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6日发(作者:)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含每节课教学反思)
第2单元 百分数(二)
教学内容与教材分析
本单元百分数的教学包括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相关知识,要求懂得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
用。在理解分数、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应用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掌握百分数的实际应用。百分数作为一种
特殊的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是非常广泛的。理解折扣、成数、税率、利率是百分数在现实生活
中的实际应用,同时理解这些实际应用的具体意义。这一单元的教学充分反映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
系,体会在生活中怎样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初步形成在实践中学习数学、
应用数学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社会参与意识,建立小主人翁意识,形成学习我自主,实践我自主,能力我自
主的学习态度。
理解和掌握折扣、成数、税率、利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结
合生活实际,在实践中去探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尤为重要,需要在教学中设计多种现实生活的实践活动情
境(如商场购物、农业收成、银行存储等),通过设置社会实践活动去帮助学生在情景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折
扣、成数、税率、利率各自的意义,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了解折扣、成数的意义,会解
答折扣相关的问题,理解税率和利率的相关概念(应纳税额、税率、本金、利息、利率等)及相关公式(营业
税=营业额×税率,利息=本金×利率×存期),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百分数在实
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利用迁移、比较、推理的方法,进一步巩固涉及百分数的相关数
量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
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了解百分数的意义,理解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意义, 运用正确的方法
解答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相关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公式:营业税=营业额×税率,利息=本金×
利率×存期,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公式求得相关数据。
②
.
在理解折扣、成数、税率、利率意义的基础上,能够利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
中体会实践中获取知识的快乐。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对百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百分数是特殊的分数,它是在学习分
数、小数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本单元是对百分数的进一步学习,向学生渗透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
运用,使知识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延伸。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些
方法,体会在实践中运用数学思想获得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交流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综
合运用数学的能力。
②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分析在实践中得到新知的方法,感受实践中灵活运
用、操作、分析、交流获得知识的数学体验,树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
在初步了解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
心。
②
.
通过公式的有效变通,树立学生学习中灵活运用,用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的理念。
③
.
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实际过程中的运用能
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理解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意义。
1
【难点】
运用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课时划分(6课时)
折扣(1课时)
成数(1课时)
税率(1课时)
利率(1课时)
解决问题(1课时)
单元自测(1课时)
第一课时 折扣
教学内容:
教材P8例1及练习二第1
~
3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百分数意义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内容是初步理解折扣
的意义,了解折扣是百分数的具体应用,懂得折扣的真正含义就是降价出售的商品叫做打折扣出售。在理解
意义的基础上,学会解决折扣的相关问题。利用教材为我们创设的生活情景,在情景中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
习方式,学会学习,懂得在实践中发现数学,感悟数学。
教学目标:
1
.
在原有百分数的知识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中初步了解折扣的意义。
2
.
了解折扣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解决折扣相关的一些问题。
3
.
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快乐,树立在实践中探求数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理解折扣的意义。
【难点】
灵活运用折扣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有关商店降价出售商品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读出下面各数。
20%
1%
0
.
3%
579%
100%
学生读完后,说说百分数的读法是怎样的,和前一个单元负数的读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预设 生1:百分数是先读百分号再按照小数和整数的读法去读。
生2:负数和百分数读法的相同之处:不管符号在前还是在后,都是先读符号再读数。
……
二、复习导入
方法一
2
师:同学们,百货商城今天五周年店庆,电器九折,其他商品八五折,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去逛逛商城
吗?(PPT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 生:愿意去看看。
师:请同学们来看,爸爸和小雨来商城购物,观察图片,你有什么问题?
预设 生1:商城商品打折是什么意思?
生2:八五折是多少?
师:看到图片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预设 生1:我知道八五折就是原价的85%。
生2:我知道打折就是比原价便宜了。
生3:商城降价出售商品就是打折扣销售。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商城降价出售商品就是打折扣销售,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就是原价的百分之
几十。(板书相关内容)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一起学习和打折有关的问题——折扣。(教师板书课题:折扣)
方法二
师:同学们,谁知道打折是什么意思?
预设 生1:打折就是按照原价的百分之多少出售。
生2:打折就是比原价便宜出售。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折扣)
方法三
(PPT课件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做一个有趣的游戏:“逛商城”,愿意参加吗?
预设 生:愿意。
师:“活动车”开到第一商城,开始购物了,打折了,想购物的同学和老师咨询一下经理什么是打折吧。
预设 生:(学生角色扮演经理)打折就是按原价的百分之多少出售。
师:“活动车”开到第二站,客服专栏,学习折扣问题。(教师板书课题:折扣)
[设计意图]
游戏导入,在玩中开始新课的学习,使学生没有被动接受,而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轻松主动地
参与学习。
三、教学新课
(一)、教学例1,初步认识折扣,了解折扣的意义。
1
.
(PPT课件出示例1(1))
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3
2
.
师生分析题意,理清题目思路。
(1)指名学生读题。
(2)师生分析题意。
师:八五折是什么意思?
预设 生1:几折就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十。
生2:八五折是按原价的85%出售。
生3:就是爸爸给小雨买的自行车是按照180元的85%购买的。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怎么计算了?请同桌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总结结论)
预设 生1:用乘法。
生2:180×85%。
(教师板书:180×85%)
(3)学生自由计算结果,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汇报计算结果。(教师板书结果)
预设 生:153元。
师总结:现价=原价×折扣。
3
.
引出例1(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1)教师引出例1(2)。
师:小雨的爸爸看自行车打折以后这么便宜,决定买一个随身听。(PPT课件出示例1(2))爸爸买了一个
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2)分组讨论,找出应用题中的题干。
师:现在分组讨论,找出这个题目中的题干。
(学生分组讨论后,说出题干)
预设 生: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
(3)分析题意,理解问题。
师:只花了九折的钱,说明现在花了多少钱?
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
预设 生:就是原价的90%。
(引导学生齐声读问题)
师:要求便宜了多少钱必须知道什么?怎样求?
预设 生1:必须知道便宜了百分之几。
生2:可以把原价看成是单位1。
师:同学们思考得很正确,告诉老师便宜了百分之几呢?
预设 生:1- 90%。
师:便宜了谁的百分之几?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怎么计算?
(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讨论结果)
预设 生1:便宜了原价的(1- 90%)。
生2: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4
生3:算式:160×(1- 90%)。
(教师板书:160×(1- 90%))
学生自由计算得出计算结果。
师总结:求“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就是求现在比原来少花多少钱。即:便宜的价钱=原价- 现价或便
宜的价钱=原价×(1- 折扣)。
4
.
