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1日发(作者:)

公务员考试每日练习:资料分析

已经进入七月,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一轮复习已经过半。往前回首,是基础阶段

的总结,往后翘盼,是强化提高阶段的开始,七月任务艰巨啊!那么,对于这个重要的环节,

考生应该怎样来应对接下来的备考复习呢?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根据考生在线咨询、邮箱、电话、微博等提问咨询,为考生整理汇总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

试答疑系统,供考生参考,了解报考政策后,考生可结合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教材

(/201303/)备考。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资料分析的材料通常来源于一些统计数据和调查报告。这些数据和

报告中往往包含着大量的统计术语和经济概念。如果考生对于这些术语和概念不是很清楚,

就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考生对题目的理解程度,影响考生做题的速度和准确度。下面国家公务

员考试网特发布一系列资料分析练习题,供考生参考!

根据下段文字提供的信息,回答第1-5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公布了2006年按汇率法计算的世界180个国家(地区)国内

生产总值(GDP)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结果。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十位的国家

分别是美国、日本、德国、中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西班牙和巴西。中国国内

生产总值达到26301亿美元(注:中国GDP数据不包括香港、澳门地区和台湾省),占世界的

比重为5.5%,比去年的5.0%提高0.5个百分点;中国GDP相当于美国GDP的19.9%,比去

年的18.0%提高1.9个百分点。2006年中国台湾省本地生产总值为3557亿美元,居世界第

22位,比去年降低1位;中国香港本地生产总值为1895亿美元,居世界第36位,比去年

降低1位。

2006年世界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世界GDP增长率为5.4%.比去年提高0.5个百

分点,其中发达国家GDP增长率为3.1%,比去年提高0.6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GDP增长

率为7.9%,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2006年GDP增长率居世界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阿塞

拜疆、马尔代夫、安哥拉、不丹、亚美尼亚、苏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拉脱维亚、毛里塔

尼亚、爱沙尼亚。2006年中国GDP增长率为10.7%,位居世界第11位,比上年提高0.3个

百分点。

2006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卢森堡、挪威、卡塔尔、冰岛、

爱尔兰、瑞士、丹麦、美国、瑞典和荷兰。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00美元,达到2001

美元,比上年增长16.6%,居世界第108位,与上年位次持平,仍为中下收入国家;中国香

港人均本地生产总值为27466美元,居第27位,比上年下降了2位;中国台湾省人均本地

生产总值为15482美元,居第36位,与上年的位次持平。

1.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位居世界的()。

A.第4位和第11位 B.第11位和第4位

C.第4位和第108位 D.第11位和第108位

2.2006年中国台湾省地本地产总值相当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

A.18.0% B.13.5%

C.16.6% D.19.9%

3.2006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约为()。

A.43675亿美元 B.26301亿美元

C.28970亿美元 D.132446亿美元

4.2006年中国GDP增长率比发展中国家GDP增长率()。

A.快2.8个百分点 B.快5.3个百分点

C.慢2.8个百分点 D.慢5.3个百分点

5.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2006年世界各国GDP增长率居首位的国家是阿塞拜疆

B.2006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8位的是美国

C.2005年中国香港人均本地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29位

D.2006年中国台湾省人均本地生产总值是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7.7倍

【公务员考试网解析】

1.C【解析】根据资料中“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日本、

德国、中国、英国„„”,可知中国在这一排行上位居第4位,排除B、D项。由“中国人

均内国生产总值„„居世界第108位”,可知,所以答案为C项。

2.B【解析】列出算式为3557÷26301≈13.5%,所以答案为B项。

3.D【解析】列出算式为26301÷19.9%≈132165.8追美元,最接近的为D项。所以答案

为D项。

4.A【解析】2006年中国GDP增长率为10.7%,发展中国家GDP增长率为7.9%,相差了

10.7%-7.9%=2.8%,所以答案为A项。

5.C【解析】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2006年中国香港人均本地生产总值居第

27位,比上年下降了2位,可知2005年当为25位,而非29位,所以答案为C项。

资料分析<12>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5题。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建立,

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2008年全国共有卫生机构27.8万个,比1949年增加约75倍;

卫生技术人员为503万人,比1949年增加9.0倍;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为374.8万张,

比1949年增加45.9倍;每千人口医院、卫生院床位数为2.8张,远高于1949年0.15

张的水平。

1949~2008年公共卫生体系发展状况统计表

年份

1949

1957

1962

1965

1978

1985

1990

2000

2005

2008

卫生机构数(个)

