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9日发(作者:)
《幼儿心理学》教学案例
1、在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
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往往是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
走路的“像人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终于
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裸体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
这两个小女孩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养,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
玛拉,小的叫阿玛拉。
据记载,本文提及的印度“狼孩”刚被发现时用四肢行走,慢走时膝盖和手着
地,快跑时则手掌、脚掌同时着地。她们总是喜欢单独活动,白天躲藏起来,夜
间潜行。怕火和光,也怕水,不让人们替她们洗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吃时不
用手拿,而是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每天午夜到清晨三点钟,她们像狼似地引
颈长嚎。她们没有感情,只知道饥时觅食,饱则休息,很长时间内对别人不主动
发生兴趣。
问题:为什么这两个女孩的行为表现和正常人不一样? “狼孩”的故事告诉了
我们一些什么呢?
2、大班的班主任李老师是个很神奇的人,她不仅拥有对人过目不忘的本领,
而且特别能看透小朋友的心思。平时她只要一看小朋友的脸,就会知道大家高不
高兴,更神奇的是,今天下午她去看另一个班的小朋友们画画时,竟然一看大家
的画就知道了各个小朋友在想什么,你说真够神的吧!
问题:说说本案中的李老师为什么会这么神?
3、一个寓言讲: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
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以为自己是一只鸡。
日子一天天过去,幼鹰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
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
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
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它终于飞了起来!
问题:鹰为什么一开始时不飞,后来又终于飞起来了?它对人们教育孩子有
什么启示?
4、三国时,魏国的曹操有一次带兵在外行军,一时找不到取水的地方,士兵
都渴极了,曹操就骗他们说:“前面有个大梅林,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听了,一个个都流出了口水,暂时止住了口渴。
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你认为士兵们止渴是一种什么样的反射?引起这
种反射行为发生的信号是什么信号?
5、心理学家霍尔说过:“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高尔顿为了证明人的心理
和成就是由家族遗传因素决定的,就做了名人家族调查。他选出了977名英国的
名人,调查他们有血缘关系的亲戚中有多少名人。结果发现,977位名人的父子
兄弟中有332人也同样有名。另外,他又调查了977名普通人,结果看到普通人
的亲戚中只有一位名人。
问题:你认为人的心理和成就真的是由遗传决定的吗?结合相关的心理学知
识说说你的理由。
6、1828年5月26日,德国纽隆贝尔克城的街头,市民发现一位穿着古怪
的农民服装,神情疲倦而摇摇晃晃向前移动的青年。这位青年是谁呢?后来才知
道他是1912年德国出生的当时巴登大公国的王子——卡斯巴·豪瑟。他出生时
被争夺王位的宫廷阴谋家同普通婴儿进行调换,然后被当做人质扣押了起来。三
四岁以后他被关入了地牢,每天由一个他看不见的人给他送面包和凉水,不能与
任何人接触,不准做任何活动,直到17岁,他继承王位已经不可能时,才放了
出来。此时,他身高只有144cm,智齿还未长出来,目光呆滞,表情如同幼儿,
膝盖变形,双腿似乎支撑不住身体的重量,因而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如同刚学步的