练习巩固,强化练习。
师:同学们,通过例题我们对折扣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折扣是几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十,下面我
们检验一下我们刚才的学习。
(PPT课件出示练习)
练习题1:说出下面的折扣表示的百分数。
八折
九五折
七折
八五折
练习题2:算出商品打折后的价钱(单位:元)。
原价:120元
原价:200元
(1)引导学生思考“几折”的意思。
师:思考一下几折是什么意思?上面的问题你是怎样解答的?
预设 生1:几折就是按原价的百分之几十出售。
生2:七折就是原价的70%。
生3:九折就是原价的90%。
(2)学生自由解答,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汇报解答结果。
师:现在练习解答一下打折以后的价格是多少元。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同学们汇报计算结果,好吗?
预设 生1:台灯的现价是84元。
生2:乒乓球拍的现价是180元。
四、课堂练习
教材第8页“做一做”。
【参考答案】
52
.
00
73
.
50
30
.
80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 生1:我知道了打折就是比原价便宜。
生2:打几折就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十。
生3:商品降价出售就叫打折扣销售。
生4:我学会了怎样计算打折后的现价:现价=原价×折扣。
生5:我学会了计算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即:便宜的价钱=原价- 现价或便宜的价钱=原价×(1- 折扣)。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折扣,以及折扣的意义,还学会了解决折扣的相关问题,收获可真大,这就告
诉我们在实践中学会很多数学知识需要用心去理解。
六、布置作业
作业1
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2,3题。
作业2
【基础巩固】
1
.
(基础题)七折=(
)%
七五折=(
)%
5
60%=(
)折
(
)折=25%
2
.
(易错题)某品牌空调打8折出售,表示(
)是(
)的80%。
3
.
(基础题)一个书包原价60元,现在打八折出售,比原来便宜多少元?
4
.
(基础题)佳乐超市开业促销,一种商品原价200元,现在每件便宜70元,这种商品打了几折?
【提升培优】
5
.
(重点题)王老师去商场买衣服,如果九折购买要花1125元,那么八折购买要花多少元钱?
6
.
(难点题)一种商品降价出售,第一次按原价的九五折出售,第二次按原价的九折出售,第二次比第一次便宜
8元。这种商品的原价是多少元?
【思维创新】
7
.
(变式题)六(一)班48名同学去参观标本展,票价如下:
成人票:20元
/
张
学生票:八折优惠
团体票:120元
/
8人
怎样买票便宜?
板书设计
折
扣
(1)商店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俗称“打折”。
(2)几折就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十。
例题
(1)180×85%=153(元)
(2)160×(1- 90%)=16(元)
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①
.
折扣问题是生活中常见的实践活动,是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因为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
简单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这部分教学主要是教会学生怎样将数学融入到社会实践,从中学会数学。
在教学中利用教材中设计的社会实践活动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互动中理解折扣的意义,通过联系实践活动,设置适合六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的情境,形成自主式的学习
方式,在融洽的合作学习中找到解决折扣问题的方法,使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树立在实践中得到数学知识的
思想观念。
②
.
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找到知识突破点的能力,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学习的共鸣,感受合作学习的快
乐,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初中的学习方法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不足之处
①
.
学生对于曾经学过的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还不完善,致使在列式子的时候比较吃力,所以没有达到预
期的效果。
②对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方法还是不够完善,学生潜能有待开发。
3、再教设计
再教这个内容时,教师应该注意了解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前有意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
学中适当调整,注意学生内在潜能的开发,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2课时 成数
6
教学内容:
教材P9例2及练习二第4,5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百分数意义和计算的基础上解决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因为农业知识我
们接触的很少,对于这些知识的理解还需要深入浅出地挖掘教材,帮助学生理解成数的意义以及在实践中的
应用。本节课要求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懂得农业收成经常用“成数”来表示,懂得几成就是一个
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过多种形式的渗透,使学生了解不仅仅是农业中应用“成数”,成数已经在各
行各业广泛应用,懂得数学知识的实践性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普遍性,理解数学知识的时效性。
教学目标:
1
.
在原有百分数的知识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中初步了解成数的意义。
2
.
了解成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解决成数相关的一些问题。
3
.
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对知识的理解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理解成数的意义。
【难点】
灵活运用成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有关各行业发展变化情况涉及成数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把下面各数写成百分数。
0
.
3
1
八折
0
.
22
三折
学生完成后,说说小数、整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几折怎样写成百分数。
预设 生1:小数化成百分数,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写上“%”。
生2:几折就是百分之几十。
二、导入新课
方法一
(PPT课件出示图片)
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在一张报纸上看到了这样一句话“今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产二成……”
师:听了老师的话,你有什么问题?
预设 生1:二成是什么意思?
生2:二成是用在农业收成上的吗?
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到课堂上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成数)
方法二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下在生产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成数。(教师板书课题:成数)
三、教学新课
师生探究,初步认识成数。
1
.
(PPT课件出示)出示自学内容,请学生初步认识成数。农业收成,经常用“成数”来表示。例如,报纸
上写道:“今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产二成”……
7
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例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改写成百分数
是10%。“二成”就是十分之二,改写成百分数是20%……“三成五”是十分之三点五,改写成百分数就是
35%。
现在,“成数”已经广泛应用于表示各行各业的发展变化情况。例如:出口汽车总量比去年增加三成,
北京出游人数比去年增加两成……
师:请同学们参照自学提纲,说说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自学,各小组派出代表汇报)
预设 生1:我们小组了解到在很多方面应用成数。
生2:我们小组了解到成数就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成数是几成就是百分之几十。
生3:懂得成数和百分数的改写。二成就是20%。
师:成数广泛应用到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各个行业。几成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师:百分数改写成成数:百分之几十改写成成数就是几成,百分之几十几改写成成数就是几成几,例如
90%就是九成,75%就是七成五。
2
.
出示例2,进一步了解成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1)师生分析题意,理清题目思路。
①指名学生读题。
②师生分析题意。
师:二成五是什么意思?
预设 生1:二成五就是25%。
生2: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就是今年比去年少用电25%。
(2)引导学生讨论,总结问题结果。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怎么计算了?请同桌
之间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总结结论)
预设 生1:先求出今年是去年的百分之几,也就是(1- 25%)。
生2:再按照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生3:350×(1- 25%)。
(教师板书:350×(1- 25%))
(3)学生自由计算,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3
.
