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日发(作者:)
要素主义对进步教育的批判及其教育主张
要素主义教育思想是在30年代反对进步主义教育的过程中产生的。以1938年“要素主
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的成立为标志。代表人物是哥伦比亚师范学院的巴格莱。在《要
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之纲领》中,指出美国教育存在种种弊端:第一,美国初等学校的学
生没有达到其它国家达到的基础教育的学业标准;第二,美国中等学校学生的学术水准落后
于其它国家18岁学生达到的水平;第三,高等学校学生缺乏基础文化知识的人属于来越多,
而且实际上不能阅读,由于缺乏基本的和中等的水平,所以许多高等学校不得不开设补修阅
读课程;第四,除了文化水平降低之外,数学、语法的水准也明显地降低;第五,尽管美国
的教育经费增加了,但重大的犯罪率还是有了明显的提高。
他们认为 造成上述弊端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进步主义之类的占支配地位的教育理论
“从根本上讲是软弱的”;第二,许多学校系统学校标准的放松导致了一种普遍的“促进社
会性”的政策。进步主义者过分强调儿童的自由、兴趣和活动,而放弃训练、努力和工作,
所以进步主义教育在许多学校系统中完全放弃了以严格的学业成绩标准作为学生升级的一
个条件。
主要观点:
第一,教育目的。要素主义者一般认为,教育的目的是
为了社会“进步”,他们对进步持保守主义观点,因为人性
是邪恶的,人的发展可能趋向邪恶的方向,如果是这样,那
么。所谓越进步,实际上就是越堕落。例如,对一个小偷来
说,他的“进步”就是偷盗的技术越高明,越熟练。对于希
特勒来说,社会的所谓进步则意味着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
此外,在取得进步的手段上,自由主义认为解放人性,让人
的自然的善良的本性充分发展,就可以得到个人和社会的进
步;在自由主义者看来,进步的方向就包含在自然的发展之
中。换言之,进步是自我导向的。对于这些观点,保守主义
也深深不以为然,从保守主义的观点看来,进步的获得乃是
在于消除人的本性。
要素主义认为,要促进社会进步,就必须通过理智和道
德的训练来保存文化遗产。在要素主义看来,文化是人类共
同努力,分工协作的结果,人类只有接受文化,才能避免堕
落和毁灭,人类只有继承文化遗产,才能使之发扬光大。
从教育目的来说,要素主义认为教育目的有两个方面。
第一,从教育目的的宏观方面讲,教育就是传递人类文化遗
产的要素或核心,认为只有掌握了文化,人才能够准确预见
各种行为方式的后果,从而达到他期望达到的目的。第二,
从教育目的的微观方面来讲,教育就是帮助个人实现理智和
道德的训练,因为这对于个人理智和人格的和谐发展是必不
可少的。
第二,课程。要素主义认为课程的内容应该是“文化要
素”,首先,课程设置的原则是:
(1)考虑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必须考虑
国家民族基础文化中的共同因素。
(2)要具有长期目标。种族经验具有
永久的价值,比个人经验更有价值。
(3)要包含价值标准。 这个标准就是
传统的价值标准。
其次,课程必须强调学科中心和教材的
逻辑组织
进步主义主张“从做中学”的活动课程,它的一个明显的特点是,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
限,同时也打破了每门学科自身的逻辑组织。对于这些要素主义都是反对的。
要素主义者认为,学校的课程应该给学生提供分化了的、有组织的经验,即知识。如果
给学生提供未分化的经验,学生是必要自己对它们加以分化组织,这将妨碍教育的效能。在
要素主义者看来,要给学生提供分化了的、有组织的经验之最有效能和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
学科课程。这种课程的的一个重要特点或作用在于,它是由若干门学科组成的,而每一门学
科都有自己特定的组织,这样,每一门学科及其发挥的智力训练的作用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不致造成活动课程那样的互相混淆以致削弱的现象。
要素主义认为,小学阶段学习的“要素”是:阅读、说话、写作、拼音和算数,以及以
后的历史如苯、地理(也许还有其他一些社会科学,它们总是作为单独的学科来学习的)、
自然科学与生物科学、外语;次一点的要素是美术、音乐和体育。中学阶段要把小学的各门
要素加以扩大,使之更专门、更艰深。例如,算数要变成数学(代数、稽核、三角函数、微
积分);自然科学变成物理学、化学和地质学。次一等的要素是美术、音乐和体育,还有职
业科目和业余爱好的科目。允许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各种学生社团,体育运动、乐队或
合唱队。要素主义强调,一些要求严格的科目如拉丁语、代数、集合,对心智的训练有特殊
的价值,这些科目在课程中应占重要的地位,应该作为中等学校的共同必修课目。此外,只
有在这些学科不致受到干扰的情况下才能学习一些非要素的东西。
要素主义还要求,各门学科的讲授要有一定的次序,要组成一个体系,此外,还要求有
一定的难度,对学生的智力发展要有挑战的作用。
第三,教学。
首先,要素主义认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专家、权威。认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
在于教师而不在于学生,教师应该处于教育过程的中心地位。因为组织儿童学习活动的是教
师;在教室里保持学生遵守纪律,维护严格的架子标准,为学生提供有益于学生学习优良环
境的也是教师。只有在教师的指导和控制下,儿童才能充分实现人类所具有的潜在的能力。
其次,在教学法方面,要素主义既反对进步主义,又区别于
传统主义那种“布置作业——学生记忆——背诵”的方法,而是
