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1日发(作者:)

货币当局(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解读

自1994年起,我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向社会

公布央行(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但其目前报表的项目结构是

逐步演化的结果,许多项目并非自始既有。

一、现行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任何一个微观经济体的资金来源渠道无非就两种:自有资金

或借入。其资产负债表当中的所有者权益和负债就是分别对这两

种不同融资渠道的综括。

不难理解,有资金的来源就必定会有资金的具体存在形式或

运用方式。所谓资产,亦即资金的具体存在形式或者资金的具体

用途罢了。可见,作为一个会计恒等式,“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

者权益”这句话的含义,其实就是“资金的运用(或存在)的数

量必定等于资金的来源数量”。

由于“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

本依据,所以我们可藉由这一恒等式来追踪、分析特定经济体的

一项具体业务在其资产负债表当中所留下的蛛丝马迹。当然,由

于资产负债表属于存量报表,所以这些具体业务的规模必须足够

地大。就此来说,资产负债表就像一面镜子,尽管不是很清晰、

明亮,但我们仍可凭以观测到相应经济体的资金流在特定期间内

大致的来龙去脉。

1

与一般的微观经济体相比,银行机构的自有资金在其总资产

形成当中的占比极低,由此,银行机构的资金来源业务统称负债

业务。

在中央银行(亦称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下的

主要内容是:

1、国外资产:外汇(储备)、货币黄金、其他国外资产;

2、对政府债权:对中央政府债权;

3、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

4、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

5、对非金融性公司债权;

6、其他资产。

而其负债项下的主要内容是:

1、储备货币:货币发行、金融性公司存款(其他存款性公司、

其他金融性公司);

2、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

3、发行债券;

4、国外负债;

5、政府存款;

6、自有资金;

7、其他负债。

二、关于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理解

现代货币的基本形态是支票和纸币现钞。现代市场经济所需

要的货币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提供。其中由中央银行所提

供的那部分货币量叫做银根或基础货币。这一部分货币最终形成

2

老百姓手中的现钞、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以及商业银行在中央银

行的准备金存款。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基础货币的投放

体现为负债项下“储备货币”的增加。其中,“货币发行”展示

的是现钞的投放数量。

而市场交易过程中所使用的支票货币则是由商业银行提供。

商业银行通过派生存款的创造机制使得整个社会的货币供给总

量以数倍于基础货币的规模增加。

货币当局基础货币的投放主要有如下四种形式:

一是向财政部门借出款项或允许其透支。财政部门则通过财

政支出、财政投资或转移支付等形式将这一部分基础货币注入生

产、流通或消费领域,最终转化成企业和家庭的货币收入。

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向财政部门借出款项表现为资

产项下“对政府债权”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政府存款”的增加。

然后经由财政资金的使用表现为负债项下“政府存款”的减少以

及“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增加。而财政的透支则会

直接表现为资产项下“对政府债权”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储备

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增加。

但《中国人民银行法》已经不允许中央银行以这种方式投放

基础货币。《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

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

第三十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

供贷款,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贷款。

但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向特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

贷款的除外。

3

二是货币当局以再贷款或再贴现等形式向商业银行授信。这

部分基础货币经由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转账存款如此这般周而

复始的派生存款创造过程,最终转化为众多商户或个人的支票存

款和现金货币。

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这将表现为资产项下“对其他存款

性公司债权”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

货币发行)”的增加。

三是货币当局买入外汇资产。这部分基础货币也将经由商业

银行的信贷投放派生出大量的支票存款和现金货币。在央行的资

产负债表中,这将表现为资产项下对“国外资产(外汇储备)”

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增加。

在历史上,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是我国基础货

币投放的主要方式。但在目前,外汇占款已经成为中国人民银行

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方式。

四是货币当局经由公开市场业务买入有价证券。

由于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以金融机构为交易对方,买卖

的标的是国债,所以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这将表现为资

产项下“对政府债权”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

公司存款)”。

另外,中国人民银行还通过央行票据的发行、正回购交易以

及外汇掉期交易等途径调控基础货币在不同时间点上的数量分

布。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央行票据的发行表现为负债项

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减少以及“发行债券”的

增加;正回购交易中的第一次交易表现为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

4

融性公司存款)”的减少以及“其他负债”的增加;外汇掉期交

易当中的售出外汇表现为资产项下“外汇(储备)”的减少以及

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减少。

归纳起来,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各主要项目的含义大致如下:

(当然,我并未找到关于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上述各项目的权威

解释或佐证。本文内容仅是我的推理。)