师生总结此类题的解题方法。
师:理解几成就是百分之几十,再按照百分数应用题解答。
四、课堂练习
出示教材第9页“做一做”,学生自由思考,同桌合作完成。
师:这是一道涉及旅游方面的成数问题,请同桌合作完成后汇报解题思路。
同桌合作完成,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引导学生合作的同时,有一个清晰的解题思路。
预设 生1:先把成数转换成百分数,再按照百分数的应用题解答。
生2:求单位“1”用除法或列方程。
师生检验解答情况,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
15000÷(1+20%)=12500(人次)
或设2011年出境旅游人数为
x
人次
x
+20%
x
=15000
x
=12500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 生1:我了解到在很多方面应用成数。如农业收成的增减、各行各业的发展变化情况等。
生2:我知道成数就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成数是几成就是百分之几十。
生3:知道成数的应用题应该向百分数应用题转化再解答。
生4:懂得成数和百分数的改写。二成就是20%。百分数改写成成数:百分之几十改写成成数就是几成,
百分之几十几改写成成数就是几成几。
8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是成数,以及成数的意义,还学会了解决和成数相关的问题,收获可真大,这就
告诉我们在合作中懂得学会学习,获得学习数学的方法。
六、布置作业
作业1
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4,5题。
作业2
【基础巩固】
1
.
(基础题)“七成”用百分数表示是(
),30%是(
)成。
2
.
(基础题)今年收获萝卜500 kg,白菜比萝卜多收获二成,白菜收获(
)kg。
3
.
(基础题)70千克减少三成是(
)千克。
【提升培优】
4
.
(重点题)
5
.
(重点题)某市2014年出境游人数为10000人次,比上一年减少两成,该市2013年出境游人数为多少人次?
【思维创新】
6
.
(难点题)电器商场开业,所有商品均降价一成销售。汪叔叔买了一台电视机和一台空调,加上20元的运费
一共花了4250元,一台电视机和一台空调的原价共是多少钱?
板书设计
成
数
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
例2
350×(1- 25%)=262
.
5(万千瓦时)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
.
成数问题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实践活动,是数学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的常见应用,因为六年级学生已经
初步具备合作学习的能力,这部分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利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在合作中探求问题的解
决方法,得到合作探究的体验,培养探究式学习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成数的意义,解决成数的相
关问题。进一步体会成数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在头脑中建立数学概念,促进正确的数学思想的形成。
2
.
培养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学习过程中的分歧和一致,得到切实可行的
解决方法,从中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二、不足之处
1
.
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之间不懂得怎样形成统一意见,致使合作学习后汇报时,出现环节
滞待的现象。
2
.
对于问题的理解引导还不到位,学生理解不到位,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三、再教设计
再教这个内容时,教师注意学生之间互相听取意见的过程的启发,慢慢形成得到统一意见的过程体验,
设置问题时反复斟酌,竭尽所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意识,达到更好的效果。
【做一做·9页】
15000÷(1+20%)=12500(人次)
9
补充习题
王叔叔家的一块菜地前年收白菜41
.
6吨,去年收白菜52吨,去年比前年增产几成?
[解法1]
(52- 41
.
6)÷41
.
6=25%,25%就是二成五。
答:去年比前年增产二成五。
[解法2]
52÷41
.
6- 100%=25%,25%就是二成五。
答:去年比前年增产二成五。
第3课时 税率
教学内容
教材P10例3,做一做及练习二第6,7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整数、百分数的意义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内容是学习和
理解纳税的相关知识。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不仅要了解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还要懂得什么是应纳税额和
税率,能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更要在教学中使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
发学习的兴趣,增强法制意识,从小养成依法纳税的意识。通过计算税款的过程加深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
高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
1
.
通过对纳税的含义和意义的理解,学习掌握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并能计算应纳税额。
2
.
通过计算应纳税额,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
通过计算应纳税额知道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提高依法纳税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掌握税率的含义,会计算应纳税额。
【难点】
利用税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1
.
调查表。
2
.
复习百分数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计算下面各算式。
(1)200的5%是多少?
(2)700的6%是多少?
(3)40万的60%是多少?
学生完成后,说说整数乘百分数是怎么计算的,百分数乘法和整数乘法有什么不同。
预设 生1:先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
生2:先按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再把计算结果缩小为原来的
……
二、导入新课
方法一
师:同学们,我们国家现在各项事业和建设都蓬勃发展,你都知道我们国家的哪些建设项目?
预设 生1:发展经济、发展科技。
生2:文化事业、国防事业。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图片)下面是我国各项典型事业的图片,大家看看。
10
1
100
。
师: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大家想一想,为了进行现代化的建设事业,给我们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大笔的资金是怎么来的呢?
预设 生1:靠全国人民的辛勤劳动来创造。
生2:大家把创造的财富奉献给国家。
生3:靠国家的税收。
师:那么怎么进行税收呢?
预设 生:就是进行纳税,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的收入缴纳给国家。
师:今天就和老师一起来学习纳税的相关知识,了解什么是税率,怎么计算税款。(板书课题:税率)
。
三、教学新课
(一)、初步了解应纳税额,学习税率。
1
.
学生展示自制的调查表,并自由读教材P10例3之前的相关知识,了解什么是应纳税额,什么是税
率。
2
.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说说什么是纳税。
预设 生1:纳税就是将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生2:纳税就是按照一定的比率,向国家缴纳钱财。
生3:纳税就是按照国家的税法向国家缴纳收入。
3
.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了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
分缴纳给国家。那么为什么要纳税呢?请小组讨论一下,再汇报讨论结果。
预设 生1:国家的税收是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
生2:国家可以用税收来进行各项经济建设。
生3:依法纳税也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师总结: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4
.
师:那么你知道税收的种类有哪些吗?
预设 生1:我知道有消费税。
生2:我还知道有增值税。
生3:工资应缴纳的是个人所得税。
生4:我还知道有营业税。
5
.
老师提出讨论题目,学生回归学习小组讨论。
讨论:什么是应纳税额?什么是税率?举例进行说明。
(引导学生说出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预设 生1: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板书)
生2:比如某商店应缴纳20元税款与销售额400元的比率是5%,就是税率。
生3:某饭店5月的应纳税额为120元,实际营业额是2000元,比率为6%,这就是税率。
6
.
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师: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检测,看我们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
(PPT课件出示)为什么要纳税?什么是应纳税额?什么是税率?
预设 生1:国家的税收是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依法纳税也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生2: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生3: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二)、探究学习教材例3,学习计算应纳税额的方法。
1
.
(PPT课件)出示教材例3。
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
税多少万元?
师:这是一道关于计算应缴纳营业税的问题,你能说说从这道题中知道哪些信息吗?怎么计算应纳税额
呢?
(1)引导学生尝试说一说。
预设 生1:知道这个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
生2:知道税率是5%。
11
生3:要求的是10月份的营业税。
(2)理解营业税的计算方法。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要计算的是这个饭店10月份的营业税是多少,那么怎么计算营业税呢?
