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日发(作者:)

完整版)电化学练习题带答案

1.铁镍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电池,其放电反应为Fe +

NiO3 + 3H2O → Fe(OH)2 + 2Ni(OH)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O3,负极为Fe。B。

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 + 2OH- → Fe(OH)2 + 2e。C。电

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D。电池充电时,

阳极反应为2Ni(OH)2 + 2OH- + 2e → NiO3 + 3H2O。

2.当镀锌铁发生析氢腐蚀时,有0.2mol电子发生转移。

正确的说法是:④在标准状况下有1.12L气体放出。

3.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s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

基本结构如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 + O2 → 2H2O。以

下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极流向a极。B。b

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 + 2H2O + 4e → 4OH-。C。每转移

0.1mol电子,消耗1.12L的H2.D。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

质传递到b极。

4.如图是某公司批量生产的笔记本电脑所用的甲醇燃料电

池的构造示意图。甲醇在催化剂作用下提供质子(H)和电子,

电子经过电路、质子经内电路到达另一极与氧气反应,该电池

总反应式为:2CH3OH + 3O2 → 2CO2 + 4H2O。以下说法中,

错误的是:A。右边的电极为电池的负极,b处通入的是空气。

B。左边的电极为电池的正极,a处通入的是甲醇。C。电池负

极的反应式为:2CH3OH + 2H2O - 12e → 2CO2↑ + 12H+。D。

电池正极的反应式为:3O2 + 12H+ + 12e → 6H2O。

5.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为:Pb + PbO2 + 2H2SO4 →

2PbSO4 + 2H2O。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A。K闭合时,d电

极反应式:PbSO4 + 2H2O - 2e → PbO2 + 4H+。B。当电路中

转移0.2mol电子时,Ⅰ中消耗的H2SO4为0.2mol。C。K闭

合时,Ⅱ中SO4-离子向左移动。

6.通过向c电极迁移D.K,电池可以单独作为Ⅱ电池,其

中d电极为正极。已成功研制出一种环境友好型铝碘电池,使

用AlI

3

溶液作为电解液,总反应为2Al+3I

2

2AlI

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Al-3e===Al

B。电池工作时,溶液中铝离子向正极移动

C。使用锂作为负极时,相同质量的金属产生的电子物质

量比铝多

D。该电池可能是一种可充电的二次电池

7.最近,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纸质电池,使用薄层纸片作为

载体和传导体,一侧附着锌,另一侧附着二氧化锰。电池总反

应为:Zn+2MnO

2

H

2

O===ZnO+2MnOOH。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电池中Zn为负极,MnO

2

为正极

B。该电池的正极反应为:MnO

2

e+H

2

O===MnOOH+OH

C。在导电过程中,外电路中的电子由Zn流向MnO

2

内电路中的电子由MnO

2

流向Zn

D。电池工作时,水分子和OH离子都能通过薄层纸片

8.防止或减少钢铁的腐蚀有多种方法,如制成耐腐蚀合金、

表面“烤蓝”、电镀另一种金属以及电化学保护等方法。钢铁的

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其电极反应为:正极:Fe+O

2

2H

2

O+4e===4OH;负极:2H+2e===H

2

在海洋工程中,通常使用铝合金(Al-Zn-Cd)保护海底钢

铁设施,其中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Al+ZnO+Cd(OH)

2

2H

2

O+4e===Al(OH)

4

Zn+Cd+4OH

在实际应用中,使用铝合金而不是纯铝进行保护。纯铝不

能很好地起到保护作用,其原因是纯铝的电位过高,容易被腐

蚀。钢铁表面常常电镀一层Cr以达到防腐蚀的目的。在电镀

过程中,阴极是钢铁,电解质溶液中含有Cr

3+

离子,阳极材料是铬。不能使用CrO

4

2-

或Cr

2

O

7

2-

作为电镀液,因为它们含有Cr

6+

离子,会导致电镀出的Cr层质量不佳。

的电极为________(填“阳极”或“阴极”)。

2)电极反应式分别为:

M电极:____________________;

O

2

电极: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醇在乙装置中被氧化产生的气体为______,在丙装置

中被还原产生的物质为______。

4)乙醇的氧化产生的电子通过哪个部件流入电路中?

