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日发(作者:)
江西省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B卷
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
1. (2分)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
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A . 秦隋宋
B . 秦隋元
C . 秦元明
D . 隋元明
2. (2分)581年建立,589年统一全国,是历史上存在较短的朝代之一。请问是哪一朝代( )
A . 唐朝
B . 隋朝
C . 元朝
D . 秦朝
3. (2分)某旅游者在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参观时,发现一卷被称为“现存世界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
版印刷品。”这位旅游者看到的印刷品应是( )
A .
B .
第 1 页 共 13 页
C .
D .
4. (2分)“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
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 )
A .
B .
C .
D .
5. (2分)“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这首诗追述了唐朝文
化( )
A . 对日本的影响
B . 对新罗的影响
C . 对天竺的影响
第 2 页 共 13 页
D . 对波斯的影响
6. (2分)学习完宋朝历史后,某同学编了一个反映宋朝社会生活的小剧本,请指出下面哪个环节符合史实
( )
A . 最受百姓重视的三大节日:元旦、立春、中秋
B . “瓦舍”是固定的娱乐场所
C . 宋朝绝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城市
D . 宋朝地位最高的是商人
7. (2分)中共中央发布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历史上曾有
“戒奢从简”的帝王,其典范是( )
A . 汉武帝
B . 唐太宗
C . 武则天
D . 忽必烈
8. (2分)“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说这句话主要是告诫统治者要( )
A . 虚心纳谏
B . 关爱百姓
C . 任用贤才
D . 廉洁奉公
9. (2分)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下列有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618年建立
B . 建立者是李渊
C . 定都咸阳
D . 全国归于统一
第 3 页 共 13 页
10. (2分)右图是我国古代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对它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该工程是元世祖下令开凿的
B . 开凿目的是为了南粮北运
C . 该工程以长安为中心
D . 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11. (2分)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说明唐太宗(
A . 认识到重视人才的必要性
B . 认识到虚心纳谏的好处
C . 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D . 认识到崇尚节俭的重要性
12. (2分)提倡诗歌要更多地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是( )
A . 白居易
B . 王维
C . 李白
D . 杜甫
13. (2分)隋唐时期的特点是( )
A . 封建割据
B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 . 封建社会的繁荣
第 4 页 共 13 页
)
D . 封建社会的衰落
14. (2分)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立的市舶司的职能是( )
A . 主持变法
B . 监察百官
C . 管理海外贸易
D . 执行削藩政策
15. (2分)贞观年间,家境贫寒、学富五车的张三赴京赶考,金榜题名,踏上仕途。张三的时来运转主要得
益于( )
A . 分封制度
B . 宗法制度
C . 禅让制度
D . 科举制度
16. (2分)观察下列在中国出土的唐代文物﹣﹣货币,这些出土文物说明了( )
A . 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
B . 中国古代金币、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
C . 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D . 证明唐代日本、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
17. (2分)某同学拟写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流”的历史小论文。下列事例不应入选的是( )
A . 文成公主入藏
第 5 页 共 13 页
B . 玄奘西行
C . 遣唐使到来
D . 鉴真东渡
18. (2分)在封建时代,想获取“秀才”“举人”“状元”这些功名,其主要途径是( )
A . 参加科举考试
B . 辛勤劳动致富
C . 英勇作战立功
D . 经商成为巨富
19. (2分)他历时17年,行程5万里,西行印度求取佛经,带回佛经52筐、657部;回国后又潜心译经19
年,翻译经纶75部、1335卷。梁启超先生称其为“千古一人”;鲁迅先生更是高度赞扬其“舍身求法”精神,尊
其是“中国的脊梁”。他是( )
A . 张骞
B . 玄奘
C . 鉴真
D . 郑和
20. (2分)北宋初年的中央机构中掌管财政的是( )
A . 枢密院
B . 三司
C . 中书省
D . 门下省
二、 改错题 (共6题;共22分)
21. (1分)________在位时期,科举制增添殿试和面试。
22. (4分)根据提示写出相关人物
第 6 页 共 13 页
(1)元世祖时来华意大利旅行家──________
(2)元代画家,他的画被称为“神品”──________
(3)《清明上河图》的作者──________
(4)诗仙──________
23. (4分)把下列相关的内容进行搭配。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_______ 李白 药圣
《静夜思》________ 杜甫 诗圣
《维摩诘像》________ 吴道子 画圣
《千金药方》________ 孙思邈 诗仙
24. (10分)填空补缺
(1)唐太宗在位时任命富于谋略的________ 和善断大事的________ 做宰相,人称________ 。
(2) 隋朝大运河北至________ ,南至________ 。
(3) 唐朝农民改进了犁的构造,制成了________ ,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 ________ 。
(4)________ 前期,________ 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________ 。
25. (1分)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6. (2分)科举制诞生于________ 朝,________ 在位时。
三、 材料分析题 (共3题;共50分)
27. (10分)唐、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其对外交往的特点也不断变化,从唐朝的海陆并举,
再到宋代以海路为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对外交往路线图
第 7 页 共 13 页
材料二: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在主要港口设市舶司加以管理,收入颇
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1)仔细观察上图,材料一图中①和②分别是哪两个国家?请你举出这两个国家与唐朝友好交往的史实一例?
(2)材料二中的市舶指什么?为获市舶之利,宋朝政府采取什么措施?
28.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
材料二: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墨子》
(1)材料一中的“王”是指谁?“臣”包括哪些人?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社会现象?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制度?这些制度的实施对国家政权有什么作用?
29. (25分)中国从古到今,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相辅相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国。他废除了所有封建国家和王国,
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任命,并向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第 8 页 共 13 页
-----孟郊《登科后》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太宗
材料三: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
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南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
材料四: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作出了严格的限
制。(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新皇帝”是谁?为巩固统治,这位“新皇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2)这个新皇帝和西汉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都加强了思想,其各自的措施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指出,这种制度叫什么?其到了明清之后,开始僵化,请写出其僵化的表现。
(4)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概括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
原因有哪些?
(5)根据材料分析,清朝实行的是什么政策?另一方面,清朝时期,政治方面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其标志是
哪个机构的设置?
四、 综合题 (共1题;共15分)
30. (15分)文化是引领时代前进的旗帜。2011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
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问题。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
远流长,以其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打动和影响世界。
(1)孔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他在思想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孔子创立了什么学派?
(2)思想变革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具有思想解放性质的事件是什么?
(3)战国时期提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是哪位思想家?第一个专制主义封建王朝为了创立一套专制主
义中央集投制度,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第 9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第 10 页 共 13 页
17-1、
18-1、
19-1、
20-1、
二、 改错题 (共6题;共22分)
21-1、
22-1、
22-2、
22-3、
22-4、
23-1、
24-1、
25-1、
第 11 页 共 13 页
26-1、
三、 材料分析题 (共3题;共50分)
27-1、
27-2、
28-1、
28-2、
28-3
、
29-1、
29-2、
29-3、
29-4、
29-5、
四、 综合题 (共1题;共15分)
30-1、
30-2、
30-3、
第 12 页 共 13 页
第 13 页 共 13 页
更多推荐
材料,下列,制度,历史,文化,世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