预设 生1:计算营业税就是计算营业额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生2: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生3:就是用营业额乘税率。
生4:营业额×税率=应纳税额。(板书)
师:计算应纳税额其实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那么这里的一个数指的是哪一部分数额呢?
预设 生:指的是营业额。
(3)计算饭店的营业税。
预设 生:30×5%=1
.
5(万元)。(板书)
2
.
巩固练习。
师:刚才我们学会了营业税的计算方法,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吧。
(PPT课件出示)练习:
我们乡镇的爱国超市每月的营业额是5万元,如果按照4%的税率纳税,爱国超市每年应缴纳营业税多
少万元?
预设 生1:5×4%=0
.
2(万元)。
生2:应计算的是一年的,所以应该是12个月的,5×4%×12=2
.
4(万元)。
(学生练习后,汇报结果,师生点评)
四、课堂练习
教材第10页“做一做”。
读题,根据题意,说一说李阿姨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引导学生说出,就是求应纳税所得额的3%是多
少,进而再引导,应纳税所得额不是5000元,而是5000- 3500=1500(元),用1500乘3%的结果才是应缴个人所
得税。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 生1:我知道了税收是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
生2: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
生3:我知道税收包括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种。
生4: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生5:求应纳税额其实就是求收入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即:收入额×税率=应纳税额。
六、布置作业
作业1
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7,8,10题。
作业2
【基础巩固】
1
.
(基础题)1900元的营业额按5%缴纳营业税,则应缴纳营业税(
)元,税后收入为(
)元。
2
.
(基础题)某工厂10月份产品的销售额是1600万元,如果按销售额的5%缴纳营业税,该工厂10月份应缴
纳营业税(
)万元。
3
.
(重点题)李老师获得稿费3000元,按规定,超出800元的部分应缴纳14%的个人所得税,则李老师应缴税
(
)元。
【提升培优】
4
.
(重点题)餐饮服务场所的营业税税率为5%,根据信息,填表。
12
【思维创新】
5
.
(难点题)某企业奖励亚运会冠军12万元,亚军8万元,如果按规定税率,冠军应缴纳2
.
4万元的税款,按相
同税率计算,亚运会亚军应缴纳多少万元的税款?
板书设计
税
率
营业额×税率=应纳税额
例3
30×5%=1
.
5(万元)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
.
通过创设情境和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相联系,让学生把纳税这个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
了,而且明白了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从而带着积极的兴趣学习和理解了应纳税额和税率,并且
成功地掌握了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成功地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渗透。
2
.
通过学生的计算,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计算能力,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分析题干,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二、不足之处
1
.
学生学习过程中,对知识不能灵活运用,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2
.
没有利用好学生收集到的信息,学生对税种的理解仅局限于教材中提到的几种,没有做好知识的迁
移。
三、再教设计
再教这节课的内容时,教师尽可能地使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并通过课后延伸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互
相交流收集的信息,体会教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还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尝试解决各种税款的计算方
法。
补充习题
纪元超市除了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外,还要按营业税的7%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如
果该超市平均每月缴纳的营业税为1
.
8万元。
(1)该超市每年的营业额是多少万元?
(2)该超市每年应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多少万元?
。
第四课时 利率
教学内容:
教材P11例4及练习二第9题。
13
本节课的内容是利率及相关知识的应用,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百分数、税率的意义和计算的基础上
进行教学的。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不仅要通过对利率的含义和意义的理解,学习掌握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
义,并能正确计算存款利息,更要在教学中使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
发学习的兴趣,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成功体验,增强学习
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培养学生从小理财的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
.
通过对利率的含义和意义的理解,掌握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存款利息。
2
.
通过计算利息,使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培养勤俭节约的
好习惯。通过让学生了解相关的金融知识,培养学生理财的意识。
3
.
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难点】
利用利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1
.
学生深入家庭、银行做的调查表。
2
.
银行储蓄凭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计算下面各算式。
(1)300×5%
(2)700×4%+700
(3)9000×(1+3%)
学生完成后,说说整数乘百分数是怎么计算的,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预设 生1:先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
生2:先按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再把计算结果缩小为原来的
……
二、导入新课
方法一
师: 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给你们一个任务,就是老师有1000元钱,暂时不用,应该怎么更好地管理这
笔钱呢?
预设 生1:可以用来买保值产品,防止贬值。
生2:可以存入银行,获得一部分利息。
师:我想把钱存入银行获得一部分利息,那么银行是怎么给我们计算利息的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同学
们做的关于2015年5月央行公布的存款利率调查表。(PPT课件出示调查表)
14
1
100
。
项目
一、城乡居民及单位存款
(一)活期存款
(二)定期存款
1
.
整取整存
三个月
六个月
一年
二年
三年
2
.
零存整取、整存零
取、存本取息
一年
三年
五年
3
.
定活两便
师:观察这个表,我们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预设 生1:存款的时间可以分好多种。
生2:不同的存款种类,存款的利率是不同的。
师:那么什么是利率?我们存入银行的钱又怎么来计算利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存款的内容,
也就是学习利率。(板书课题:利率)
三、教学新课
(一)、初步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
1
.
学生根据要求自学教材P11例4之前的相关知识:
(1)在银行存款的方式有哪些?
(2)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息?
(3)什么是利率?怎么计算利息?
2
.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说说在银行存款的方式有哪些种。
预设 生1:有活期存款。
生2:整存整取。
生3:零存整取。
3
.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了在银行存款有活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等多种方式,那么什么是本金?
什么是利息呢?
预设 生1:存入银行的钱叫本金。
生2: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4
.
师: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利率吗?怎么计算利息呢?请小组讨论一下,再汇报讨论结果,要举例说明。
预设 生1:单位时间内(如1年、1月、1日等)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做利率。
生2:比如一年内所得的300元钱利息与10000元钱本金的比率是3%,这就是年利率。
15
年利率(%)
0
.
35
1
.
85
2
.
05
2
.
25
2
.
85
3
.
50
1
.
85
2
.
05
2
.
40
按一年以内定期整存整
取同档利率打6折
生3:比如六个月所得的利息是560元,本金是20000元,这个比率是2
.
8%,也是利率。
生4:利息=本金×利率×存期。(板书)
5
.
师: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也会有所调整。我们来看2012年7月中国人民
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表。
存期
6
.
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师: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检测,看我们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
(PPT课件出示)存款的方式有哪些?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息?什么是利率?怎样计算利息?
预设 生1:存款的方式有活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等多种方式。
生2:存入银行的钱叫本金。
生3: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生4:单位时间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做利率。
生5: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二)探究学习例4,学习计算利息的方法。
1
.
探究学习例4(PPT课件出示例4)。
2012年8月,王奶奶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
活期 整存整取
三个月 六个月 一年 二年 三年 五年
年利率(%) 0
.