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在标准状况下,有1.5 mol乙醇参加反应,则乙装置

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为______L,丙装置中析出的铜的质量为

______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燃料电池,探究氯碱工业原理和粗铜

的精炼原理。下图展示了燃料电池的结构,其中乙装置中的X

为阳离子交换膜。根据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1) 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

→ 4H+ + 4e-。

2) 铁电极为“阴极”,石墨电极(C)的电极反应式为:O2 +

4H+ + 4e- → 2H2O。

3) 反应一段时间后,乙装置中生成氢氧化钠主要在“铁极”

区,因为铁极上的电极反应会产生OH-离子,与Na+离子结

合生成氢氧化钠。

4) 如果粗铜中含有锌、银等杂质,丙装置中阳极上电极

反应式为:Zn → Zn2+ + 2e-,反应一段时间后,硫酸铜溶液

浓度将“减小”。

5) 若在标准状况下,有2.24 L氧气参加反应,则乙装置

中铁电极上生成的气体的分子数为4.48 × 10^22,丙装置中阴

极析出铜的质量为0.63 g。

11.Zn-MnO2干电池应用广泛,其电解质溶液是ZnCl2-

NH4Cl混合溶液。若ZnCl2-NH4Cl混合溶液中含有杂质Cu,

会加速某电极的腐蚀,其主要原因是Cu比Zn更容易被氧化。

欲除去Cu,最好选用试剂c。Fe3+·H2O。

12.下图是一个乙醇燃料电池工作时的示意图,请回答下

列问题:

1) M电极的名称为“阴极”,通入O2的电极为“阳极”。

2) 电极反应式分别为:

M电极:CH3CH2OH + 6H2O → 6H3O+ + 6e- +

CH3COO-;

O2电极:O2 + 4H3O+ + 4e- → 6H2O。

3) 乙醇在乙装置中被氧化产生的气体为CO2,丙装置中

被还原产生的物质为Cu。

4) 乙醇的氧化产生的电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流入电路中。

5) 若在标准状况下,有1.5 mol乙醇参加反应,则乙装置

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为3.36 L,丙装置中析出的铜的质量为

0.63 g。

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什么没有给出?请完整给出。

2.在此过程中,乙池中某一电极析出金属银4.32 g时,甲

池中理论上消耗O2为多少升(标准状况下)?若此时乙池溶

液的体积为400 mL,则乙池中溶液的pH为多少?

3.若在常温常压下,1 g C2H5OH燃烧生成CO2和液态

H2O时放出热量为29.71 kJ,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什

么没有给出?请完整给出。

=a的某电解质溶液中,插入两支惰性电极,通直流

电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a,则该电解质可能是哪个?请选

出正确答案。

14.如图甲进行实验,若图乙中横坐标x表示流入电极的

电子的物质的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哪个?请选出正确答案。

15.按下图装置实验,若x轴表示流入阴极的电子的物质

的量,则y轴可表示哪个?请选出正确答案。

16.如图所示的装置,C、D、E、F、X、Y都是惰性电极。

将电源接通后,向(乙)中滴入酚酞溶液,在F极附近显红色。

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请选出所有正确答案。

17.用石墨作电极,电解1 mol·L下列物质的溶液,溶液的

pH保持不变的是哪个?请选出正确答案。

2,电极B是惰性电极。在电解过程中,A电极溶解,B

电极上出现气泡。根据实验现象,可以推断出()

A.A电极上生成的离子是M2+B.A电极上生成的离子

是NO

3-C.B电极上生成的气体是O

2D.B电极上生成的气体是H

2

1.在电化学实验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Ag、Pb、Na、SO

4

NO-

3

Cl溶液,通电片刻,根据产物的量比来确定氧化产物和

还原产物的物质比。正确选项是C.8∶1.

