言简单凝练,但又极具个性化,能贴合人物在不同场

合下的不同身份,可见作者观察细致,笔力深厚。

C.小说注重细节的挖掘,例如“乡下女人”在晚间与“我”聊天时还不忘给上铺掖被子,并

且及时结束谈话,这一细节表现了她细心善良。

D.小说关于“病人”警察的各种描写,以及任务完成后,缉毒警察们与“我”打招呼时的特

写,说明为了缉拿毒贩,警察们布局周密。

2.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控制故事的叙述节奏来使小说张弛有致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遭遇沙漠狼

陆梦

王飞是在沙尘暴停了之后发现那群狼的。

沙尘暴来势汹汹,探险队的车刚排到一起,就被沙子掩埋了。一切都安静下来后,大

家互相解救,下车清理沙子。在车子底下,趴着一群沙漠狼。它们茫然地看着队员们,然

后钻出车底,抖索身上的沙子。有人吓得尖叫起来,也不管沙子还掩埋着车,就往车上

爬。大家都惊慌失措,不知该如何逃命。王飞觉得遭遇狼群比沙尘暴还可怕,十年前,他

第一次带领探险队穿越古尔班通沙漠,一点儿经验也没有,在沙漠里,他们和沙漠狼遭遇

了,队员们纷纷从车里拽出器械,和狼们大战一场。王飞把头狼的嘴挑豁了,才逃脱狼群

的包围。王飞现在已经具备了在沙漠里生存的经验,面对突发事件,总能冷静处理。这次

看到这么多狼,他也蒙了。幸亏,那些狼抖落沙子,离开了车队。

看到狼群远去,大家加快速度清理沙子。一切搞定,队员们吃饱喝足,又上路了。

到第三日,他们又遭遇了那群沙漠狼。看到还是那群狼,讲解员百灵鸟特别兴奋,她

竟然说,这群狼和队员们是患难之交,可能是想和大家伙儿交朋友。团里的人听了很开心

地拍照片,有的甚至想等沙漠狼走近些,好抓拍狼的表情。

队友们吃喝的时候,那些狼就散坐在不远的地方。有几只狼不停地咽口水。百灵鸟扔

了一块压缩饼干,一只狼快速叼走,放在地上嗅了几嗅,就不再看一眼。百灵鸟不死心,

又把牛肉罐头扔了过去,群狼竟然无动于衷。

王飞看到一头豁着嘴唇,零星的黄牙裸露在外,眼神凌厉的狼时,心一下抽动起来。

这就是十年前他挑豁嘴的那只狼。他不相信,世上有那么巧的事,古尔班通沙漠这么大,

怎么可能会有二次相遇。再说,这几年旅行者很少能看到沙漠狼了,听说快要绝迹了,就

是遇到,人和狼都能相安无事地擦肩而过。这头豁嘴狼,说不定带着它的后代寻仇来了。

王飞把自己的担忧对大家讲了,希望大家提高警惕,随时防备群狼的进攻。王飞的话一

落,团里的人电打一样爬上车,帐篷也不支了。大家在车里蜷缩着等待着天明。夜深人静

时,啊……呜……啊……呜呜的声音此起彼伏。

天露出一丝光亮,地平线开始出现移动的小黑点,一个,两个,三个……沙漠狼开始

激动起来,躁动不安地抛撒着沙子。王飞一看远处还有更多的黑点往这里聚集,惊慌地命

令大家赶快前进。让人想不到的是,狼群好像得到了指令,竟然排成队,拦住了车头。大

家开始紧张起来,胆小的队员吓尿了。

远处的黑点越聚越多。

王飞的车已经被群狼包围得水泄不通。远处的沙包上,豁嘴狼坐在上面,藐视着惊慌

的车队。它不时地低嚎几声,每一声发出,群狼都会变换位置,远处的黑点已经变成了

狼,把车队包围了。

车队和狼群僵持着。太阳越升越高,灼浪开始翻滚。

如果再这样僵持下去,大家都会变成干尸。

队员们焦急万分,想不出更好的对策。有一辆越野车冲撞狼群,试图杀开一条血路。

哪知道,更多的狼快速补了上去,越野车寸步难行。沙包上的豁嘴狼又是一声嚎,越野车

跟前的狼开始进攻,啃车轮的,用头撞车玻璃的,咔哧咔哧声,剧烈的撞击声,还有队员

惊慌的喊叫声,女人绝望的哭声,在沙漠的热浪里让人窒息。

正在这混乱的时候,王飞的车门忽然打开,王飞跳了下去,车门随即关上,扩音器里

传出百灵鸟的声音:大家做好准备,王队已经下去,大家开足马力冲出去!