35 2
.
60 2
.
80 3
.
00 3
.
75 4
.
25 4
.
75
师:我们一起来帮王奶奶解决她的问题,你能说说应该怎么计算可以取回多少钱吗?
(1)引导学生尝试说一说。
预设 生1:到期时,除了本金,还应加上利息,就是王奶奶可取回的钱。
生2:根据存款的时间是2012年8月,查2012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表可以知道利率。
生3:知道利率是3
.
75%。
(2)理解计算应取回钱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要计算取款时所得的钱数,应该用本金加上利息,那么具体的分析思路是什么呢?
预设 生1: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生2:最后所得金额=本金+利息。
生3:最后所得金额=本金+本金×利率×存期。
(3)计算所得钱款。
预设 生1:计算一年的利息就是求本金的3
.
75%是多少,再计算出2年的。
5000×3
.
75%×2=375(元)(板书)
生2:可以取回的钱就是本金加上利息:
5000+375=5375(元)(板书)
16
师:我们观察计算的算式,根据我们学过的计算方法,还能怎样计算?
预设 生:可以列出综合算式进行计算:
5000×(1+3
.
75%×2)
=5000×(1+0
.
075)
=5000×1
.
075
=5375(元)(板书)
2
.
巩固练习。
师:刚才我们学会了利息的计算方法,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吧。
(PPT课件出示)练习:
小明的爸爸在2012年在银行存入了20000元钱,存期为3年,年利率为4
.
25%,到期支取时,小明爸爸一
共能取回多少钱?
预设 生1:先计算所得的利息:20000×4
.
25%×3=2550(元)。
生2:把利息加上本金就是到期一共所得的钱数:20000+2550=22550(元)。
生3:可以列出综合算式进行计算:
20000×(1+4
.
25%×3)
=20000×(1+0
.
1275)
=20000×1
.
1275
=22550(元)
(学生练习后,汇报结果,师生点评)
四、课堂练习
教材第11页“做一做”。
读题,根据题意,说一说张爷爷一共能取回多少元钱。引导学生说出,计算利息就是先求一年的利息,就
是求本金8000元的4
.
75%是多少,然后再求5年的利息,进而再引导,用本金加上5年的利息就是到期时张
爷爷一共能取回的钱。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 生1:存款的方式有活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等多种方式。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生2:单位时间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做利率。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生3:计算利息就是求本金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生4:我还学会了运用利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作业设计
作业1
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9题。
作业2
【基础巩固】
1
.
(基础题)填一填。
(1)单位时间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做(
)。
(2)常见的存款方式有(
)、(
)、(
)等。
(3)利息的计算公式是(
)。
(4)把2000元人民币存入银行,定期2年,年利率为3
.
75%,到期后得到(
)元的利息。
17
(5)王阿姨把20000元存入银行,一年后到期取出20850元,存入银行的本金是(
)元,利息是(
)元,利率
是(
)。
【提升培优】
2
.
(重点题)三年定期存款的年利率是4
.
25%,曹老师存入银行8000元。到期时她可以取回本金和利息一共
多少元?
3
.
(重点题)某开发公司向银行贷款70万元,月利率为0
.
45%,4个月后应付利息多少万元?
4
.
(难点题)小兰的妈妈两年前存入银行2万元,年利率是3
.
75%,现在想把已到期的钱转存为五年定期,年利
率是4
.
75%,到期时可取回多少钱?
【思维创新】
5
.
(变式题)小王把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两年,年利率是3
.
75%,到期后共得到利息2250元,则小王存入银行
多少元钱?
板书设计
利
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例4
5000×3
.
75%×2=375(元)
5000+375=5375(元)
5000×(1+3
.
75%×2)
=5000×(1+0
.
075)
=5000×1
.
075
=5375(元)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
.
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原来学习百分数和税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利用旧知做好铺
垫,然后紧紧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自学为主,指导为辅,使学生在原来计算税率的方法基础上,很快掌
握了利息的计算方法,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
.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强烈兴趣,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不足之处
1
.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没有及时根据学生学情的变化,采取更加有效的引导措施,致使部分学生不
能灵活运用,只是按照固定的模式去学习、去计算。
2
.
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利息问题,没有很好地利用,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
三、再教设计
再教这节课的内容时,要在课前多让学生搜集身边有关利息问题的事例,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充
分利用,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根据不同的事例引导学生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补充习题
1、
2013年5月,叔叔打算把20000元存到银行,存期两年。一年一年地存好,还是一次存两年期好?一
年期利率为3
.
00%,两年期利率为3
.
75%。
2、怎样储蓄
王卓家有10000元钱,准备存入银行,妈妈要存三年期,爸爸要一年一年地存,共存三年,两人意见不统
一。王卓问:“存三年和存一年的利率是怎样的?”爸爸说:“三年期的年利率是4
.
25%,一年期的年利率是
18
3%。”王卓听完之后,先按照三年期算出到期后所得利息,再按照一年期到期取回本息后,连本带息再存,这
样共存三年,算得到期后所得利息。他计算好后对妈妈和爸爸说出计算结果,妈妈和爸爸听后,认为这笔钱
不急用,决定存三年期。学习了利息的计算方法之后,相信你也可以帮助爸爸、妈妈解决类似的问题。
3
.
计算公式
存款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存款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
第五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建议
教材练习二第11
~
15题。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习了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相关知识后展开的解决问题,目的是增强学生的
实践能力及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训练,从中更深刻地了解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更广
泛的应用。例如,11题是很典型的折扣与税率相结合的问题,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12题是实践性较强的活动问题,把利率与实际相结合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有效方法和数学体验。13,14题是有关商品打折问题,13题出现了折上折的问题,这就
要求学生在理解折扣问题时,注意思考折上折的含义,做到理清知识的脉络,把握好整体知识点。15题是结
合负数百分数的问题,这里让我们懂得知识是连贯的,所以要具备学习数学的思维理念,做好理论与实践相
结合,到实践中找到知识的源头,融会贯通地将能力及技能有机结合起来解决数学问题,初步建立数学概念,
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
教学目标
1
.
进一步理解折扣、成数、利率、税率的意义。
2
.
牢固掌握公式:利息=本金×利率×存期,营业税=营业额×税率。
3
.
运用相关定义、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与折扣、成数、利率、税率相关的问题。
4
.
