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31日发(作者:)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测试

一、选择题(4分×12题=48分)

1. 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

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这次起义的首发地是( )

A. 陈 B. 大泽乡 C. 咸阳 D. 巨鹿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起

义,B项符合题意;陈胜吴广在陈建立张楚政权;陈胜吴广想攻入咸阳;秦末大起义中,项羽同秦名将章邯、

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由此分析ACD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考点:新改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末农民起义

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了起义。对这次起义认识正确的是( )

A.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B. 这次起义直接导致秦朝的灭亡

C. 起义前准备充分,建立“张楚”政权 D. 在巨鹿之战中消灭秦军的主力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了起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泽乡起义又称“陈胜

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

义。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新改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末农民起义

3.毛泽东说过:“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

展的真正动力。”大泽乡起义尽管失败了,但它彰显了它独特的作用,陈胜、吴广起义的独特历史作用是( )

A. 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B.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永远闪耀光辉

C. 起义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激励了农民起来反抗

D. 攻占郡县,沉重打击地主阶级的统治

【答案】B

【解析】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

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A项内容说法错误,因为他们起义失败了,并没有推翻秦王朝;C项他们

的口号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能体现作用; D项内容是他们起义的作用,但并不是其独特的方面。故

选B。

考点:新改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末农民起义

4.象棋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一历史有关( )

A. 秦统一六国 B. 赤壁之战 C. 楚汉之争 D. 淝水之战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楚汉之争的史实的识记。象棋是日常人们常见的娱乐活动之一,棋盘上的楚河汉

界表示了两军对垒的现象。结合所学可知,秦末农民起义后期,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展开了长达四

年的战争,最后垓下之战,刘邦打败了项羽,项羽乌江自刎,刘邦建立汉朝,史称楚汉之争,因此棋盘上

的楚河汉界来源于此。A项是战国后期的统一战争;C项是东汉末期的战争;D项是南北朝时期的战争。故

本题选C。

考点:新改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末农民起义

5.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有关黄巾起义的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时间 B. 领导人物 C. 口号 D. 作用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黄巾起义的知识卡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 陈胜、吴

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口号。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新改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末农民起义

6.“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灭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在分析秦

王朝过失的《过秦论》中“一夫作难”指的是( )

A. 戎族攻灭西周 B. 武王伐纣 C. 陈胜、吴广起义 D. 秦灭六国

【答案】C

【解析】选项A.戎族攻灭西周,是公元前771年,犬戎攻西周,杀幽王,西周灭亡。与题意不符;选项B.

武王伐纣,是发生在商朝,武王伐纣商朝灭亡,与题意不符;选项 C.陈胜、吴广起义,发生在秦朝末年,

导致秦朝灭亡,符合题意;选项D. 秦灭六国,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与题意不符。只有选

项C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新改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末农民起义

7.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

A. 陈胜、吴广起义 B. 黄巾起义 C. 李自成起义 D. 太平天国运动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

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今宿州)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情急

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B项黄巾起义发生在东汉末年;C项李自成起义发生在明朝末年;

D项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清朝。故选A。

考点:新改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末农民起义

8.公元前209年,阳城地方官派官差押送900多名壮丁去渔阳守卫边境,走到大泽乡遇到大雨,不能按期

到达,按秦律规定这些人得全部处死,迫不得已,只好举起竹杆当义旗,进行起义。这个成语“揭竿而起”

源自 ( )

A. 长平之战 B. 楚汉之争 C. 陈胜、吴广起义 D. 阪泉之战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的时间是“公元前209年”地点是“大泽乡”,关键词是“不能按期到达,按秦律规定这

些人得全部处死,迫不得已,只好举起竹杆当义旗,进行起义。”可以判断是陈胜吴广起义,这是秦末农民

战争的一部分,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

ABD 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C

考点:新改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末农民起义

9.人们常用项羽的破釜沉舟来比喻下最大的决心,这一历史典故出自下列战役的是( )

A. 城濮之战 B. 巨鹿之战 C. 马陵之战 D. 长平之战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巨鹿之战的准确识记。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

战役进行前,项羽命令军队砸毁做饭的锅,凿沉船,所以有了破釜沉舟这个成语。ACD和破釜沉舟无关,不

符合题意。因此选B。

考点:新改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末农民起义

10.得民心得天下,失民心失天下。导致强秦短命速亡的根本原因是()

A. 秦的暴政 B. 大泽乡起义 C. 巨鹿之战 D. 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大泽乡起义

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巨鹿之战是项羽与秦军主力的决战,中央集权制的建立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

施。因此,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新改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末农民起义

11.下列关于秦末大泽乡起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领导人是陈胜吴广

B. 爆发的原因是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

C. 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D. 它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末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相关知识,由于秦朝实行残暴的统治,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了起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终推翻清朝统治的是刘邦领

导的起义军,所以答案是D。

考点:新改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末农民起义

12.在秦短暂的统治中,便修建骊山墓、长城和驰道,你认为秦的暴政最突出的应表现在()

A. 繁重的徭役 B. 沉重的赋税 C. 残酷的刑法 D. 可怕的殉葬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考察学生对秦始皇政策的理解,从材料中的“修建

骊山墓、长城和驰道,”可以看出,秦的暴政最突出的表现是:繁重的徭役,最终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

秦朝灭亡。所以答案选A

考点:新改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末农民起义

二、非选择题(12分×1题=12分)

13.(12分)时势造就英雄,英雄影响时势。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无数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动影

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

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秦)富者田连阡陌,而贫者无立锥之

地……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汉书·食货志》

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儒生),诸生传相告引(互相揭发)。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

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伏尔泰在他的《哲学辞典》中说,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除了最纯洁的道

德之外,我从未在其中发现任何东西,并且没有些许的假充内行式的蒙骗的味道。他又说,在这个地球上

曾有过的最幸福的、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他宣称,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

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及其具体表现。(3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为什么对孔子的思想推崇备至。(3分)

(4)根据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相关史实,简述材料一孔子政治主张的积极意义。(3分)

【答案】

(1)主张:为政以德(或德政、以德治民、反对任意刑杀、反对暴政)。

(2)主要原因:暴政。表现:严刑峻法;赋税沉重;思想专制(坑儒)

(3)伏尔泰是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他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开明君主制。而孔子

的思想核心是“仁”,要求人们相互关爱,体现了“博爱”的精神,他还反对苛攻,要求统治者实行德治,

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这些有利于伏尔泰宣扬自已的思想主张。

(4)意义: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

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在今天仍然有积极意义。(任答一点即得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为

政以德(或德政、以德治民、反对任意刑杀、反对暴政)。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

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

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是:暴

政。、具体表现是:严刑峻法;赋税沉重;思想专制(坑儒);秦朝官吏的执法过于粗暴。秦国是个耕战国

家,奖励军功。秦朝的徭役过于严重,并伴有族群间的歧视。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伏尔泰对孔子的思想推崇备至的原因是:伏尔泰是

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他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开明君主制。而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仁”,要求人们相互关爱,体现了“博爱”的精神,他还反对苛攻,要求统治者实行德治,体现了人道主

义精神。这些有利于伏尔泰宣扬自已的思想主张。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相关史实,简述材料一孔子

政治主张的积极意义是: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有利于巩

固国家统一;在今天仍然有积极意义。

考点:新改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末农民起义


更多推荐

起义,知识,大泽乡,所学,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