2.在电解饱和Na

2

CO

3

溶液的过程中,溶液浓度变大,有晶体析出。

3.关于下图所示的装置,正确的判断是D.装置中电子的

流向是:a→Cu→经过CuSO

4

溶液→Zn→b。

4.在用饱和NaCl溶液浸湿的pH试纸电解过程中,出现双

色同心圆,内圆为白色,外圈呈浅红色,错误的说法是C.电

解过程中,水是氧化剂。

5.(1) 电解液为滴有酚酞的饱和食盐水,电解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为:2Cl- → Cl

2

2e-;电解过程中阴极附近会出现红色。(2) 电解后溶液

的pH为酸性,需加入NaOH使其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加入

NaOH的化学式为NaOH;Y电极产生气体的体积为0.25L。

(3) 原溶液中可能含有硝酸根离子NO

3-,实验步骤:取一定量的原溶液,加入BaCl

2

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原溶液中含有硝酸根离子。

6.在图中进行电解的装置中,A电极溶解,B电极上出现

气泡,根据实验现象,可以推断出A电极上生成的离子是M2

+,B电极上生成的气体是O

2.

2.电化学问题

2.1 电极反应和电池极性

在一个电路中,B、C、D都是铂电极,P、Q是电池的两

极。接通电路后,我们可以回答以下问题:

1) 电极B上金属M沉淀出来,B电极反应为什么?A极

上电极反应为什么?电极C电极反应为什么?电极D电极反

应为什么?

2) 电池中P是什么极?Q是什么极?

2.2 电解饱和食盐水

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之一是将两个电极室用离子

交换膜隔开(如图Ⅱ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阳极室(A处)

加入什么?阴极室(B处)加入什么?离子交换膜只许什么离子

通过?

2.3 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宇宙飞船及潜艇中。

1) 阿波罗宇宙飞船上使用的是氢氧燃料电池,其电池反

应为2H2+O2=2H2O,电解液为KOH溶液,反应保持在较高

温度使H2O蒸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什么?A.此电池能发

出蓝色火焰B.H2为正极,O2为负极C.工作时,电解液的

pH不断减小D.负极的电极反应为2H2+4OH-4e=4H2O,正

极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2) 在宇宙飞船或潜艇中,还可利用氢氧燃料电池所产生

的水作为饮用水。现在我们想得到常温下1L水,那么电池内

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约为多少?

3) 由美国西屋公司研制开发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以

固体氧化铝—氧化钇为电解质,这种固体电解质在高温下允许

氧离子(O2-)在其间通过。该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

多孔电极a、b均不参与电极反应。该电池a极对应的电极反

应式为什么?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什么?

2H2O+2e===Mn(OH)2+2OH-。因此,选项C正确。

8、解析:选B。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从负极移向正极,

根据质子的移动方向可知,a为负极,b为正极,因此选项A

错误。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是Na+和Cl-,不可能出现SO4-2,

因此选项C错误。由于电解质溶液中没有SO4-2,所以氯气来

自于阳极反应Cl-→1/2Cl2+e-,因此选项D错误。综上所述,

选项B正确。

9、解析:选B。根据题意,原电池的反应式为

Zn|Zn2+||Cu2+|Cu,因此Zn为负极,Cu为正极。在充电时,

电池反应方向反转,因此Zn变为正极,Cu变为负极,选项A

错误。在充电时,电池中的Cu2+离子被还原为Cu,因此选项

C错误。在充电时,电池中的Zn2+离子被氧化为Zn,因此选

项D错误。综上所述,选项B正确。

10、解析:选A。在原电池中,Cu为正极,Zn为负极,

因此选项B错误。在充电时,电池反应方向反转,因此Cu变

为负极,Zn变为正极,选项C错误。在充电时,电池中的

Zn2+离子被氧化为Zn,因此选项D错误。综上所述,选项A

正确。

解析:根据原电池反应原理,可以回答问题(1)。对于问

题(2),需要联系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铝和不锈钢知识。问题(3)