引导学生学会整理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解决问题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牢固掌握折扣、成数、利率、税率的意义及相关公式。
【难点】
运用折扣、成数、利率、税率的意义及相关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复习折扣、成数、利率、税率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说说你对下列数学词语的理解。
折扣
成数
税率
利率
利息
本金
师:结合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你对这些数学词语的理解。
预设 生1:折扣就是商品便宜出售,俗称打折。
生2:成数又称几成,就是百分之几十。
生3:应纳税额和其他收入的比率,就是税率。
生4: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参考答案】
商场降价出售商品,叫打折扣出售,俗称“打折”。
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
税率:应缴纳税额与收入的比率叫税率。
利率:单位时间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做利率。
19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利息。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本金。
二、导入新课
方法一
(PPT课件出示图片)
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数学王国闯荡闯荡,看看我们班级的学生是不是数学王国的小天才,想参
加吗?
预设 生:想!
师:好,和老师出发吧!(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新课
(一)、探究学习例5,综合运用折扣解决生活中的“促销”问题。
探究学习例5(PPT课件出示例5)。
某品牌的裙子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打五折销售,在B商场按“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妈妈
要买一条标价230元的这种品牌的裙子。
(1)在A,B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
(2)选择哪个商场更省钱?
(1)引导学生分析。
师:我们来分析这道题中的一些隐含条件,A商场打五折是什么意思?“满100元减50元”是什么意
思?
预设 生1:打五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50%。
生2:“满100元减50元”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
师:那么不满100元的零头怎么办?
预设 生: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师:怎么样分别计算实际花费的金额呢?
预设 生1:在A商场,直接用总价乘50%就能算出实际花费。
生2:在B商场,先看总价中有几个100,230里有2个100,然后从总价中减去2个50元。
(2)引导学生分析解答。
预设 生1:在A商场的实际花费:
230×50%=115(元)
生2:在B商场的实际花费:
230- 50×2=130(元)
生3:115<130,打五折的方式更省钱。
(3)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有什么发现?
预设 生1:“满100元减50元”这种方式只是对价钱中满100元的部分打五折,没有满100元的部分
没有享受这个折扣。
生2:A商场则是对所有的钱数实行五折优惠。
生3:就是不计算出两种销售方式的实际花费,也能判断“满100元减50元”不如打五折实惠。
生4:总价比整百元多一点点时,两种促销方式的优惠比较接近。
生5:总价比整百元少一点点时,两种促销方式的优惠差距较大。
生6:商品的价格是整百元时,两者的优惠相同。
20
(二)、通过闯关题目,巩固练习。
1
.
教师出示闯关题目。
(PPT课件出示练习二第11题)
(1)闯关要求:
①说说你对折扣的理解。(指名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板书)
②感受折扣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③交流解题思路,解答结果。
(2)教师引导学生按照闯关问题,小组合作学习。
师:同学们,闯关马上就要开始了,有没有信心完成闯关任务?
预设 生:有。
师:小组成员准备好,我们要出发了。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后,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预设 生1:折扣就是商品打折出售,按照原价的百分之几十打折出售,就是几折。
生2:我们小组合作学习发现这个题是属于折扣和税率相结合的题目,所以我们是从折扣和税率入手
的。我们小组先求出打折后的房子的总价钱。
生3:现价=原价×折扣。
生4:我们小组是一起计算的。
生5:打折后的价钱:32×96%=30
.
72(万元)。
生6:契税:30
.
72×1
.
5%×10000=4608(元)
师:闯关很顺利,下面和老师进入下个闯关。
2
.
教师出示闯关要求,学生以竞赛的形式完成闯关。(PPT课件出示练习二第12题)
(1)教师出示闯关要求:
①仔细看题目,归纳出第12题的知识点。
②按照师生归纳的知识点,小组探究后进行抢答。
③得出一致意见(问题的标准答案),深化知识理解。
(2)按照要求,进行闯关。
师:同学们在前面你们合作学习中得到了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运用这些方法来继续闯关。
(学生按照步骤进行闯关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3)汇报闯关结果。
师: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预设 生:准备好了。
师:现在按照要求进行汇报。首先知识点汇报,准备抢答。开始!(PPT课件出示第12题)
妈妈有1万元钱,有两种理财方式:一种是买3年期国债,年利率4
.
5%;另一种是买银行1年期理财产品,
年收益率4
.
3%,每年到期后连本带息继续购买下一年的理财产品。3年后,哪种理财方式收益更大?
师:有几种理财方式?
预设 生:有两种理财方式:第一种是买三年期的国债;第二种是买银行一年期的理财产品,每年到期后连
本带息继续购买下一年的理财产品。
师:买三年期国债,收益有多大?
预设 生:10000×4
.
5%×3=1350(元)。
师:买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有多大?
预设
生:10000×4
.
3%=430(元),10000+430=10430(元),10430×4
.
3%=448
.
49(元),10430+448
.
49=10878
.
49(元),1087
8
.
49×4
.
3%≈467
.
78(元),430+448
.
49+467
.
78=1346
.
27(元)。
师:快速说出哪个收益大。
预设 生:1350>1346
.
27,买国债收益大。
(4)教师总结抢答情况,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在合作中提高学习的能力。
师:同学们抢答进行得很好,希望你们继续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
3
.
学生自由完成第13题、14题,进一步巩固折扣问题。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完成13题和14题,注意理解折扣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自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1
四、课堂练习
1
.
据有关数据统计,2014年黑龙江省高考中艺体考生总人数为20
.
41万人,比上一年增长- 0
.
053%。
黑龙江省2013年高考中艺体考生总人数是多少万人?
(1)引导学生思考“增长- 0
.
053%”的含义。
师:首先想“增长- 0
.
053%”是增长了还是下降了?
预设 生:“增长- 0
.
053%”实际上就是下降0
.
053%。
师:这里增加了负数的复习,比上一年增长- 0
.
053%,实际上就是今年比上一年减少了0
.
053%。
(2)学生自由列式,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 生1:20
.
41÷(1- 0
.
053%)≈20
.
42(万人)。
生2:设黑龙江省2013年高考中艺体考生总人数是
x
万人。
x
- 0
.
053%
x
=20
.
41,解得
x
≈20
.
42。
2
.
教材第12页“做一做”。
(1)引导学生分析理解。
预设 生1:在B商场,直接用总价乘60%就能算出实际花费。
生2:在A商场,先看总价中有几个100,120里有1个100,然后从总价中减去1个40元。
(2)引导学生分析解答。
预设 生1:在B商场的实际花费:
120×60%=72(元)。
生2:在A商场的实际花费:
120- 40×1=80(元)。
生3:72<80,选择B商场更省钱。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 生1:我知道了在小组合作中大家能够集思广益。
生2:懂得理财的基本原则就是看怎么理财收益最大。
生3:在百分数的解决问题中能结合负数的知识。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大,在合作中找到学习的途径是你们最大的收获,相信在知识的洗礼下你们会更
加完善的。
六、布置作业
作业1
教材第15页练习二第15题。
作业2
【基础巩固】
1
.