王飞被群狼包围了。车队掀起滚烫的沙子,脱离了群狼的包围圈。

行驶一百公里后,车队不约而同地停下。王飞为了救大家跳下车,一定被狼吃得只剩

下衣服了,连骨头也不会剩下。大家的心情很沉重。那辆越野车调转了车头,顺着原路返

回。其他的车子也调转了车头,紧紧跟在后面,百灵鸟紧紧地抓住扩音器,一动不动。

狼群驻足的地方已经不见一头狼,它们就像团里的人做了一场梦,消失得连痕迹也没

留下。王飞一个人静静地躺在沙地上,没有了知觉。

回城后,王飞对百灵鸟说:我不怨你,你推我出去时,我也正想跳下去,你也是为了

救大家,我理解。当群狼看到你们绝尘而去,留下我一人,它们围着我哀嚎了很久,也迅

速撤离了。狼,有时比人更让人猜不透。

选自2016年第7期《微型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文中的叙述与描写来看,以豁嘴狼为代表的沙漠狼聪明、警醒、凶残报复性极强。

比如,当一辆越野车试图杀开一条血路时,群狼开始进攻。

B.“这几年旅行者很少能看到沙漠狼了”“就是遇到,人和狼都能相安无事地擦肩而过。”

说明沙漠狼在与人类的接触中变得越来越警醒、克制,尽量远离人类,不与人类发生冲

突。

C.小说中对沙漠热浪的描写不仅突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还烘托和渲染了人狼对峙时人

们心惊胆战、无比紧张压抑的恐怖气氛。

D.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车子原路返回时百灵鸟“紧紧地抓住扩音器,一动不

动”,就体现了她紧张、害怕、不安的复杂心理。

2.小说从初遇沙漠狼到狼群撤离,情节波澜起伏,张弛有度,扣人心弦,请结合全文进

行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翠芸

相裕亭

“王户家的,王户家的,谁是王户家的?”

翠芸转过身来,故意装作很是生气的样子,板起脸来问你:“我没有名字呀?嗯

——”随即,她冲你扬一扬下巴,似乎是在警告你。然后呢,她会换一种口气,教给你:

“叫我姐,叫我翠芸。什么王户家的,王户家的,难听死啦!”

那个时候,翠芸是刚过门的新媳妇。村里谁该叫她姐,谁该喊她翠芸,或是谁能叫她

王户家的,她是分得仔细的。譬如东街的二蛋子妈,人家叫她侄子媳妇,或是叫他王户家

的,她都是羞羞答答地答应着的。唯有小村里与她一起长大的玩伴,故意跟在她的身后逗

她“王户家的,王户家的”,她才会停下脚步,冲你发“狠”。其实,那个时候,她心里

满满的都是王户,你叫她“王户家的”,她心里才美呢。

“王户呢,有消息没?”

二蛋子妈那样问翠芸的时候,翠芸摇摇头。反过来,翠芸也会那样问二蛋子妈:“二

兄弟呢,有消息吗?”翠芸口中的二兄弟,自然就是二蛋子。不过呢,二蛋子皮瓜瓜的,

与她这个小嫂子整天没大没小斗嘴子,翠芸当面叫他二子,有时也叫他二蛋子。

二蛋子和王户是发小,两个人整天形影不离的。前些时候,乡里组织支前民工队,两

个人同时报了名。他们赶在后秋,一同推着村里女人烙的高粱煎饼,过术河,奔临沂,前

往山东那边送军粮。说是十天半月就能回来。可眼下,一个多月过去了,前去送粮的队

伍,一点消息都没有。

翠芸等得心焦时,就去村东的菜园地里拨青菜,顺便拐到二蛋子的家门口,故意让二

蛋子妈看见她。于是,两个女人便有了上面一次、又一次的对话。

其间,翠芸还挽着篮子,顶着头巾,装作到南河沿洗衣服,前去探听南河沿上那几家

同出民工的情况呢。可家家都没有前方的消息。

直到有一天,二蛋子妈半夜里来敲窗户,连声喊呼翠芸:“王户家的,俺家二蛋子回

来啦!”

