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3日发(作者:)
2023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经
济学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单项选择(每小题
2
分,共
16
分)
1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件(
A
是长期性的目标
B
是现实性的目标
C
是现实,但一次性的目标
D.
是长期且现实的目标
[答案
]D
2
.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萧条和政府财政负担的作用
O
A.
缓解了经济萧条,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
B
增加了经济萧条,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
C.
缓解了经济萧条,缓解了政策财政负担
D.
增加了经济萧条,缓解了政府财政负担
[答案
]A
3
不在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是(
A.
通货发行
B.
广义货币
C.
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D.
央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
[答案
]B
4 .
关于金融市场表述正确的是
1
按照交易期限划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2
回购市场是资本市场的二级子市场
3
金融的流通性是在二级市场体现出来的
4
期权期货的价格都是由其他金融资产价格决定的
A.
B.
C.
123
124
134
D. 234
[答案
]C
5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失效的原因有
0
1
政府决策的无效率
2
政府预算的无效率
3
政府运转的无效率
4
政府干预的无效率
A.
B.
C.
123
124
134
D. 234
[答案
]C
6 .
税率分为哪些?
1
累进式
2
累退式
3
比例式
4
定额式
A.
B.
C.
D.
123
124
134
234
[答案
K
7
.企业走出去包含哪些?
O
1
直接投资
2
间接投资
3
出口
4
外包
5
特许经营权证
1245
1234
1345
1235
[答案
]D
8
.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包括
O
1
天同市场
2
自由贸易区
3
经济联盟
4
完全经济一体化
5
税同盟
6WTO
A.
B.
C.
D.
12345
12456
13456
12356
[答案
]A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
.收入-消费曲线答:[考点:《西方经济学》-第二章]
收入一消费中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的收入变动引起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
轨迹。它反映收入变化引起的消费量变动的情况。
2 .
公众物品
答:[考点:《西方经济学》-第十章]公共物品是由政府部门(或公共部门)提供的,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和
服务,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特点。
3 .
赤字财政
答:[考点:《财政学》-第八章]财政赤字是指在某一财政年度,计划的财政收支是平衡的,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
于主客观不可预测性因素的影响,致使决算出现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这个概令强调的是预算的执行结果,说明的是一
种事实。[教材]
4 .
贸易条件
答:[考点:《国际经济学》-第二章]贸易条件是指一般指单位出口能够换回的进口,即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
的比率,简称“交换比价”。
三、简答题(每小题
8
分,共
32
分)
1
有效市场假设的基内容
答:【考点:《货币银行学》-第五章】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是指市场根据新信息迅速调整证券价格的能力,分下列三种类型:
1 .
弱有效市场:证券价格只反映过去的价格和交易信息;
2
.中度有效市场:证券的价格反映包括历史的价格和交易信息在内的所有公开发表的信息
3
.强有效市场:证券的价格反映了所有公开和不公开的信息。
2
.凯斯货币需求与弗里德熨货币需求的主要差异
答:【考点:《货币银行学》-第一章】
1
在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中利率仅限于债券利率,收入为即期的实际收入水平。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利
率包括各种函数的收益率,收入则是恒久收入,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2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是以利率的流动偏好为基础,认为利率是决定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而弗里德曼则认为货
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较低,货币需求对弹性不敏感;
3
.凯恩斯认为货币的流通速度与货币需求函数不稳定,而弗里德曼则认为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需求函数高度稳定;
4 .