孩子,智力如同幼儿。他放出来后过正常人的生活并经过学习,才逐渐恢复普通
人的智力水平。
问题:请用幼儿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分析该案中的现象。
7、在教育心理学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试验,是由一位叫格赛尔的
美国心理学家完成的。这个试验叫做“双生子爬梯试验”,研究的是双生
子(即双胞胎)在不同的时间学习爬楼梯的过程和结果。
格赛尔选择了一对双胞胎,他们的身高、体重、健康状况都一样。
让哥哥在出生后的第48周开始学习爬楼梯,48周的小孩刚刚学会站立,
或者仅会摇摇晃晃勉勉强强地走,格赛尔每天训练这个孩子15分钟,中
间经历了许多的跌倒、哭闹、爬起的过程,终于,这个孩子艰苦训练了
6周后,也就是到了孩子54周的时候,他终于能够自己独立爬楼梯了。
双胞胎中的弟弟,基础情况跟哥哥完全一样,不过格赛尔让他在52
周的时候才开始练习爬楼梯,这时的孩子基本走路姿势已经比较稳定了,
腿部肌肉的力量也比哥哥刚开始练的时候更加有力,并且他每天看着哥
哥训练,自己也一直跃跃欲试,结果,同样的训练强度和内容,他只用
了两周就能独立地爬楼梯了,并且还总想跟哥哥比个高低。
一个是从48周开始,练了6周,到了54周学会了爬楼梯;另一个
是从52周开始,练了2周,也是在54周时学会了。后学的尽管用时短,
但效果不差,而且具有更强的继续学习意愿。
格赛尔原来认为这只是个偶然现象,于是他就换了另一对双生子,
结果类似;又换了一对,仍然如此。如此反复地做了上百个对比试验,
最终得出的结果是相同的,即孩子在52周左右,学习爬楼梯的效果最佳,
能够用最短的时间达成最佳的训练效果。
问题:作为未来的幼儿园教师,你从格塞尔的实验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8、这几天,中(三)班的女孩中正流行涂指甲油。全班12位女孩
中有10位都把指甲涂得五彩斑斓。究其原因,原来是因为这段时间,小
朋友们一直很喜欢的小杨老师因为要参加市里的文娱演出而涂了斑斓的
指甲油,小朋友们觉得小杨老师的手涂了指甲油很好看,所以也就不约
而同地要妈妈给自己也涂了。
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该案说明了什么?1、3岁多的瑶瑶是个活
泼可爱的小女孩,她很喜欢画画。她时常拿起画画笔就开始画,她画出什么就说
是什么。妈妈常常提醒她,画画要事先有个计划,要想好画什么,怎么画才动笔,
可是不管妈妈怎么提醒都无济于事,瑶瑶仍然我行我素。
问题:本案反映了瑶瑶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什么样的心理特点?如果你是幼儿教
师,你会怎么看待这类事情?
9、洋洋的妈妈这几天觉得很郁闷,因为她要求5岁的洋洋背《咏鹅》这首
古诗时,洋洋读了10多遍之后,妈妈几次当场抽查,洋洋竟然都记不住。可是
隔壁的菲菲,和洋洋一样都是5岁的孩子,但她才读了4遍,第二天妈妈抽查时,
她竟然记得很清楚。
问题:请你应用学过的心理学的相关原理,分析该案中出现的幼儿的心理现象。
3、4岁的冰冰这段时间很是让妈妈头疼,因为冰冰太爱撒谎了。前几天,冰冰
吵着要妈妈带自己去吃德克士,可妈妈因为太忙而一直未带他去。但是,冰冰却
和小朋友炫耀说:妈妈带他去吃德克士。更让妈妈尴尬的是,冰冰竟然还煞有其
事地告诉爷爷奶奶说,过几天妈妈要带他去外国,而且去了就不回来了,弄得老
人来质问妈妈。
问题:你认为案中的洋洋是个爱撒谎的孩子吗?为什么?
10、今天爸爸妈妈带着3岁多的玲玲到朋友家去做客。在朋友家里,玲玲因为
和朋友家4岁的女儿红红争一个布绒玩具而声嘶力竭的哭闹,不管大家怎么哄她,
她都不停息,直到大家千方百计让红红把玩具让给玲玲,玲玲才终于如愿地露出
笑脸,弄得大家都很尴尬。尤其是爸爸,觉得这件事很丢人,故而一直很郁闷。
问题:你如何看本案中玲玲的表现?如果你是玲玲的爸爸,你会怎么处理这件
事?
11、 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过桥实验”。第一次光线很暗,家只看见一座
桥,全过去了。第二次灯光较亮,大家看见桥下居然有鳄鱼!都不敢过去了。第
三次,灯光最亮,大家看见在鳄鱼和桥面之间还有保护网,除了一个人之外,都
敢过去了。这个人怕网眼太大,万一掉下去,会从网眼漏到鳄鱼的嘴里。
问题:从情绪情感的相关理论来看,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12、4岁浩浩平时是个比较安静的孩子,可是今天却一反常态。自从妈妈的
朋友一家进门之后,他就闹个不停。他一会跳上沙发,一会又把箱子里的玩具全
都丢在客厅里,一会又一个人自言自语,窜出窜进,笑个不停,不管妈妈怎么批
评、制止都无济于事。
问题:本案中,浩浩的表现是否正常?为什么?
