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9日发(作者:)
龙源期刊网
面壁与破壁
作者:宋云奇
来源:《闽南风》2009年第07期
面壁与破壁原本俱是宗教用语,两个词语承前启后意义紧密相联。面壁的本意是守,是参禅
悟道领悟天机;破壁的本意是放,是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意思。两者之间表面看意义迥异,内在却
是互为依存的因果关系。面壁是破壁的前提条件,破壁是面壁的必然索求。没有面壁就没有后
来的破壁,但是如果没有破壁,面壁也就失去其本来的意义了。
面壁、破壁的典故最早应该来自于少林寺的始祖达摩吧!据说当年达摩初到嵩山创寺的时
候,十分不受当地僧人的欢迎。于是达摩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就在山中找了一个深幽的石洞,坐在
那里开始终日坐禅。他坐禅的时候神思入定纹丝不动,连小鸟都不知道那是一个活人,居然在他
的头上嬉戏喧闹,还把他的乱发当成了茅草,欲在上面建房搭窝呢!只有在开定休息的当儿,他才学
着鸟儿的样子伸腿弄拳,活动一下僵硬的筋骨。他就这般“上班坐禅,困倦打拳,饥饿吃饭,年复一
年”,居然一连在洞里坐了十年。十年之中滴水叮咚,竟然在他脚旁的岩石上凿开一个圆圆的洞眼;
十年之中他诵经不止,那细微的声波居然在他对面的石壁上,深深地镌刻上了他坐禅的影像。当
地的僧人和老百姓都被达摩的执著精神和无以伦比的禅性打动了。这个时候达摩才振臂一呼八
方响应,少林寺才在他的努力下建起来了。后世僧众和百姓为了纪念达摩建寺的功绩,就将其尊
为达摩初祖,将他曾经面壁十年的石洞定名为“达摩洞”了。清人顾嗣立《面壁石》云:“一石独亭
亭,中藏初祖形。千年神气在,何用著丹青。”说的就是达摩面壁、破壁的故事啊!
其实,面壁、破壁并非只是佛家独有的专利,其他宗教如道教、基督教和一切的革命家和野
心家,都深谙其中的无穷奥妙呢!道教中人也像佛教徒一样,讲究深山修炼参天悟道,以求达到天人
合一的思想境界,进而唤醒天下百姓弃恶向善与天同在的索求,是否也是一种面壁与破壁?耶稣在
当时强大的政教合一的迫害下,依然坚忍不拔不顾一切地粗衣素食餐风露宿,执著虔诚地传播基
督教义,虽然随后被钉在十字架上凄惨地死去,但最终换来了云云众生的同情与拥戴,进而让基督
教在普天之下盛传开来,这是否也是一种面壁与破壁?
三国时期的“智圣”诸葛亮,当初躬耕南阳隐居耕读经年,还不是为了参悟经世大道,博得一个
隐士的名声?最后终于被刘玄德当成了宝贝三请而出山,后来果然成就了一番蜀汉的大业,也就不
足为奇了!还有竹林七贤中的山涛,原在曹爽手下为官,后见曹氏在与司马氏权力角逐中渐趋败势,
赶忙避嫌隐退,加入竹林名士,还成了“七贤”中的老大。王戎赞其为“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
知名其器。”后来司马氏掌权,欲招竹林七贤为官,山涛自然应时而出,最后竟然爬到了吏部尚书
的高位。“七贤”中的大多数人在山涛的影响下,都入了仕途。唯有嵇康一人坚而辞之不为司马氏
所用,最后落了个遭陷被杀的下场。山涛的作为曾遭嵇康所不齿,嵇康曾写《与山巨源绝交书》
与之断交。但是若从保护生命入仕救世的角度看,山涛的所思所为是否更为天下士人所接受和
予取呢?
龙源期刊网
上面所说的两位都属于野心家,而且是很善于“面壁、破壁”的野心家。当然这里说的“野心
家”并非贬义词,而是带着褒扬的意思呐!至于说到革命家,我们都会想到发生在二十世纪中国的
那场天翻地覆的大革命吧!都会想到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那一批叱诧风云的革命家吧!这
些革命家都曾有过不少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伟大诗词,其中周恩来青年时期写过的一首《面壁
十年图破壁》的诗:“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可
以说最能代表这批革命家最初的远大理想与抱负了吧!
应该说不仅仅是宗教家、野心家和革命家,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也有无数的面壁与破
壁的故事吧?换句话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其实都在不停地演绎着面壁
与破壁的故事呢!
更多推荐
面壁,破壁,坐禅,是否,悟道,百姓,宗教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