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0日发(作者:)
清华北大在各省市到底招收多少人?名额如何分配?
清华北大作为国内TOP2的高校,每年招生7000+人,但是全国
考生有1000多万,录取率只有万分之七。
而且,各省市能考取清华北大的人数差异也较大,河北、河南考
生高考700分也不一定能考上清华北大,可见考取的难度有多大。那
么清华北大在全国各省市到底招收多少人呢?名额是如何分配的?
1.清北各省名额是如何分配的
每年清北的招生名额北京都是最多的,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有两
个原因:
第一,清北坐落于北京,985高校招生对本省通常是有照顾的,
不光是清北,浙大、复交都有类似的情况。
第二,目前清北的名额分配很大程度上沿袭了建校之初的名额分
配,也就是说源于历史。
这个历史可以追溯到1900年。那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第二
年战争结束,当时的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赔款白银4.5亿两。
但是就在1904年的时候,美国率先提出放弃赔款的约定。原因是他们
认为赔款过多,可以把这些赔款用来办学。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校长詹姆士,1906年的时候曾经给美国总统写
了一封信,这封信里面这么说:“我们现在一定能够使用最圆满和巧
妙的方式,控制中国的发展——这就是说,使用那从知识上与精神上
支配中国领袖的方式……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可靠。”
于是,后来经过多次的协商,终于在1908年确定下来了退还赔款
用来办学的宗旨。1909年的7月份,清政府设立了游美学务处,专门
负责办理中国留美学生的相关事务。之后的三年时间里面,中国总共
向美国送出去了108名留学生。这其中就包括了胡适、赵元任、竺可
桢等人。
之后又过了两年,清政府成立了清华学堂。并且在4月29号,清
华学堂在清华园开学。在1912年的10月份,清华学堂改名为清华学
校,归属于北京外交部管辖。
学校是8年制学堂,分成中等和高等两部分。高等学堂毕业之后,
进入美国就读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之后经过多次改制之后,清华学
校逐渐向完全大学过渡。从1916年开始筹备建设完全大学,并在
1925年建立成功。从此之后清华大学出现了大学部(之前只是留美预
备部)。当初的办学宗旨是——纯以在国内造就今日需用之人材为目
的,不为出洋游学之预备。
清华大学大学部成立之后,就开始考虑招生的问题。当初清政府
为了凑齐赔款给每个省分配了任务,比如北京上缴xx万两、河北上缴
xx万两,数量不同,这也就导致了后来清华大学招生名额的不同。
清华大学的招生分配问题,根据赔款而来。在所有的庚子赔款当
中,出资高的省份后来的招生也相对多些的。这就是最早清华各省招
生名额分配的由来。
后来经过了百年变迁,中间也做过一些调整,比例不再那么明显,
但是从往年的各省招生比例依然能够看出痕迹。
除了上面这个分配以外,还有一个说法是除了庚子赔款,还有个
地方教案赔款。只是各省多寡不同,多者二三百万,少者数十万。据
不完全统计,地方教案赔款中,北京与直隶省约1112万,奉天省290
万,山西省194万,湖南省39万……等等,每个地方都有。
而北大的名额分配也是参考清华来的。
2.近年名额分配的调整
上面说的是历史,事实上经过百年发展,清北对各省招生名额也
做过调整。作为国内顶尖学府,清北最先考虑的一定是生源质量,其
次还要兼顾地区平衡,为教育落后地区和农村地区培养人才的责任,
基于多方面原因,因此说并非是完全和省市人口数正相关。
实际情况是,会在考虑人口数的基础上,重点关注该省市的教育
发展水平,教育大省由于生源质量高,在人数上有倾斜。而现在我国
的几个教育大省,基本上也是人口大省,分配的名额也会略多。只不
过,即便多给了几个名额,再动辄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的考生数量面前
也是杯水车薪。
而且,这种名额的变动和高考录取难度基本上关联不大,传统招
生大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省份变动都不大。也因此,这些高
考人数多的大省,想考清北竞争压力非常大。
3.近年清北各省招生名额统计
清北每年是不发布各省招生计划的,只有网络统计,仅供参考。
除了录取人数以外,网上还流传了一份近6年清华本科优秀优良
毕业生的统计,更能直接体现各省生源进入清北学习后的状态。
4.如今的名额分配到底合不合理?
对于如今的名额分配到底合不合理,站在不同立场的自然有不同
的看法。今年两户期间,国政协委员、南开教授钟茂初今年两会提议:
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学科相关专业招生名额,按各省市区考生比例公平
分配。鉴于北大、清华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中自主确定建设学科
的特殊地位,这两所高校所有专业在各省市区的招生名额,应与各省
市区当年的应届考生比例大体相当。
文章来源:网络
更多推荐
名额,招生,分配,赔款,学堂,大省,教育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