听到喊声的翠芸,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连划根火柴点灯的功夫都没顾上,抢在二蛋

子妈的前头,脚步匆匆地就去找二蛋子打听王户的情况。

那会儿,二蛋子正端着水瓢,拧头咬着煎饼。他一边嚼着口中的煎饼,一边口齿不清

地告诉翠芸,说他与王户在莒县那边就分开了。还具体说到王户个头高,力气大,被选派

到担架队了——跟着队伍到前方抬伤员去了。

二蛋子说,他们此番回乡,是回来筹粮的。前方的队伍,马上就要攻打徐州了。果

然,时隔不久,东陇海铁路两边,响起了“砰砰”的枪炮声。

紧接着,盐河口小码头上,昼夜都在过队伍。翠芸每天都到小码头那边去张望,她想

在队伍后面的担架队里,看到她家的王户。可她一连守望了好多天,始终没有看到王户的

身影。

转年春天,东陇海铁路两边的枪炮声慢慢平息了,大批的队伍开始往长江边上集结

时,翠芸家收到一封公函,不用问,王户“光荣”了。

前来送公函的人,把信件交给翠芸的公爹后,嘱咐说,拿着那封信件,到县里可以领

到一份抚恤金。那一刻,翠芸的公爹没有吭声。可等那个送公函的人转身离去后,公爹抚

摸着那份公函,唤一声“我的儿——”便老泪纵横了。

而此时,正在锅屋里刷锅的翠芸,好像什么都知道了。但她一直都在那儿不停地刷

锅,她手中的饭帚一直都在锅边上打转转,直到有人过来拦住她,想让她哭两声时,她这

才一下子晕倒在锅台边。

第二天,公爹持公函到县里,领来两袋大红的高粱。

翠芸看到那两袋高粱,眼泪涮涮地往下滚。她跟公爹说:“这两袋高粱连着一条命,

咱们怎么忍心去吃它。”翠芸恳求公爹,把那两袋高粱换成路费,去徐州把那个人接回

来。她让公爹想个法子,把王户的尸首搬回家,以便以后她和她肚子里的孩子,面对一堆

黄土,也好有个祭奠、说话的地方。

公爹自然是同意的。连夜找到二蛋子和本家一个堂叔,让他们手持上级发来的那份公

函,一路向西。三天后,王户的遗骨被搬回来时,是装在一个蒲团里的。本家的堂叔说,

王户的尸体已经腐烂得不成样子。说到那里时,那堂叔自个儿先捂住脸,蹲在地上了——

他说不下去了。

可翠芸抱住那蒲团,哭得死去活来。尤其是到了要收棺棂时,翠芸护住那蒲团,说什

么也不松手。

这个时候,一直守在旁边的二蛋子,看翠芸哭得过于伤心,便实言相劝,他告诉翠

芸,说那蒲团里根本就没有王户的尸骨。碾庄那场战斗,死人太多了。二蛋子和那堂叔找

到王户的牺牲地之后,很难辨出王户的尸首,只好就地抓了两把土,算作王户的灵魂,将

其包裹在蒲团里带回来了。

翠芸听二蛋子那样一说,哭声更高了!同时,她还抓起棺棂前的一把乱草,猛甩到二

蛋子的脸上,说:“谁让你说实话的,你个傻二蛋子!你这样说了,我以后可怎么面对这

个蒲团子?”哭诉间,翠芸踹了二蛋子一脚,又蹬他一脚。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双线结构,明写翠芸,暗写王户,一明一暗,共同发力,讲述了一个悲壮而

凄婉的故事。

B.小说精心选择了一些意象,如“大红的高粱”“一堆黄土”,既是生活中的事物,又具象

征意义。

C.小说妙用伏笔,尺幅兴波,如堂叔说起王户的尸骨时的反应,就为下文揭示蒲包的秘

密埋下伏笔。

D.小说语言颇具特色,富于地域性、时代性、口语化的用语,以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为文章增色。

2.小说叙述节奏张弛有度,疏密有致,请从情节角度,简要赏析。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猫和警察

