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31日发(作者:)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商朝的社会文化

文字

文字《尚书》称:“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商代的文字主要有刻

在甲骨上的甲骨文与铸在铜器上的金文以及刻在陶器、玉石上的文字。

其中发现数量最多的是甲骨文与金文。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商王利用龟

甲、兽骨进行占卜的记事文字,迄今已发现约十五万片。虽然它的内

容以占卜为主,所反映的事物受到一定限制,但也包含了从武丁至帝

乙、帝辛年间祭祀、征伐、田猎、农业、畜牧、地理、方国等社会的

各个方面,是研究商代历史的重要文字资料。

由于行文有一定款式,甲骨卜辞一般都很简短,一二字到数十字

不等。甲骨文单字约五千左右,其中可识的约一千五百字左右。甲骨

文并不是最早的汉字,却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

比较完整的文字。从字形结构来看,它已具备《说文》中的六书,即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等造字方法。从语法上来看,

其词类已有名词、代名词、动词、助动词、形容词、数词等等。其句

子形式、结构序位也已与后世语法一致。甲骨卜辞在文字结构和语法

上已有今日文字和语言的基本形式,它已经历了长期演变的历史,是

一种相当进步的文字。

宗教

《礼记·表记》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商

代的宗教观念,是上帝崇拜和祖先崇拜,且两者紧密结合。商王受命

于天,死后又回到上帝左右,因而请命的对象也包括上帝与祖先。商

代盛行占卜,凡事大自祭祀、征伐、天时、年成、田猎,小至私人疾

病、生育,无一不求神问卜,以定凶吉与行止。人同鬼神之间的交往

已成为一项专职,掌管占卜事宜的卜官为巫、史及卜辞中的贞人。

占卜所用的材料为龟甲与兽骨。先将甲骨整治好,用时在其背面

钻凿、灼烧,并依据正面裂出的兆纹来定凶吉,然后由卜官将占卜的

过程及内容事项刻写在甲骨上,这种卜辞即是甲骨文。

历法

商代的历法是迄今已知较为完整的最早的历法。商代历法为阴阳

历,阳历以地球绕太阳一周,即□日为一回归年,故又称“四分历”。

阴历以月亮绕地球一周,即二十九或三十日为一朔望月。商代用干支

记日,数字记月;月有大小之分,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十二个

朔望月为一个民用历年,它与回归年有差数,所以阴阳历在若干年内

置闰,闰月置于年终,称为十三月。季节与月份有大体固定的关系。

商代每月分为三旬,每旬为十日,卜辞中常有卜旬的记载,又有

“春”“秋”之称。一天之内,分为若干段时刻,天明时为明,以后

有大采、大食;中午为中日,以后有昃、小食、小采。旦为日初出之时,

朝与大采相当,暮为日将落之时。对于年岁除称“岁”、“祀”之外,

也称作“年”。

天文学

商代天文学中许多天象在卜辞中均有记载,如“日月有食”、

“月有食”,在日食时并有“大星”等现象出现,可见对日、月食的

观察之精细。卜辞还记载了观察到的“大星”、“鸟星”、“大火”

等,不仅有恒星,还有行星,后世的二十八宿中的一些星座名亦见于

卜辞,卜辞中“有新大星并火”,即是说接近火星有一颗新的大星。

当时已有立表测影以定季节、方向、时刻的方法,卜辞的“至日”、

“立中”等,就是这方面的记载。

气象学

商代观测天象与观察气象是相联系的。由于农业、畜牧业以及田

猎等活动的需要,对气候的变化特别予以重视。卜辞中记有许多自然

现象,“启”、“易日”为天晴,“晕”为出现日晕。记录自然界变

化的有风、云、雨、雪、雷、虹、霖、雹,风有大风、小风、骤风。

卜辞中还有祭东南西北四方风神的名称,商人不止对一日之内,并且

对一旬、数旬及至数月的气象变化进行了连续的记录。

医学

卜辞中记有疾首、疾目、疾耳、疾口、疾舌、疾齿、疾言(喉)、疾

自(鼻)、疾腹、疾胸、疾手、疾肘、疾胫、疾止(趾)、疾骨等多种疾病,

包括了后世的内、外、脑、眼、耳鼻喉、牙、泌尿、妇产、小儿、传

染等科。对一些疾病,还有更细的分类,如“疾齿”中就有“龋齿”

的记载。

商代已设有专司医药疾病事务的官职“小疾臣”。商人对于疾病,

除祭祀鬼神以求福之外,治疗的方法见于卜辞的有针刺、艾灸以及按

摩。最早的针刺是用砭石,《说文》中有“砭,以石刺病也”。河北

藁城的商代遗址中就出土有用于医疗的砭镰,还发现有桃仁及郁李仁

等种子中草药。

数学

在数学方面,商代已采取了十进位计算,卜辞中分别有个、十、

百、千、万,最大的数字已有“三万”。


更多推荐

文字,占卜,甲骨,季节,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