3670

122954

217985

224266

169732

200866

208734

324771

298997

278337

床位数(万张)

8

30

69

77

185

223

259

291

314

375

1.1949~2008年,我国卫生机构平均每年约增加:

A.4736个 B.4655个 C.4578个 D.4397个

2.建国以来,我国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年平均增长率最高的时期为:

A.1957~1962年 B.1962~1965年 C.1965~1978年 D.1978~1985年

3.与1978年相比,2008年平均每个卫生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数约增加了:

A.5% B.15% C.25% D.35%

4.2008年,每万人口拥有的卫生机构数量约是1949年的多少倍?

A.3 B.8 C.15 D.30

5.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A.1957年,我国卫生技术人员总数首次超过百万

B.1949年,我国每千人口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数不足1人

C.2005~2008年,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年均增长率超过10%

D.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卫生机构的数量呈现负增长态势

卫生技术人员数(万人)

51

104

141

153

246

341

390

449

446

503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参考答案与解析】

资料分析<13 >

根据下列资料回答下面问题。

2003年,某省一次能源生产量为2223.4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6.7%,增速提高1.4

个百分点,与1996年相比年均增长1.2%。多年来我省原煤产量一直在2500万吨左右徘徊,

且后备资源有限,2006年原煤生产量为 2760.万吨,比上年增长168.5万吨,为近年产量

较高年份,原油多年来一直维持在一百多万吨的水平。2003年生产量为166.4万吨,增长

9.4万吨,天燃气生产量为0.3亿立方米,增长0.1亿立方米,一次能源自给率为 20.1%,

已下跌至10年来最低点,其中原煤自给率为25.9%,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原油自给

率仅为9.7%,下降1.7个百分点。

2003年,全省能源加工转换企业能源投入总量为8642.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16.7%,二次能源生产总量为5359.2万吨标准煤,增长17.3%。原煤用于加工转换的总量为

7902.4万吨,比上年增长14.5%,占全省原煤消费总量的74.1%,其投入量的81.2%,是作

为电煤用于火力发电,产出电力3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3%。

2003年全省原油加工量为1677.8万吨,比上年增长22.2%。其中:产出汽油255.2万

吨,柴油434万吨,燃料油155.2万吨,液化石油气89万吨和石油制品571.2万吨,分别

比上年增长16.2%、16.6%、37.2%、7%和11.9%。

1.2001年全省一次能源生产量为 ( )。

A.1927.7万吨标准煤 B.1953万吨标准煤 C.1978.9万吨标准煤 D.2083.8万吨标准煤

2.与2002年相比,该省下列哪种能源生产的增长幅度最大( )。

A.原煤 B.原油 C.天燃气 D.电力

3.根据材料推测,100万吨标准煤用于火力发电,可以产出电力( )。

A.15.4亿千瓦时 B.16.9万吨标准煤 C.20.8万吨标准煤 D.大于20.8万吨标准煤

4.由以上材料可知( )。

A.该省一次能源生产呈高速发展态势

B.该省的能源生产基本上能够满足本省经济发展

C.该省能源消耗以煤炭和石油为主,这两类能源主要用于加工转换、生产二次能源

D.该省是典型的能源输入型地区

5.根据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省煤炭消费量比重偏大,故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将不针对该省经济造成明显影响

B.该省的发展应充分考虑环境因素、故须大量减少煤炭消费

C.近期原煤产量不会出现大幅度增长

D.2003年该省火力发电幅度增长明显,电力供应充足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参考答案与解析】

1.C【解析】2002年全省一次能源生产量为2223.4÷(1+6.7%)=2083.8,2001年为2083.8

÷(1+6.7%-1.4%)=1978.9(万吨)。

2.C【解析】原油的增幅为9.4÷ (166.4-9.4)=5.99%,天然气的增幅为0.1÷

(0.3-0.1)=50%,电力增长幅度为14.3%,根据文章内容,原煤的增幅虽然不能计算出来,

但是增幅较小。因此,选C。

3.A【解析】产出的电力为100× (34÷8642.1)=15.4(亿千瓦时)。

4.C【解析】该省一次能源生产量相对于1996年年均增长速度才1.2%,所以A错;该省

的一次能源自给率才20.1%,因此B项不能确定;D项根据材料内容不能确定。

5.C【解析】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会推动煤炭价格的上涨,它还是能对该省经济造成明