[意大利]卡尔维诺

①在城里扫荡隐藏的武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警察们会爬上警车,头上戴着会给他们

一副统一而非人面貌的皮制防护帽,他们会去贫民区,响着警报器,弄乱抽屉里的内衣,

拆掉炉子里的管道。在那些日子里,一种折磨人的痛苦正在占据着警察巴拉维诺的内心。

②刚刚失业的巴拉维诺去当了警察。他也是刚知道那个貌似平静而繁忙的城市底下存

在着一个秘密:在沿着街道的水泥墙后面,在僻静的围栏中,在漆黑的地下室里,闪闪发

光的恐怖武器如森林般茂密地小心躺着,就像豪猪刺那样。警察巴拉维诺在他的市民中间

感到非常不自在,他感觉,每一块下水道盖子,每一垛废物,都在守护着什么难以理解的

威胁。

③一天晚上,警察跑到工人聚居区,包围了一整座房子,那是一幢外观腐烂的大型建

筑。破旧的楼梯从地下窒一直到屋顶,穿过这个老房子的身体,就像是有着无数分支的黑

色血管。警察们上去了,巴拉维诺在他们中间,戴着叫人难以认出的如机器人一样的头

盔,但他仍为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烦心事折磨着。他们被告知,他们的敌人,他们警察的

敌人,也就是奉令行事人的敌人,就藏在那座房子里。警察巴拉维诺从半掩的门里,惊恐

地望着房间里面:为什么每一个人,都用焦虑、痛苦的眼神望着他们?如果他们中的某个

人是敌人,为什么他们不可能都是敌人?

④他们下到一个低矮的房间里,一家人正围着铺上红格子布的餐桌吃晚饭。孩子们都

在大喊大叫。只有坐在爸爸膝盖上吃饭的最小的家伙,正用黑色而充满敌意的眼睛,一声

不吭地望着他们。“我们有搜查房子的命令”队长说道。爸爸正在给小孩一勺勺地喂食。

他先是斜着看了他们一眼,可能还有点讽刺的意思;然后就耸了耸肩,继续照料着孩子。

⑤警察巴拉维诺笨手笨脚地活动着自己修长面纤细的臂膀,把一个抽屉弄得叮咚作

响:匕首?不,餐具。又把一个书包摇得轰鸣不止:炸弹?书。卧室里拥挤得无法穿行:两

张双人床,三张小床垫。而在房问的另一头,一个小孩正坐在一张小床上,因为牙疼,啼

哭了起来。巴拉维诺早就想在那些床中间打开一条通道来安抚他了,但如果他是在给一座

伪装的军火库放哨怎么办?如果在每张床铺下都藏着一架迫击炮的炮筒怎么办?

⑥巴拉维诺跑到走廊里,厕所的门打开了,从里面出来一个扎红蝴蝶结的小女孩,怀

中抱着一只猫。他觉得应该跟小孩们做朋友,问他们话。他尝试着抚摸那猫,那猫却突然

逃掉了,还不时转过身来,怀有敌意地看他几眼。

⑦巴拉维诺在走廊里大跨步地跳开了,追着那猫。他进到一个房问,那里两个姑娘正

伏在缝纫机上干活。地上有着成堆的碎布头,“是武器?”警察巴拉维诺问道,还用脚拨

开布料,却走不动露路了,他们脚给缠上了玫瑰色和淡紫色的布料,姑娘们笑了。

⑧他转过一个过道和一段楼梯。那猫有时好像是在等他,然后等他靠过去了,它又会

双爪僵直地跳走。在一个房间里,只有一张小床垫,还有一个仰卧着的小年轻,抽着烟,

神情可疑。“抱歉,您看见一只猫没有?”他伸出一只手去床下摸,却被啄了一下。跳出

来一只母鸡,它是主人不顾政府法令偷偷在家里饲养的。光着上身的年轻人连睫毛都没动

一下,继续躺着抽烟。

⑨在一间厨房里,有一个戴邮差帽的小老头,他正在泡脚。他一看见警察,就奸笑着

向他示意了一下另一个房间。巴拉维诺探了探头。“救命!”一个衣冠不整的肥太太大叫

道。一向贞洁的巴拉维诺赶紧说了句:“对不起”邮差还在奸笑,双手摊在双膝上。

警察巴拉维诺穿过厨房,去了阳台上。整个阳台都被晾着的衣服挂满了,就像飘着

旗子一样。他在那个床单搭成的迷官中走着,那猫时不时现出身来,然后又贴在另一条床

单下隐去了。他突然害怕自己会迷路;也许他已经与外界隔离,他的战友已经撤离了这座

建筑,而他则正好给那些被冒犯的人用晾晒的衣物囚禁起来。最后,他找到了一个突破

口,从一堵小墙上露出了头。巴拉维诺不知是怀着宽慰还是带着焦虑地看见楼梯上像蚂蚁

一样攒动的警察,还能听到命令声。他不再怕了。他脱下了头盔:他的脸又显出了人形,

那是一个金发小伙子消瘦的脸庞。

“一步也不要走了,”一个声音说,“你在我手枪的射程之内,”