13、4岁的平平这几天总是不愿意上幼儿园,一说上幼儿园她就哭个不停,
而且晚上做梦的时候都在哭着说不上幼儿园。问其原因,平平也说不出什么理由。
问题:试分析平平不愿意上幼儿园的原因,并提出教育建议。
14、刚吃完早餐,洋洋小朋友哭着跑过来,“乔乔咬我”,只见洋洋手上有一
个深深的齿痕,别的小朋友见涛涛哭了,也都跑来看热闹。这时佳佳也跑来告诉
我“乔乔打我,还枪积木”。但见乔乔小朋友却若无其事,正在玩刚抢来的积木。
问题:试用幼儿个性发展的相关理论分析本案。
15、 菲菲是幼儿园中班的孩子,她对画画非常感兴趣,只要一有
空,她就拿着蜡笔专注的画着,可是,到了大班之后,它却忘了画画而着迷于做
手工,这让妈妈很纳闷:自己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问题:请你应用学过的相关的心理学知识给菲菲妈妈解释一下谜团。
16、 小班的小华小朋友上课总是坐不住,他一会站起来,一会又
一屁股坐在地上,一会呢又动动这,摸摸那。弄得老师有些头疼,尤其是今天,
当着到本班听课的园领导的面,小华仍然死性不改。
问题:请用相关的幼儿个性发展的知识,分析一下小华的行为特点,并提出教育
建议。
17、 某幼儿园中班 的班主任李老师是一个爱说爱笑、很有责任意
识和公德意识的人。平时在学校里,她对谁都笑眯眯的。看见地上有垃圾,她总
是自然地捡起来放到垃圾筒里,班里头的小朋友有什么不正常,她总是能及时发
现,班里的小朋友都很喜欢她。慢慢地,班里的小朋友们越来越爱笑、越来越会
关心他人了。
问题:本案说明了什么?从本案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18、 丽丽的妈妈这几天很郁闷,因为她发现丽丽很没主见而且有
点傻。前几天,她丽丽,“丽丽,你长大了要干什么呢?”丽丽回答说:“我要像
我们王老师一样当老师。”丽丽妈妈说:“就你这样,还当老师呢,当火星人算了。”
结果,丽丽马上说:“嗯,当火星人算了”。丽丽说完,得意地笑了。
问题:你认为丽丽妈妈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
19、小米的妈妈今天早上专程到学校向小米的班主任老师请教一
个问题。小米从小到现在,不管做什么事都很慢,就穿衣服来讲都是如此。今早
本来就起得晚了,可小米不仅慢吞吞地吃早餐,而且穿衣服的时候也不知道快一
点,仍然和平时一样慢条斯理的,一副你急我不急的样子,气得妈妈直跺脚,妈
妈希望米米能改改这个“臭毛病”,为此,专程来向老师请教对策。
问题:如果你是米米的班主任老师,你会给米米妈妈什么样
的建议。
20、 有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住着一家很不幸的人。在这个家里,
妈妈是个赌鬼、酒鬼,而妈妈是个严重精神病患者。但是,就是这
个家庭,却因为家里两个孩子出奇的表现而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大儿子因为在大
城市里头成为业界的佼佼者而引起关注,而小儿子却因为一起重大的抢劫杀人案
而锒铛入狱。记者处于好奇心,分别访问了兄弟二人。当记者问到哥哥为何能在
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还能如此成功时,他的回答是:“在这样的家庭中,我必须成
功,否则没有活路。”而弟弟的回答却是:“在这样的家庭中,让我怎么能活,我
不这样还能怎样!”
问题:试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同是一母所生、在同样
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两个孩子,最终为何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从该案中,你
都想到了什么?
21、 中一班的丽丽和班里的其他小朋友不太一样。她不太爱和别
人讲话,也不太爱主动和别人玩。她在幼儿园里,最爱做的事就是坐在座位上安
静地画画。她在画画时,不管其他小朋友怎么去逗她,她都可以无动于衷。丽丽
在幼儿园里,还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她每次午睡过后,都会把小被子叠得
整整齐齐的,为此,班里的小朋友可崇拜她呢!
问题:该案中的丽丽属于什么气质的小朋友?你认为丽丽的气质好吗?为什么?
22、菲菲的妈妈很焦虑,因为她发现快4岁的菲菲总爱模仿别人,没有自己的
想法。平时人家玩什么,菲菲就玩什么。甚至人家说什么,她也跟着说什么。
问题:菲菲妈妈的担心有必要吗?请你从幼儿心理发展的角度帮助她分析一下。
23、教师在活动中播放《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这首歌,并让幼儿到公园感受花
园的情境,让幼儿边听边唱体会快乐的的感觉,在音乐的旋律中体会语言的精妙。
问题:本案运用了什么哪些知觉的联合?在幼儿的活动中,如何运用多通道知
觉?
更多推荐
妈妈,幼儿,小朋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