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日发(作者:)

春联的起源与发展

春联俗称“门对对联”“对子”,雅称“楹联”。它以工整、对偶、

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

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

《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

“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

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山海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传说东海里有座风景秀丽的度朔

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树顶有一只金鸡,

日出报晓。这棵桃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概拱形的枝干,树梢一直弯下

来,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朔山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要出

门就得经过这扇鬼门。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作祟,派了两个神将去

把守,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这两个神的名字有特别的念法,神

荼要念“伸舒”,郁垒要念“郁律”。两员神将专门监察鬼怪的行为。

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便用草绳捆起来送去喂老虎。此后,从这个

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说。于是,那时候,人们每逢过年,便用

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叫

做桃符,以示驱灾压邪。

唐以后逐渐改为尉迟恭、秦叔宝。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

门政变,杀死兄弟,逼迫父亲唐高祖李渊退位当太上皇,自己登上皇

位。此后因魏徵梦斩泾河老龙,每夜好像听见寝官外有鬼往屋里扔砖

瓦,奇呼怪叫。唐太宗无奈,把这件事告诉了群臣。唐开国功臣大将

秦叔宝自告奋勇愿意到宫门口守夜驱鬼,另一位开国功巨大将尉迟恭

也愿意陪伴守夜。当晚两人全身披戴盔甲,手执武器,在寝宫门口守

了一夜。唐太宗果然睡了个好觉,接连几天,唐太宗身体逐渐康复,

不忍心再让两位大将持续守夜,于是便命人将两位大将的威武形象画

下来,把画像贴在门上。此事传播开来,尉迟恭和秦叔宝渐渐被奉为

门神。

由桃符演变成春联,据说是在五代时候,五代十国中的后蜀国主

孟昶在公元964年的除夕。令学士辛寅逊在桃符版上写两句吉语献

岁,他不中意辛学士的作品,以其词不工,就自己提笔写下:“新年

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此后,文人学

士把题春联视为雅事,题春联风气便逐渐流传开来。到了宋代,春节

贴春联已成为一种士族习俗。王安石《元日》诗“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可说明这一点,在宋人笔记中,也记载了文人

喜欢书写春联的风气。如张邦基《墨庄漫录》述苏东坡在黄州,于近

岁除时,访王文甫,见其方治桃符,遂戏书一联于其上云:“门大要

容千骑入,堂深不觉百男欢。“元代初年,著名书画家赵松雪一次过

扬州迎月楼,主人求赵松雪为其春联,赵松雪题曰:“春风阆苑三千

客,明月扬州第一楼。”春联的内容与酒楼非发,主人大喜,以紫金

壶奉酬。像赵松雪写的这种春联已被当作交际的礼品来看待了。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

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

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

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春联的种类比较

分为门心、框对、横披、

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

个门框上;“横披”贴

条”根据不同的内容,

多,依其使用场所,可

春条、斗斤等。“门心”

位;“框对”贴于左右两

于门媚的横木上;“春

贴于相应的地方;“斗

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一般卖对子的过了“腊八”就开始筹备了。在大街上找个好地方,

选定一家商号的门前不碍事的地方,和那家买卖打个招呼,用一张红

纸写上“书春”、“泼墨”。“借纸用字”等字样,贴在那家商号的门柱

上。再托个熟人和南纸店联系好,南纸店就可以把大红纸、毛笔和墨

汁,先赊购给他,等他卖完了,收摊儿以后,再算账付钱。贴红纸标

志的地方放上一张八仙桌,桌上铺上红毯子,把笔筒摆上,里边放几

枝毛笔,放一个小炭炉,一个放写好了的对联的箱子和放钱的小盒子。

炭炉上放一个墨砚,预备写对联的时候,把炭火燃着了温上墨水,因

为在寒冬腊月,墨汁容易冻上。然后在墙上或者桌子的外侧,放写好

的春联,用小线挂上几幅,用来做幌子,招引买主。要用小线绷紧了,

以防止被风刮坏。过了腊月二十三,买对子的人就开始陆续到来了。

新春佳节,国人都

习惯在门楹上贴着表

现喜悦心情的春联。

春节就是从买春联开

始的。

每年除夕前十几天,集市的大、小街

道两旁,就已经有不少卖春联的,他们搭

个架子,挂上数十副印刷好的大红春联。

买春联的人有老有少,络绎不绝,十分热

闹,他们徘徊顾盼在垂挂的春联面前,指点忖量,审慎选购。

街上的人们捧着新春联,一群群地走着。你看那甜蜜的笑容,大

概是买上称心的,准备拿回家去细细地欣赏哩。那一副副春联,就像

朵朵鲜花,回到家,将红红的春联贴到门上,传递春的气息。


更多推荐

桃符,对联,鬼怪,桃树,时候,地方,贴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