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8日发(作者:)

第四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⒈解释下列概念:

人类社会的三次大分工:畜牧业和农业的分离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形成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在奴隶社会初期出现了不从事生产、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阶级,形

成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资本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新兴资产阶级采用暴力手段促使初始资本形成

的过程。其实质是利用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使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分离,货币财富在资本

家手中迅速积累的历史过程。

劳动力商品:劳动力商品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要成为商品,必须

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劳动者是自己劳动力的所有者,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力;第二,劳动

者没有生产资料进行生产活动。

资本:资本是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价值。

剩余价值:所谓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

值的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而绝

对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以此种方式获取剩余价值就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

法。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就是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

使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所生产的剩余价值。以此种方式获取剩余价值就是相对剩余价值生

产方法。

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

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不变资本:表现在生产资料上的这部分资本。在工人劳动的作用下其实物形态被耗费掉或转

换存在形态,形成新的使用价值;其价值只是一次或逐渐地转移到新的产品中,不会发生量

的变化,只是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

可变资本:表现在劳动力上的这部分资本,其实物形态是雇佣劳动者本身,其使用价值是劳

动者的活劳动。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由于被工人的活劳动所代替,凝结在产品中能创造

新价值,不仅包括自身的价值,还包括剩余价值。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价值价值,

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使价值增殖。

工资:在资本雇佣劳动制度下,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成本价格: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混淆了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的界

限,将二者都看作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费用,此时不变资本价值与可变资本价值之和构成了成

本价格(用K来表示,K=C+V)。

利润:当人们把剩余价值在观念上当做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

利润形态,叫做利润。

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各部门按平均利润率分别获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

商业利润: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被产业资本家按照平均利润率水平让

渡给商业资本家的那部分,形成商业利润。

市场价值:由于商品的社会价值是通过部门内部的市场竞争形成的,所以又叫做市场价值。

市场价值一方面应看作是该部门所生产商品的平均价值,另一方面又应看作是该部门在平均

第四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第 1 页

条件下生产数量很大的那种商品的个别价值。

生产价格: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的形成以平均利

润率的形成为前提条件,等于成本价格加上平均利润。

职能资本:是指能够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的资本,包括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

借贷利息:利息是职能资本家为取得一定时期货币资本的使用权而转让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

分平均利润(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企业利润:职能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扣除借贷利息的剩余部分,即为企业利润。

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所获得经济收入。

极差地租:资本主义级差地租是租佃较好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向大土地所有者缴纳的超额利

润。

绝对地租:由于土地私有权垄断的存在,租种各类土地都必须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的地租。

土地经营权垄断:由于自然条件优越的土地是有限的,好地一旦被某些农业资本家租佃,就

排斥其它农业资本家再来使用上好的土地。这就是所谓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是级差地

租产生的经济原因。

土地所有权垄断:在农业部门中,土地是不能由资本自己创造和自由支配的,独立于资本之

外,土地所有权归大土地所有者所有,存在着与资本相对立的土地私有权的垄断。这使资本

对农业产业的进入构成一种壁垒或限制。这个壁垒不是排除工农业之间的自由竞争,而是决

定了资本如不缴纳地租,不论租种优等地、中等地、劣等地,在事实上不可能的。

土地价格:是指土地可以提供的地租收入的资本化,用公式来表示:土地价格=地租∕利息

率。

资本积累: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家不断地把获取的剩余价值投入企业再生产。

资本集聚:指个别资本家通过剩余价值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即本来意义的资本积

累。

资本集中:是指通过在竞争中大资本兼并中、小资本,或者通过若干资本联合成为股份公司

的办法,把原来分散的资本合并成更大的资本。

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就是资本

的有机构成。

无产阶级贫困化: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必然引起无产阶级贫困化。马克思把这概括为资本

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⒉试述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联系和区别。

• 这种区别表现在商品流通形式与资本流通形式的区别上:

• 商品流通形式是:W—G—W

• 资本流通形式是:G—W—G

• 二者的形式、内容和目的都存在明显的区别。

形式上,

前者从形式上看先卖后买,后者从形式上看是先买后卖;

内容上,

前者是价值量相等的两种不同商品相交换,后者是用货币换回更

多的货币;

目的上,

前者是为了取得使用价值,后者的目的不是使用价值,而是增殖

价值。

第四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第 2 页


更多推荐

资本,价值,生产,土地,资本家,商品,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