(易错题)请写出利息、应纳税额的公式。
2
.
(基础题)写出几种常见的存款方式。
【提升培优】
3
.
(重点题)某零件制造厂五月份生产零件36000个,比上月增产二成,四月份生产多少个?
【思维创新】
4
.
(难点题)刘叔叔有2000元钱,有两种理财方式:一种是买三年期国债,年利率为4
.
5%,另一种是买银行1年
期理财产品,年收益率为4
.
3%,每年到期后,连本带息继续购买下一年的理财产品。3年后,哪种理财方式收
益大?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5
230×50%=115(元)
230- 50×2=130(元)
115<130,打五折的方式更省钱。
1
.
折扣就是商品打折出售,几折就是百分之几十。
22
2
.
合理的理财方式:收益的大小。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
.
本节属于知识的巩固理解课时,针对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知识进行整理和运用。综合性地总
结出知识的结构,表现出知识的连贯性,教学中采用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自学合作、抢答训练、综合练习
等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折扣的意义,及成数和税率、利率的相关问题的解决。在巩固理解中体会合作
学习对于能力的培养的好处,从中学会怎样学习。
2
.
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知识的巩固和提高,从中获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不足之处
1
.
学生合作探究中,对于问题的分析不到位,理解也浮在表面,知识性强的问题解决得较好,但是对于思
维性强一点的,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
2
.
学生对于问题的解决缺乏果断性,总是瞻前顾后。
三、再教设计
再教这个内容时,教师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帮助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补充习题
《现代文学》每本定价12元,甲书店的优惠是买4赠1,乙书店的优惠是打八五折,学校要
购买20本《现代文学》,去哪家书店更优惠?
第6课时 生活与百分数
教学内容、建议
教材P16活动1,2及“你知道吗?”。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完百分数(二)这一单元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学生掌握折扣、成数、税
率、利率后,进一步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理解百分数在银行理财
中的应用,意在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这种意识,以及形成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意
识,提高参与能力。了解除了百分数还有千分数、万分数等多种数的表示形式,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把抽象
的知识具体化,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把直观的思维具体化,培养学生转化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打
好基础。
教学目标
1
.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百分数的意义,了解教育储蓄的存储方式及国债的相关知识。
2
.
了解百分数的不同应用形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
3
.
初步掌握理财方式,增强投资意识。
4
.
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索、发现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进一步了解百分数的意义,提高学生利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合理理财的重要性。
【难点】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生活中相关的资料(调息的原因、教育储蓄、国债的利率等)。
教学过程
23
一、复习准备
1
.
师生回忆利息的计算公式,感受合理理财给我们生活带来的财富。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前几天学习的利息,想想利息的计算公式。
预设 生: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2
.
教师指导学生计算下面题目,计算后汇报计算结果。
(1)教师出示题目,学生练习。
李阿姨存入银行2000元,存期两年,年利率是3
.
75%,到期后利息是多少钱?
(2)学生练习后,汇报答案。
预设 生:2000×3
.
75%×2=150(元)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利息与我们的家庭生活息息相关,了解你们的父母是怎么理财的吗?
(学生思考后,自由回答)
预设 生1:妈妈把钱存入银行,用的时候再去取出来,妈妈说有利息。
生2:妈妈很节省,把钱存定期的,利息多。
师:利息的高低直接影响我们的理财之道,所以合理理财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很大。怎样理财能让我们的
财富的回报更大呢?现在和老师一起走进理财小世界吧!(PPT课件出示题目)(教师板书课题:生活与百分数)
三、教学新课
(一)活动1
1
.
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汇报课前的调查报告(2012年和2015年利率表)。(PPT课件出示利率表)
2012年存款利率表
存期 活期 整存整取
三个月 半年 一年 二年 三年 五年
年利率(%)
0
.
35 2
.
60 2
.
80 3
.
00 3
.
75 4
.
25 4
.
75
2015年利率调整表
项目 年利率(%)
一、城乡居民及单位存款
(一)活期存款 0
.
35
(二)定期存款
1
.
整存整取
三个月 1
.
85
六个月 2
.
05
一年 2
.
25
二年 2
.
85
三年 3
.
50
2
.
零存整取、整存零
取、存本取息
一年 1
.
85
三年 2
.
05
五年 2
.
40
按一年以内定期整存整
3
.
定活两便
取同档利率打6折
24
师:比较一下两个年份的利率,有什么不同之处?
预设 生:2015年的利率比2012年的利率下调了。
师:为什么出现了下调?根据你课前搜集到的材料,说说下调的原因。
2
.
学生分组学习,讨论交流,小组长汇报课前搜集到的资料。
预设 生1:降低投资和消费需求,可适时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以促进消费和投资。
生2:特殊情况下,国家一般会实行相应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就是减少货币的发行,提高利率,这样老百姓
会更愿意将资金存入银行。降息有利于减少投资成本,有利于降低储蓄意愿,扩大消费需求,从而有助于扩
大内需。
师小结:降息的原因很多,大多都是国家为了维持金融的稳定,保障消费、投资的平衡,也可以说是一种
调整的机制。利率下调,也是为了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为了拉动内需,使企业更容易贷款,对企业也是一
种支持。
(二)、活动2
教师出示活动方案,学生分组讨论。
(PPT课件出示活动内容)
李阿姨准备给儿子存2万元,供他六年后上大学,银行给李阿姨提供了三种类型的理财方式:普通储蓄
存款、教育储蓄存款和购买国债。
(1)普通储蓄存款利率(2012年7月6日)如下:
存期 年利率(%) 存期 年利率(%)
三个月 2
.
60 一年 2
.
85
整 零存整取
六个月 2
.
80 三年 2
.
90
存 整存零取
一年 3
.
00
整 存本取息 五年 3
.
00
二年 3
.
75
取
三年 4
.
25
活期利率 0
.
35
五年 4
.
75
(2)教育储蓄存款的存期分为一年、三年和六年,国债有一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等。请你先调查一下
教育储蓄存款和国债的利率,然后帮李阿姨设计一个合理的存款方案,使六年后的收益最大。
①学生分组,小组探究,列举出各种存款的方案。
师:同学们,李阿姨准备为儿子存款2万元,供他六年后上大学,银行为李阿姨提供了三种类型的理财方
式,观察一下是哪三种类型?