显的影响的,A错;文章中未涉及环境因素,所以B不能确定;该省的原煤后备资源有限,因

此不可能出现大幅度增长,C正确;文章中未说明电力是否充足,所以D也不能确定。

资料分析<14>

根据下列文字资料回答1-5题。

环渤海经济区正逐步成为引人注目的经济增长第三极,而京津冀在环渤海经济区占有举

足轻重的位置。但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京津冀城市群分布比较散乱,彼此间的空间联系松

散且薄弱,重复建设问题比较严重,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2003年,北京、天津两市人

均GDP分别超过或接近3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河北人均GDP

刚刚突破l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239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4.6%,比北京市低近

一半;从市场开放度看,京津两市由于享受开放城市、沿海城市、开放区、开发区等优惠政

策较早,在引进资金、扩大出口等方面占据了绝对优势。相比之下,河北省的开放步伐虽然

也在不断加快,但在利用外资、外贸出口等方面的能力差距较大。

1.从上述材料中无法得知的是:( )

A.京津冀的产业联系不紧密 B.京津冀的城市布局不合理

C.京津冀的重复建设严重 D.京津冀的经济水平落差大

2.京津冀三个地区中,2003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的比例由大到小排序正

确的是:( )

A.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 B.北京市、河北省、天津市

C.河北省、天津市、北京市 D.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

3.如果天津市2002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为5000万元,且2004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和2003

年保持同比增长,则天津市在2004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约为:( )

A.6200万元 B.6800万元 C.7300万元 D.7900万元

4.就河北省而言,要想加快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进程,河北省单方面无法做到的是:( )

A.尽快提高经济实力 B.合理形成各区域的职能分工

C.大力发民工业制造业 D.尽快发展壮大民间投资

5.北京市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

A.15% B.22% C.64% D.102%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参考答案与解析】

1.B【解析】根据所给的资料A、C、D在文中都有指出,所以正确答案选B。

2.D【解析】直接计算得结果:北京为37.9%,河北为61.9%,天津为36%,正确答案选D。

3.C【解析】2003年的投资额为5000×(1+20.9%),2004年的投资额为5000 ×(1+20.9%)

×(1+20.9%)=7308.4,正确答案选C。

4.B【解析】题干中指出,京津冀城市群分布比较乱,要强化各个区域的职能分工,必

须要三个城市的共同合作,正确答案选B。

5.C【解析】设全国平均水平为x元,由于河北比全国低14.6%,那么就是(x-7239) ÷

x=14.6%,x=8476.58,同理求得结果为63.8%,正确答案选C。

资料分析<15>

根据下表回答1~5题。

1.长江中下游地区农村2000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1999年相比

A.增加了1.6% B.减少了1.6% C.增加了6.5% D.减少了6.5%

2.长江中下游地区农村2000年增长最快的是

A.有效灌溉面积 B.农村用电量 C.棉花产量 D.油料产量

3.长江中下游地区农村200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大约为多少亿元

A.4000 B.400 C.3 600 D.360

4.长江中下游地区农村从1990年到2000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大约

A.增加了3 000公顷 B.减少了3 000公顷

C.减少了300万公顷 D.减少了132万公顷

5.关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农村方面的分析,正确的有几项

(1)1990年、1999年、2000年数据唯一不变的是县个数

(2)2000年总人口数与农村人口数都有所增加

(3)2000年农村用电量与棉花产量增长较快

(4)虽然2000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但粮食总产量增加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参考答案与解析】

1.B【解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农村2000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1999年相比增加了

98.4%-1=-1.6%,即减少了1.6%。故答案选B。

2.C【解析】很明显,表中最后一列的数据中112.1%最大,即长江中下游地区农村2000

年增长最快的是棉花产量。故答案选C。

3.A【解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农村200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大约为39 786 852.6万元,

即约4000亿元。故答案选A。此题注意计量单位换算。

4.C【解析】20631002.6-23 626 130=-2 995 127.4公顷,减少了2 995 127.4公顷,

即减少了约300万公顷。故答案选C。

5.C【解析】根据题干可以看出:说法(1)对,1990年、1999年、2000年数据唯一不

变的是县个数,说法(2)也对,2000年总人口数与乡村人口数都有所增加,说法(3)仍

对,2000年农村用电量与棉花产量都增长112%左右,比较快。而说法(4)是错误的,2000

年粮食总产量比1999年有所减少。故答案选C。


更多推荐

中国,考生,国家,解析,生产总值,京津冀,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