考查电解电镀原理,阴极发生的是还原反应,因此可以使Cr

还原成Cr而析出。由于电解液中的Cr不断消耗,因此需要有

阳极溶解补充。因此阳极应为Cr。同时需要掌握电解过程中

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问题。

答案:(1)O2 + 2H2O + 4e- → 4OH-,2Fe-4e- → 2Fe,

(4)Al-3e- → Al。铝表面易被氧化,生成一层致密而坚固的氧

化物薄膜,使金属铝呈现“惰性”。对于问题(3),镀件Cr纯铬

由于CrO2、Cr2O27均带有负电荷,电镀过程中向阳极移动,

不能在阴极上放电析出Cr。

答案:(1)正极CH3OCH3-12e- + 16OH- → 2CO3 + 11H2O,

(2)阴极2Cl-2e- → Cl2↑,(3)铁极石墨(C)极为阳极,氯离子发

生氧化反应,铁极为阴极,H反应,OH过量,由于阳离子交

换膜只允许钠离子向阴极区移动,故氢氧化钠主要在阴极区生

成。(4)Zn-2e- → Zn、Cu-2e- → Cu减小。

(5)0.2×6.02×10^23×64 g = 7.71×10^23 g。甲装置中甲醚

(CH3OCH3)与氧气反应,甲醚被氧化,氧气被还原,故在正

极通入氧气,在负极通入甲醚。甲醚在碱溶液中最终生成

CO3和H2O。乙装置中铁极与负极相连,铁极为阴极,石墨

(C)极为阳极;丙装置中粗铜为阳极,与甲的正极相连,精铜

为阴极。由于粗铜中含有锌等比铜活泼的金属,Zn得电子能

力比Cu弱,根据电子守恒,阳极铜、锌失去电子总数等于阴

极上析出的铜得电子总数,故硫酸铜溶液浓度会降低。n(O2)

= 0.1 mol,O2 + 4e- + 2H2O → 4OH,n(e) = 0.4 mol。在乙装

置中,铁极为阴极:2H+ + 2e- → H2↑,根据电子守恒知,

n(H2) = 0.2mol。在丙装置中,阴极:Cu + 2e- → Cu,由电子

守恒知,m(Cu) = 0.2 mol × 64 g/mol = 12.8 g。

同时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选项A、B、C中的反应都涉

及到Na

2

CO

3

的分解,但是这些反应中没有涉及到氢气和氧气的产生。

因此,选项D是正确的。电解Na

2

CO

3

溶液的反应方程式为:2H

2

O=====2H

2

O

2

Na

2

CO

3

Na

2

O+CO

2

其中,Na

2

O会与水反应生成NaOH,而CO

2

则会溶解在水中形成碳酸。

0.5 mol,故气体体积为V=nRT/P=0.5×0.082×298/1=

12.1 L,故选B。

20、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左边是氢氧燃料电池,右边是

电解池。因此,选项A是错误的。入口中所标的氧气和氢气

的位置表明a作正极,b作负极。Zn和b相连,因此是阴极,

而Cu是阳极,所以选项B是错误的。Cu片上的电极反应式

为Cu

2+-2e===Cu。当铜片的质量变化为12.8g时,电路中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n(e-)=2n(Cu2