1、“国外资产”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所持有的外汇资产总

量。其中,“外汇(储备)”这个项目的增加会直接增加基础货

币投放;“货币黄金”的增加不一定会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而

“其他国外资产”的增加则一定不会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

2、“对政府债权”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经由公开市场业务

而间接持有的国债余额。

3、“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再贷款、

再贴现业务的余额。

4、“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所持有

的其他金融性公司的债券余额或再贷款余额。

5、“储备货币”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投放社会的基础货币

存量。其中,“货币发行”这个项目反映的是正在社会各界流通

着的现金存量,包括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库存现金”以及在金融

系统之外的“流通中现金”(M0);“金融性公司存款(其他存

款性公司、其他金融性公司)”这两个子项目分别反映的是其他

存款性公司的准备金存款帐户余额以及其他金融性公司的结算

账户余额,这些存款的增加直接对应着基础货币的投放。

5

6、“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这个项目反映的是

金融性公司在央行的除了“储备货币”存款之外的其他存款。这

些存款的增加与基础货币的投放无关,也与派生存款的增加无

关。

例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及其实施

细则的规定,外国银行分行人民币营运资金的30%应当以人民币

国债或者6个月以上(含6个月)的央行人民币定期存款作为人

民币生息资产。

再例如,央行曾要求商业银行以外汇资金增补人民币存款的

法定准备金。

另外,若存在非金融机构存款的话,也可放在本项或“其他

负债”项下。

7、“发行债券”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未到期票据的余额。

三、基于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对几个央行业务案例的解读

与一般经济体先有资金来源(亦即自有资金或负债)业务、

然后才会发生相应的资产业务迥然不同,中央银行在逻辑上是先

有资产业务、然后才发生基础货币投放这一负债业务。也就是说,

基础货币的投放是中央银行实施相应资产业务的结果。对外净资

产、对商业银行再贷款、对非货币金融部门债权以及对政府债权

净额之和,再减去货币当局通过发行债券所回笼的基础货币数

量,其最终结果非常接近于实际流通在外的基础货币量。

这就意味着,受制于资金来源的规模有限,一般经济体的资

产总量不可能无限扩大,但中央银行却是唯一的例外,货币当局

6

的资产总量有无限扩大的可能。其资产总量的扩大过程即是基础

货币的净投放过程。

有了上述逻辑,我们便可分析中国人民银行的具体资产业务

操作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程度了。

例如,2003年12月,中央银行动用4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注资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这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上将

会体现为资产项目下“外汇资产”的减少以及“其他资产”的增

加。

2007年8月,财政部首先向中国农业银行发行6000亿元人

民币的特别国债(一期),然后以所筹集到的人民币资金向中国

人民银行购买等值的外汇,充作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

投公司)的资本金。这在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上首先体现为负债

项下“金融性公司存款” 的减少和“政府存款”的增加,然后

体现为资产项下“外汇资产”的减少和负债项下“政府存款”的

减少。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又将卖汇所获得的6000亿元人民币经由

公开市场业务向中国农业银行购买等值的特别国债。这在货币当

局资产负债表上体现为负债项下“金融性公司存款” 的增加和

资产项下“对政府债权”的增加。

2007年9月,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从中国人民银行购买中

央汇金公司的全部股权,并将上述股权作为对中国投资有限责任

公司出资的一部分,注入中投公司。中投公司从央行手中购买汇

金公司的交易记录出现在2007年12月的央行资产负债表上。这

一个月的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资产项下的“其他资产”项从

7

11月的11979亿元骤减至12月的7098亿元,减少了4881亿元,

按当期汇率约为670亿美元。相应地,负债项下的“政府存款”

也会发生相应的减少。

2007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商业银行以外汇缴存本币存

款准备金,这使得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资产项下的“其他国

外资产”从2007年1月至7月的1069亿人民币左右跳升到8月

的2085.27亿人民币,到12月又升至9319.23亿元,累计增加

8266.92亿元。相应地,负债项下的“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

公司存款”也会发生相应的增加。

综上所述,从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来看,外汇占款、

财政存款、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或再贴现、央行票据的发行以及

央行回购业务的实施是影响基础货币投放规模的主要因素。

例如,今年上半年的外汇占款增加了9656.85亿元,这就造

成了基础货币的投放。但上半年的财政存款增加了7049.13亿

元,这又抑制了基础货币的增加。不过,随着政府支出的增加,

财政存款势必下降。如自去年12月至今年5月,伴随着政府支

出的扩大,财政存款大幅度地下降,基础货币则明显地增加。

由于现行外汇政策目标以及财政管理体制的原因,外汇占款

和财政存款的变动非央行所能控制,因此为对冲外汇占款投放基

础货币的压力,央行近年来逐步强化了央行票据发行和央行正回

购操作等公开市场业务。

例如,今年上半年的央行票据存量下降了4570.99亿元,这

意味着央票操作主要是净投放资金。而上半年央行资产负债表中

的其他负债净增加了11474.95亿元,这应该是央行正回购操作

8

力度加大的结果,这就意味着央行通过正回购净回笼了基础货

币。

可见,中国人民银行需要针对外汇占款、财政存款、央行票

据和正回购到期资金的具体变动,采取综合平衡、动态调整的策

略,以确保基础货币的平稳增长,藉以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目标。

9


更多推荐

货币,资产,存款,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