声音从背后传来,巴拉维诺一个哆嗦,转头看见一个长发垂肩的姑娘,蹲在一扇窗

户前的台阶上,拿着一份杂志,用感冒的声调吃劲地读着。

“手枪?”警察巴拉维诺说。他抓住她的手腕,就想要把她的拳头打开。她刚动了

一下胳膊,蜷成了球一样的猫就从她怀里跳到空中,龇着牙,冲着他扑来。但警察已经明

白一切都是场玩笑。

巴拉维诺听见了口哨声,还有发动机的隆隆声;警队正在离开这建筑。他真想逃到

天空中的朵朵云彩下,把他的手枪埋进地上挖出来的一个大洞里。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被搜查的民众全都镇定自若又心怀敌意,拿着搜查令的警察们却草木皆兵乱作

一团,这种反差产生了特别的讽刺效果。

B.巴拉维诺满心怀疑的武器不过是餐具、书籍等,阳台上晾着的衣物成了“囚禁”他的迷

宫,臆想与现实形成颇具意味的对比。

C.小说中的头盔富有象征意义,一个善良小伙戴上它后变成了奉命行事荒唐可笑的警

察,暗示了人在特定场景下被异化的现象。

D.故事发生在贫民区一栋大楼里,这是对社会局势“横截面”式的表现,这个特定的环境

有利于作者延迟情节进展,形成波澜。

2.本篇小说情节运行张弛有度,请以--段的内容为例,简要说明并分析其效果。

【答案】

一、1.C “这一细节表现了她的细心善良”错误,并非为了表现女警察的细心善良,而是为

了突显她的警觉性,罪犯的一举一动都在她的侦察范围之内。

2.①为了保持故事完整性的合理加速。如文章的开头部分,用叙述代替描写,交代了

“我”乘坐卧铺的原因,快速推进故事。

②为了细描人物、表现主旨的适时减速。如“我”与“乡下女人”的谈话,作者穿插补叙,既

增强了所设之局的合理性,又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二、1.A“报复性极强”分析错误。从文中来看沙漠狼只是围着王飞“哀嚎了很久,也迅速撤

离了”,所以“报复性极强”是错的。

2.初遇沙漠狼——惊慌失措;②狼群离开车队——松弛;③再遇了沙漠狼——兴奋;④

认出豁嘴狼——害怕、担忧;⑤狼群与车队僵持——焦急万分;⑥群狼包围王飞——沉

重;⑦狼群撤离——危机解除。

三、1.C“如堂叔说起王户的尸骨时的反应”不是伏笔,是铺垫。

2.①开始翠芸假装不喜欢被叫“王户家的”,后文王户牺牲,她哭晕在灶台,突出她的极

度悲伤之情。

②在送公函人面前翠芸看似波澜不惊,在人离开后才忍不住哭出来,刻画出一个人前坚

韧,实则情感丰富的女性角色。

③开篇提到王户,全文不见王户,在读者满怀期待之际迎来他的死讯,使小说情节跌宕起

伏,扣人心弦。

四、1.A“小说中被搜查的民众全都镇定自若又心怀敌意”“拿着搜查令的警察们却……乱作

一团”错误,那是巴拉维诺的臆想,也并非所有的警察都“乱作一团”。

2.小说情节在紧张与松弛之间张弛有度地推行:①巴拉维诺在阳台上害怕迷路,害怕被

囚禁,气氛一时紧张起来;找到突破口,看到警察同伴,心情缓和下来。②巴拉维诺刚放

松地摘下头套,一个声音让情节走向紧张的高潮,转头发现不过是一个姑娘在念杂志,虚

惊一场;③他听到“手枪”一词以为姑娘藏有手枪,又紧张怀疑起来,最后发现不过是一只

猫,他才明白这不过是一场玩笑。效果:①突出巴拉维诺极度紧张害怕的心理;②使小说

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引人入胜。③使主题更具有讽刺性。


更多推荐

小说,王户,警察,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