12.8 g

1

0.4 mol。a极上的电极反应为O

2

4e+2H

2

O===4OH。因为各个电极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所

以a极上消耗V(O

2

22.4 L·mol×n(O

2

22.4 L·mol0.4 mol

1×=2.24L,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装置中电子的流向为

b→Zn,Cu→a,因此选项D是错误的。

21、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出a、b的两极名称,a极为阳极,

b极为阴极。由于外圈呈浅红色,说明该处呈酸性:Cl

2

H

2

OHCl通电+HClO,则a极上产生Cl

2

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在2NaCl+2H

2

O=====

2NaOH+Cl

2

H

2

中,H

2

O作氧化剂,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b极上由于H放电,

导致b极附近溶液中的OH浓度增大,溶液的pH变大,因此

选项D是错误的。

22、(1)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2Cl+2H

2

O=====2OH+Cl

2

H

2

在阴极区生成NaOH,使酚酞溶液变红。因此,选项A

是正确的。(2)蓝色溶液中可能含有Cu,并且在电解过程中析

出红色固体,进一步验证析出的是Cu2

铜。Y电极上析出无色气体,应该是O

2

电解离子方程式:2Cu+2H

2

O=====2Cu+O

2

4H。根据电解离子方程式得到n(H)=2n(Cu)=2×1.6 g/64

g·mol

1

0.05 mol,因此溶液中c(H+)=0.1 mol·L

1,溶液的pH=1.要使溶液恢复到以前,可以加入CuO

或0.5 L CuCO

3

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

1.根据题意,可以得出Cu的摩尔数为0.0125mol,再根据

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为22.4L/mol,计算出O2的体积为

0.28L。

2.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含氧酸根离子,可以是SO42-

或NO3-。通过实验可以进行检验。例如,取少量待测液于试

管中,滴加盐酸,若无明显现象,继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有

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是硫酸根离子。或者取少量待测液于试

管中,加热浓缩后滴加浓硫酸和铜粉,若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则证明是硝酸根离子。

3.根据题意,B电极上金属M沉淀出来说明B是阴极,A

是阳极,而乙池中电极C是阳极,D是阴极。对应的电极P

是正极,电极Q是负极。乙中的电解质溶液为硫酸钠溶液,

因此在C电极上有氧气产生,D电极上有氢气产生。

4.防止H2与Cl2混合发生爆炸,防止Cl2与NaOH反应

生成NaClO,可以使NaOH不纯饱和食盐水纯水(或NaOH

稀溶液)。

5.根据题意,A项燃料电池中的反应没有燃烧现象。反应

中H2被氧化,为负极反应物,O2为正极反应物。反应中电

解液KOH的质量不变,而且题意交代反应产生的水蒸发,故

电解液浓度不变,则pH不变。总反应方程式为2H2 + O2 →

2H2O,反应条件应是高温。

6.根据题意,可以计算出55.6mol的物质转移的电子数为

1.1×10^24.根据该电池的工作原理图可知,被氧化的是H2,

H2 → 2H+ + 2e-,b极为原电池的负极;被还原的是O2,O2

+ 4e- → 2O2-。a极为原电池的正极。

经过修改后的文章:

1.根据题意,Cu的摩尔数为0.0125mol,标准状况下O2

的体积为0.28L。

2.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含氧酸根离子,如SO42-或

NO3-。可通过实验检验,如滴加盐酸和氯化钡溶液,若有白

色沉淀则为硫酸根离子;加热浓缩后滴加浓硫酸和铜粉,若有

红棕色气体则为硝酸根离子。

3.根据题意,B电极上金属M沉淀出来说明B是阴极,A

是阳极,而乙池中电极C是阳极,D是阴极。对应的电极P

是正极,电极Q是负极。乙中的电解质溶液为硫酸钠溶液,

因此在C电极上有氧气产生,D电极上有氢气产生。

4.防止H2与Cl2混合发生爆炸,防止Cl2与NaOH反应

生成NaClO,可以使NaOH不纯饱和食盐水纯水(或NaOH

稀溶液)。

5.根据题意,A项燃料电池中的反应没有燃烧现象。反应

中H2被氧化,为负极反应物,O2为正极反应物。反应中电

解液KOH的质量不变,而且题意交代反应产生的水蒸发,故

电解液浓度不变,则pH不变。总反应方程式为2H2 + O2 →

2H2O,反应条件应是高温。

6.根据题意,55.6mol的物质转移的电子数为1.1×10^24.

该电池的工作原理图可知,被氧化的是H2,b极为原电池的

负极;被还原的是O2,a极为原电池的正极。


更多推荐

电极,反应,溶液,电池,离子,产生,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