根据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可以分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决定交易动机与
预防动机的是收入水平,而决定投机动机的是利率的高低。在短期内,收入的稳定决定货币需求的变化主要为利率所
影响。利率经常变动决定货币需求的不稳定。
货币主义则认为,决定货币需求量主要因素是恒久性收入。因为恒久性收入是指人们在长期中的正常收入,这种收入
的稳定,决定了货币需求在长期内的稳定。
3 .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成
答:【考点:《财政学》-第三章】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五个
方面。具体如下:
1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强制实施,为工薪劳动者在年老、疾病、生育、失业以及遭受职伤害的情况下,提供必要
的物质帮助的制度。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2
社会救济也称社会救助,是政府对生活在社会基本生活水平以下的贫困地区或贫困居民给予的基本生活保隙。
3
社会福利是政府为社会成员举办的各种公益性事业及为各类残疾人、生活无保障人员提供生活保障的事业。
4
优抚安置是指政府对军属、烈属、复员转业军人、残废军人予以优待抚恤的制度。
5
社会互助是指在政府鼓励和支持下,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自愿组织和参与的扶弱济困活动。
4 .
出口贫困化增长的含义及其原因或条件
答:【考点《国际经济学》--第二章国际贸易论】
贸易条件是指一般指单位出口能够换问的进口,即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简称“交换比价出口的贫困
增长是指一国生产能力增加,出口规模极大增长,但是出口的结果是导致该国贸易条件的严重恶化,该国国民福利水
平绝对下降。
分析:
在一定条件下,一国生产规模的扩大,即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推移,沿着原有优势推进,即如果该国原有优势在于
PPC
生产某种产品,现在进一步扩大该种产品的生产,这种产品
X1
的相对价格下降。因此,贸易出口的扩大不仅没有使得
该国贸易条件与出口的贫困增长的图形分折的福利有所提高,反而因为出口增加而有所下降。出口贫困化增长的条件:
1
发展中国家,单一经济,初级产品或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大国,出口要素增长会导致贸易条件恶化;
2
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
3
该国经济严重依赖于出口部门的增长。
经济意义:产业结构调整,平衡出口量和出口价格。
四、论述与计算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1 .
论述: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和形成原因答:
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体系的共有特征。所谓而言经济结构是以城市工业为主的现代部门与以农村农业
为主的传统部门并存,传统部门比重过大、现代部门发展不足,以及城乡差距十分明显的经济结构。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严重落后干工和其他产,农劳动生产率低下;
二、是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扩大;
三、三是城乡收入差距拉大:
四、四是城乡消费水平悬殊。
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演变的历程看,形成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赶超经济发展战略所引起的生产率水平差异。我国以城市为基地的工业化战略主要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
差”,把农业中的资金强制地转移为工业化积累;
第二,传统经济体制造成的城乡分割。有城乡分割经济体制造成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滞留进步加剧了中国经济的二元
性;
第三,非农产业发展政策扩大了二元差距。相比之下,对促进农业发展的科研开发、新的生物化学和机械的技术开发
投入规亚重不足。
2 .
基于新古典增长模型,假设生产函数为
Y=K515,
其中
Y
代表总产出
,
K
代表总资本存量,
1
代表人口或者劳动力数量。假设人口或者劳动力数量以
n=0.07
的速度增长,资本按照
6=0.03
的速度折旧,试求:
⑴资本与劳动的收入份额各是多少?
⑵写出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⑶如果储蓄率为
s=0.2,
稳定状态下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各是多少?
⑷稳定状态下人均产出和总产出的增长率各是多少?
n
:
1
MP.> «05∙κ∙∙1*∙IMP=\"*05∙[C\'•
a 4
∣
IMM
\'八的收入也
K∙MP√Y: Tm1
「访的,人,“种£
四此,堂公的收入向第
I=\"0\'\"\"=05IIHiT
,
另功的收入
t7
如=
j
2 •
>jΓ.
,
⅛
Sy∙nk
・
8h
3
)
秋抵
I
也的均做整公力
(7
⑴期
U15y≡ok*0¼
\'此
02Y=C)O7k*003k
此人
y≡K
β
\'
»1 021CRo7k
♦
00**0.1*
∙ ∣ WiTjk ・ 4. 人均收∖ y∙2 0. I1 e MP//Y \" ≡05 τ
更多推荐
货币,经济,价格,出口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