(学生观察后回答)
预设 生:第一种是普通储蓄存款,第二种是教育储蓄存款,第三种是国债。
②学生分组,选择自己组员喜欢的方式计算方案的利息。
师:同学们,现在按照小组成员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方案,求出利息,然后我们再比较哪个合理。
(学生选择方案,分组合作探究,求出组内选定方案的利息,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的情感体
验,以及合作学习中获得学习的方法)
③汇报合作学习结果,师生评议。
师:刚才大家选择了喜欢的合作学习的方案,现在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的合作结果,好吗?
(学生推荐小组成员代表汇报合作学习结果)
预设 生1:按照定期存款设计方案:
方案一:一年期存6次:
20000×(1+3
.
0%)×(1+3.0%)×(1+3.0%)×(1+3.0%)×(1+3.0%)×(1+3.0%)≈23881
.
05(元)
生2:方案二:两年期存3次:
20000×(1+3
.
75%×2)×(1+3
.
75%×2)×(1+3
.
75%×2)≈24845
.
94(元)
生3:方案三:三年期存2次:
20000×(1+4
.
25%×3)×(1+4.25%×3)
≈25425
.
13(元)
生4:方案四:先存五年期,再存一年期:
20000×(1+4
.
75%×5)=24750(元)
24750×(1+3%)=25492
.
5(元)
生5:按教育储蓄存六年期:
20000×(1+5
.
5%×6)=26600(元)
25
生6:购买国债:
方案一:先买三年期国债,到期后再买三年期国债:
20000×(1+5%×3)×(1+5%×3)=26450(元)
生7:方案二:先买三年期国债,再买三年期教育储蓄:
20000×(1+5%×3)×(1+5%×3)=26450(元)
生8:方案三:先买五年期国债,到期后再存一年定期:
20000×(1+5
.
41%×5)=25410(元)
25410×(1+3
.
0%)=26172
.
3(元)
师生总结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比较出哪种方案合理。
预设 生:教育储蓄存款最合理。(教师板书)
师:通过刚才大家的合作学习,我们得到了最合理的方案,可见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是无以言表的。
(三)、知识拓展,师生共同了解“你知道吗?”
师:刚才的活动大家合作得很融洽,接下来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你知道吗?”去了解和百分数相关的
知识。
(PPT课件出示“你知道吗?”)
千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千分数。千分数也叫千分率。与百分数一样,千
分数也有千分号,千分号写作“‰”。例如:某市2012年人口总数是3500000人,这一年出生婴儿28000人,
该市的人口出生率是8‰。2011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1604万人,出生率为11
.
93‰,死亡人口960万人,死
亡率为7
.
14‰,自然增长率为4
.
79‰。
万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万分之几的数,叫做万分数。万分数也叫万分率。与百分数一样,万
分数也有万分号,万分号写作“‱”。例如:一本书有10万字,差错率不能超过1‱,即该本书的差错数不能超
过10个。
师:你了解到什么了?
预设 生1:我知道除了百分数,还有千分数和万分数。
生2:我知道千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千分之几的数,万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万分
之几的数。
生3:千分数和万分数是表示比较精确的分率。
师:同学们了解的很多,收获真不小。和老师一起,听一听教材给我们的讲述。(指名学生再次诵读这一
段)
学生读后,教师适时小结。
师:除了百分数,还有千分数、万分数,都是表示分率的,当数据之间比率比较小的时候,用千分数和万分
数表示更方便。
板书设计
生活与百分数
活动1:降息
活动2:教育储蓄方案合理
“你知道吗?”——千分数和万分数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
.
本节活动课《生活与百分数》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设置了三个有意义的实践活动项
目,开展调查活动、理财的实际问题再现、知识拓展了解千分数和万分数。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
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对学习效果的作用,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落到实处。
2
.
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拓展了思维,体会到合作学习带来的益处。在自主实践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
实践能力,拓宽了学生视野,为学生学好数学做好准备。
二、不足之处
1
.
学生课前资料搜集的情况不好,致使教学过程中涉及汇报课前预习这一环节的时候,出现教学环节不
紧凑。学生思维没有很快地进入状态。
26
2
.
合作交流不放松,影响学习的效果,教学气氛上出现呆滞的情形。
三、再教设计
再教这个内容时,教师注意给学生布置课前搜集资料的学习任务时要加以强调,这样学生课前准备充
分,会有充足的信心参与教学过程,还要注意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过程,适当点拨,增强学生的数学体验,获取合
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第七课时 第二单元 自测题
一、想一想,填一填(27分)
1
.
六五折=(
)%
35%=(
)折
2
.
四成=(
)%
15%=(
)(成数)
3
.
一件衣服以原价的七五折出售,这里是把(
)看成单位“1”,现价比原价降低了(
)。
4
.
张叔叔的月薪为4500元,按规定,超过3500元的部分应缴纳3%的个人所得税,他每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
)元。
5
.
某旅游景点原来的门票是每张120元,国庆节期间打七五折,每张门票能节省(
)元,相当于降价
(
)%。
二、我是小法官(20分)
1
.
张教授通过自己辛苦劳动获得的工资不需要纳税。 (
)
2
.
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等各种税收的税率都相同。 (
)
3
.
三成就是百分之三。 (
)
4
.
利率=本金÷利息。 (
)
5
.
五一期间,商场的衣服八折优惠,就是降价20%。 (
)
三、我会选(20分)
1.下列各数中,最接近0.76的是( )。
7
A.八折 B. C.七成五
10
2.一双皮鞋打九折出售比原价便宜了20元,要求这双皮鞋的原价,列式为( )。
A.20÷90%
B.20÷(1+90%)
C.20÷(1- 90%)
3
.
小麦的产量去年比前年增产两成,今年比去年减产两成,则(
)。
A.去年产量最高
B.前年产量最高
C.今年产量最高
4
.
幸福超市去年按营业额的5%缴纳了180万元的营业税,该超市去年的营业额是(
)万元。
A.9 B.360 C.3600
5
.
一支钢笔按原价的80%买可以便宜3元钱,若按原价买则应付(
)元。
A.3
.
75 B.12 C.15
四、解决问题(33分)
1
.
张老师把2万元钱存入银行,存期三年,年利率为4
.
25%,到期时可取回多少元?
2
.
某汽车轮胎公司五月份出口轮胎2
.
4万个,比上月增加两成。四月份出口轮胎多少万个?
3
.
李老师准备给每个住宿生配一只水杯,每只水杯5元,向阳商厦打九折,千禧超市“买八送一”。他想买
180只水杯,请你算一算到哪家购买合算。
★附加题:
在我国的股票交易中,每次交易(买股票或卖股票)都需要缴纳0
.
75%的各项费用。某股民以每股10元
的价格买入某只股票1000股。因股市长期低迷,以每股8元的价格将这只股票全部抛出。该股民在这只
股票上实际损失了多少元?
27
更多推荐
学生,学习,问题,合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