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6日发(作者:)

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二册教案: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中国历史第二册)中国历史第二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

亡教案

内容要点: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

认知提示:说明隋朝灭亡的原因,知道隋朝是一个有作为但很短命的王朝。

解读:隋朝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6在隋朝存在的30多年中,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均

有所发展,特别是隋朝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开通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隋朝的建立结束了数百年的

分裂割据状态,开创了国家再度统一的新局面,为后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但很快,因暴政而灭亡。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

在联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隋炀帝的功过,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识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和相关历史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正确评价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作用;阅读

相关材料,通过梳理、比较古代的选官制度,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交融和国家的统一,

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大运河的开通,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隋朝的统一2、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教学难点:开创科学取士制度

三、

教学方法

:自主预习,先学后教;教师引导,边学边掌握;达标测试,布置作业。

四、

课时

:1课时

五、

课型:

新授

六、

教学准备

:课件、教案、多媒体教室。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中国历史第一册,我们讲了中国古代历史,最后我们讲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们将要

学习的中国历史第二册,我们再继续坐上历史的快车,穿越历史隧道,进入到了隋唐时期。我们先来回顾

一下,出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替示意图。

第 1 页 共 7 页

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二册教案: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历史总是有分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从东汉末年开始,封建割据势力一直占有巨大优势。三国

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战乱频繁。这期间尽管出现过西晋统一全国、北魏与北周统一黄河流域,但

或者时间短暂,或者只限于局部统一。589年,隋文帝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再次实现国家统一。因此,隋

的统一具有划朝代的意义,成为随后持续300多年统一局面的起点,为中国封建社会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

坚实基础。这节课我们学习中国历史第二册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板书并课件展示课题。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下面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情况,课件展示几个小问题:

在第1课当中,有这么几个关键词:1条运河,一个制度,2个人物,1个教训分别指什么?

学生举手回答。

答案:一条大运河:隋朝大运河;一个制度:创立了科举制度;两个人物:隋文帝和隋炀帝;一个教训:

暴政是导至一个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教师点拨,补充并及时总结。

(三)新授:

1、概述隋唐时期,让学生先对学习的隋唐时期有一个大体了解:隋朝建立后,统一南北,结束了长时间

政权分立的局面。隋朝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创立了科举制度,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继之的唐朝,

前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呈现

出繁荣、富强的盛唐景象,成为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但唐中期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至唐末五代,中国再次陷于割据势力膨胀、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

2、“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汴

河怀古》,诗中评论的是隋朝大运河和隋炀帝。那么,隋朝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哪些建树?它为什么仅

存在30多年就灭亡了?就让我们走进历史,了解历史。

3、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四个,【课件展示】,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以及

隋朝的灭亡四个方面,四部分内容以隋朝的兴衰为主要线索,中间插入隋朝所做的两件大事:大运河的开

通与科举制度的开创。两者实际上讲的是隋朝的治理。并指出学习重点:隋的统一,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3、这节课,我们又应该掌握哪些基础知识,具备哪些能力呢?我们齐读一下学习目标。

第 2 页 共 7 页


更多推荐

历史,统一,中国,制度,开创