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8日发(作者:)
小说、作文写作技巧、写作素材,尽在我要好素材网()
书不仅是用来读的,有时还用来烧,也就是焚。战争中的焚书,是在所难免的,如1932
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进犯上海闸北,日机炸毁商务印书馆,并纵火焚烧其东方图书
馆,该馆珍藏的四十六万册书籍毁于一旦。然而,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大规模人为的焚书
事件。
第一次是秦始皇焚书。据《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记载:“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
《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曰不烧,黥为城旦。所不
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资治通鉴》的记载更为详尽:
“承相李斯上书曰:‘异时诸侯纷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
工,士则学法令。今诸生不师今而师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
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
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
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
者,族。吏见不举,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
树之书。若有欲学法令者,以吏为师。’制曰:‘可。’”
其实,这焚书的勾当,当年秦始皇的祖宗秦孝公早就干过。据《韩非子·和氏》记载:
“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孝公行之。”有祖宗的榜样和示范,
秦始皇干起来自然麻利得很。
后世多有为秦始皇此举作辩解的。钱穆在《国史大纲》上册141页中这样写道:“秦
代焚书,最主要者为六国史记(即当代官书),其次为诗、书古文(即古代官书之流传民间
者)。而百家言(即后起民间书)非其所重。汉兴,学统未尝中断。”他结合《史记》等多
种史料也曾做了细致分析:“焚书本起于议政冲突,博士淳于越称说诗、书,引据古典,主
小说、作文写作技巧、写作素材,尽在我要好素材网()
复封建,李斯极斥之,遂牵连而请焚书。李斯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
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而又附禁令数项:一、敢偶语诗、书弃市。
二、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与同罪。三、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可见当时重禁
议政,轻禁挟书也。”郭沫若在《读随园诗话札记》一文中说:“以焚书而言,其用意在整
齐思想,统一文字,在当时实有必要。”无论秦始皇的出发点如何,焚书对读书人来说,都
是一场灾难,奇怪的是这焚书的建议还是读书人提的。
第二次是梁元帝焚书。梁元帝(508-554年)即萧绎,字世诚,南朝梁皇帝。公元
554年10月,西魏派常山公于谨、大将军杨忠率兵五万南下攻梁。魏军攻破江陵之际,
梁元帝叹气说:“读书万卷,犹有今日!”于是,他命舍人高善宝将自己多年收集来的十四
万册图书聚集在一起烧掉。自己保不住江山,怪书读多了,迁怒于书,还一把火烧掉,古
往今来独梁元帝一人!
第三次是南唐后主李煜焚书。李煜当皇帝不行,但是一个附庸风雅的文艺爱好者,而
且特别喜好好图书。在五代十国中,南唐宫廷藏书的校勘和装潢都是很出名的。李后主让
他宠幸的保仪(女官)黄氏掌管宫中图书和书画珍品。公元975年,宋军兵临金陵城下,李
后主吩咐黄氏:“此皆吾所宝惜,城若不守,尔可焚之,毋使散佚。”金陵陷落之日,南唐
官中的图书和书画名迹果然被焚毁了一大批。李煜焚书的目的有点可恶,就是“我得不到
的东西,别人也别想得到”。
第四次是乾隆皇帝焚书。乾隆帝即位后,从1773年到1782年,组织了以纪昀为首
的三百六十多位有名的文人学者,编撰《四库全书》。表面上看,是保存了中国的古代文化
典籍,传播了古代学术文化。实际上,乾隆帝编书的根本目的在于推行文化专制,以巩固
清王朝的统治。开始编书时,他曾两次提出:对古籍该“毁弃”的应予毁弃,该“删改”
的应予删改。因此,有些书往往被弄得面目全非,很多内容被抽毁,有的仅录了书目,为
小说、作文写作技巧、写作素材,尽在我要好素材网()
后世研究学术带来很大困难。据统计,在编书的十年中,仅浙江省就毁书二十四次,被毁
书籍多达538种、13862部之多;江西巡抚海成,仅在乾隆41年(公元1776年)就搜
缴焚书八千多部。整个乾隆时期,共焚毁各种书籍达七十一万卷之多。难怪有人提出,乾
隆焚书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大规模的一次焚书。
第五次是文化大革命焚书。1966年春天,文革正式发动的前夕,“破四旧”开始,一
切古代文化,都是“封资修”,要扫进历史垃圾堆。全国到处掀起一片毁书、焚书的热潮。
当时沈从文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军管会的军代表指着他工作室里的图书资料说:“我帮
你消毒,烧掉,你服不服?”“没有甚么不服,”沈从文回答,“要烧就烧。”于是,包括明
代刊本《今古小说》在内的几书架珍贵书籍被搬到院子里,一把火全都烧成了灰。抄家者
抄走了红学家俞平伯几世积存的藏书,其收藏的有关《红楼梦》的研究资料也被一把火烧
了。梁漱溟回忆说:“他们扑字画、砸石玩,还一面撕一面唾骂是‘封建主义的玩艺儿’。
最后是一声号令,把我曾祖、祖父和我父亲在清朝三代官购置的书籍和字画,还有我自己
保存的,统统堆到院里付之一炬……”
后有人统计,全国上下总共约有一千万户人家被抄,有多少书籍被焚,至今都是一个
未知数。作家阿英说:“过去帝国主义劫夺我们的文物,我曾痛心疾首,梦想有朝一日全收
回来。现在我倒想通了,如果让这些不肖子孙毁灭了,倒不如让外国人保存起来,总不至
于毁灭,还能留存在人间。”可见,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比帝国主义的掠夺更为巨大而可怕的
浩劫,较之乾隆焚书过之而无不及。
古代由于印刷技术的落后,书籍都是靠人工抄录或者刻录的,即便是后来发明了雕版
印刷和活字印刷,印数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焚书对于文化的传承是致命的。以至于许多
珍贵典籍轶失,或者只见其名,不见其文。焚书,不仅造成了文化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更
是给虔诚的读书人的心灵留下炙痛。但愿焚书不再发生!
更多推荐
焚书,书籍,文化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