注重心智的训练。要素主义认为,进步主义倡导的问题教学法固
然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无普遍的适应性,因为不是所有的内容
都能够通过经验、问题解决或设计来学到。此外,这些方法可能
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一些具体问题,而忽视了知识的掌握。在要
素主义者看来,学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使他终身受用的知识、
技能,
而不能只以是否具有目前的价值为标准。为此,有些知识,即使眼前没有直接的
实际效用,在教学中,对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加以指定是完全必要的。另外,
教学方法也不能完全排除记忆,强调理解基础上的记忆。
再次,教学过程的核心是吸收规定的教材。要素主义者认为,教学过程不能凭借儿童的
兴趣来进行,儿童不能按自己的兴趣解释世界,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内化人类知识,必须在教
师的引导下,去学习掌握按一定逻辑顺序编排的教材。他们认为进步主义教育者所推崇的“从
做中学”是错误的。学生应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所需要的少量直接经验只起辅助作用。据
此,以间接知识为主、预先规定的教材应该在教育过程中占有核心地位。
要素主义者要求学生刻苦学习,并强迫自己专心致志;教师要严格学业标准。在教学过
程中不排除灌输,对学生最大的要求就是服从。
三、永恒主义对进步教育的批判及其教育主张
永恒主义也是在批判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形成的流派。其观点也是针对进步教育运动的
不足而提出的。在永恒主义看来,进步主义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进步主义教育把教育过程看成是没有目标的一种不确定的过程,忽视了受教育者
的基础知识学习和永恒道德的掌握;
第二,过于强调儿童生活中的直接经验,把教育看成是一种生长、活动和个人经验的满
足,忽视了智力和理性的发展。永恒主义者认为大多数美国青年人的头脑从来没有真正受过
学习理智教材的锻炼。
第三,进步主义者把教育看成是生活本身,而不是生活的准备。
正因为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上述不足,才使得教育没有很好地担当起维护永恒的社会秩序这
一重任。
永恒主义者的基本观点:
第一,永恒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因为人性是不变的,教育的性质也是不变的。赫钦斯用
三段论来论证教育的永恒性:教育包含了教学,教学包含了传授知识,而知识就是真理,真
理在各处都是一样的。因此,教育应该各处都一样的,永恒的。
第二,在永恒主义者看来,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培养人们运用理性的能力。因为具有
理性诗人的最高属性,人的天职就是按照理性去生活,并且控制他们的放肆本能。认为文明
人身上,明智的自制力和克制力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教育就不应该让儿童随心所欲地来表
现自己,而应集中发展人的理性官能,把理性与智力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
第三,认为教育的任务就是传授真理性知识,为生活而做准备。所谓知识,在他们看来
是存在于不变绝对的和普遍的真理之中的。教育应该力图使学生去适应真实的东西,不必变
的东西——真理性的知识。只有这样,学生的理性能力才得以发展。
第四,在教育内容上,永恒主义教育流派认为,教育的中心应该是体现在“名著”之中
的西方世界的伟大传统和智慧,因为“名著”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个关于人性、人的价值、人
的命运的永恒的真理,可以引导我们解决当前社会存在的问题,并可避免错误和混乱。永恒
主义者认为,虽然不能绝对排除科学和科学方法,不能将它们从学校的课程中全部勾销,但
它们从属于人文主义的传统并要采用获得真理的理性的方法。理智训练内容的永恒学科主要
有:哲学、文学、 历史。理智训练的方法学科有:数学、科学、艺术。
为了使理智训练得以顺利进行,学生必须掌握一些必需的工具或技能,这主要是指读写
算的知识技能。此外,为了能直接阅读经典著作,除了掌握本国的语言之外,还必须掌握古
典的语言,主要是拉丁语和希腊语。永恒主义提供了百部左右名著,其中四分之三写于1800
年之前,三分之二写于1700年之前,只有两本是20世纪的。大多数为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
作品。他们认为这些作品经历了几百年,具有了经典性。
第五,教学方法方面。主张教师应严格管理学生,促使学生下苦功学习。他们的信条是:
人,只有经过严格方法的管理才有希望,拒绝严格方法的人永远不会有所成就。因此,作为
一个教师,担负着造就人的责任,就必须冷漠,要变得会冷漠。学生一定要服从教师的权威。
人是靠辛苦的陶冶而成其为人的。先付后收,这是规律。教学过程中给他们压力不是坏事。
谁不在开头吃点苦头,谁就终将愚昧无知。教学的艺术恰恰就在于让儿童自己努力实践,长
此下去他就会发觉一种真正的乐趣。这种乐趣是通过辛勤努力学习之后获得的。
总之,永恒主义是以永恒不变的原则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对教育进行反思的一个重
要的教育流派。
更多推荐
教育,学生,认为,要素,主义,应该,主义者,过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