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6日发(作者:)
通货膨胀的原因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
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
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纸币、含金量低的铸币、信用货币,
过度发行都会导致通胀。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主要有四种类型: 需求拉上型、成本
推动型、混合推动型和结构性通货膨胀。另外,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中, 通货膨胀
的国际间传递也是一国出现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通货膨胀造成的社会影响多种多样,通常的表现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人
民生活水平下降。现阶段,我国出现通货膨胀势头,局部性,结构性的出现物价
上涨,特别是与人民生活水平息息相关的粮食,肉类,生活用品的结构性上涨,
给广大人民造成不小的困扰。究其原因,主要是:
(一)国内因素的影响
1.成本上升推动通胀,物价上涨是源于需求拉动,但本质原因却是成本推动
——绝大多数劳动者的收入都有了很大幅度的增长,而且提高预期很强,因此老
百姓才有很强的抗通胀能力。但是,由于需求推动型通胀已经转为成本拉动型通
胀,其通胀的顽固性更大,周期会更长,抗通胀的应对方案需要更全面、更精确,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单纯控制流动性;搞不好就会加剧通胀,引发社会矛盾。
2.通货膨胀预期强烈: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中央明确提出城镇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居民收入增长和经
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
入分配中的比重。因此,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7%以
上成为中国经济政策的预期指标。所以,中国近一段时间通货膨胀预期强烈,这
将导致末来几年时间里中国国内的大宗商品和基础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趋势。
3.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
币政策: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汶川大地震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中国政府实
施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
货币政策,迅速出台了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实施了总额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
致使货币发行量远远大于经济增长速度。因此,中国政府的大规模投资和建设导
致社会总需求的骤增,加速了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而引发通货膨胀的趋势。
4.制度因素,相关制度不完善是造成通胀的深层次原因。由于中国实行的是
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就相当于将货币政策外包给美联储。所
以当美国面临次贷危机不断减息时, 这对国内通胀无异于火上浇油;因为价格管
制的效应是要么导致囤积居奇,要么导致减产,这些都会引起供给减少, 从而供求
关系紧张, 进一步推动通胀。
(二)国际政治因素的影响
1.金融危机的影响,尤其是主要经济国家如美国继续实行过度量化的宽松货
币政策,使美元贬值,因此,国际垄断组织与国际过剩流动资本结合起来故意炒
作,不断哄抬大宗商品和基础农产品的价格,导致国际大宗商品和基础农产品的
价格快速的上涨。这样必将引起国内的相关的大宗商品和基础农产品的价格快速
的上涨。比如亚洲的粮食,今年亚洲的粮食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较,上涨了近
20%,这必将影响国内粮食价格的上涨。
2.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强迫人民币升值,导致了大量的国际热钱流入包括中
国在内的新兴国家,引发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若人民币
升值,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减少,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会增加即对中国来说就是“限
制出口,扩大进口”,这将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被称为“欧元之父”的经济学教授蒙代尔曾指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至少
产生六大影响。首先,将影响中国出口,给中国出口带来极大的危害;其次,将
使中国通货紧缩面临更大压力;导致中国对外资吸引力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
直接投资;降低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增大就业压力;财政赤字和银行坏账可能因
人民币汇率升值而增加,进而影响中国货币政策的稳定。”
3.新全球化的最显著特征是发达国家物质产业的比较优势丧失, 由此导致物
质产业会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并且持续拉大对发展中国家的逆差。由此形成
输入型通胀。
综上所述,中国式通胀必须用中国式对抗方式,现阶段应对通胀要用特殊手
段:要抑制需求,抑制高端消费,要下力气限制官员消费和公款消费 (反腐败与
抗通胀一样迫切);对新上项目必须严格审批,不能一边紧缩绝大多数基本建设
项目的资金需求,同时上更多的资金需要量更大的基建项目;对老项目要排一下
队,已经临近收尾,即将产生效益的项目不能切断资金供应。
同时,对实体经济不能全面抑制,尤其是农产品生产必须保证资金供应,对
旱区打井、灌溉等资金需求要特事特办;分流货币流动性与紧缩流动性一样重要,
在努力抑制房价的同时,要呵护股市,不要过于担心股市泡沫;人民币可以适度
加快升值步伐;加快部署全球资源采购,这是抗通胀战略的长期选择;银行贷款
不能全面紧缩,但要更加严格,更加精准,对长时间难以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可
以减少贷款,直至停贷。更重要的抗通胀措施,是大幅度地提升劳动者收入水平,
减少政府对物价的直接干预,让潜在的商品和服务业价格上涨,被劳动力价值上
升周期所自然吸收,减轻物价中长期上涨压力。
更多推荐
中国,经济,导致,国际,需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