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7日发(作者:)
中央银行名词解释:
1.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指国家不单独设立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机构而由一
家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并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2.跨国中央银行制:由若干国家联合组建的一家中央银行,由这家中央银行在其成员
国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3.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
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4.法定业务权利:指法律赋予中央银行在进行业务活动时可以行使的特殊权利。
5.第二准备金:指银行最容易变现又不致遭受重大损失的资产。如国库券及其他流动
性资产。
6.货币回笼:又称货币投放,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向中央银行存入现金的过程及结果。
7.战略性储备:主要用于国家较长性的资金需求,包括中长期资产投资和国家重点建设
项目。
:美国大额美元支付系统,采用净额结算方式。
9.征信管理:就是中国人民银行对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统称企业)的信用信息和
个人的信用信息进行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活动。从而确保社
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10.非借入储备:指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形成的储备。
11.逆回购:一般指中央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
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
12.预防性管理:防止或缩小有银行内控不严而引起的各种风险的措施。
13.租赁:以商品交易为基础的融物和融资相结合的特殊类型的筹集资本设备的方式。
14.《巴塞尔协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巴塞尔银行业条例和监督委员会的常设委员
会---\"巴塞尔委员会\"于1988年7月在瑞士的巴塞尔通过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
和资本标准的协议\"的简称。
15.二元中央银行制:是指中央银行体系由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共
同组成。
16.认识时滞:是指从确有实行某种政策的需要,到货币当局意识到存在这种需要所花
费的时间。
17.骆驼银行评价体系:是美国监管当局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采用的一种评级
体系:检查小组分别对银行的资本、资产质量、管理水平、盈利水平和流动性按1~5级进
行评级,然后按5级制进行综合评级,形成的一套规范化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综合等级评级
体系。
18.备付金:又称支付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和非商业银行机构为保证存款支付和票据清
算而保留的货币资金。它包括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清算户的存款。
19.金融稽核:是国家审计机关和金融内部稽核部门对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和经济效益
所进行的检查和监督。
后加:
20.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力,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
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和结构,并根据货币政策的变动对既定比率和结构进行调
整,借以间接地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同时满足宏观货币管理的需要、控制金融体
系信贷额度的需要以及维持金融机构资产流动性的需要的制度。
21.国际清算银行:原是为办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赔款问题设立的。60年代后成
为西方主要国家共同协调货币金融政策的中心。目前该组织向各国中央银行并通过中央银
行向整个国际金融体系提供一系列高度专业化的服务。
22.一级资本:即核心资本,由实收股本/普通股和公开储备构成;一级资本必须占银
行资本总额的50%以上。
更多推荐
资本,货币,国家,进行,银行,需要,业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